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的教育二三事老师给孩子一个信心,孩子还你一个精彩。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课堂上,好学生思维活跃,轻松愉快,而学困生们却眉头不展,焦虑不安;有的神态漠然,心不在焉;有的精神萎靡,昏昏欲睡;有的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顺其发展,放任自流,势必将影响班风、学风,并逐渐形成蔓延之势。面对这样现状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学困生怎么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普及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转化学困生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怎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帮助他们学好数学呢?现在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以积极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看待学困生在一些老师看来,学困生智力差、基础差、态度差、缺乏自觉性,甚至品德差,即使在他们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见成效,费力而不讨好,这是心理对补差工作缺乏自信心的自然流露。在这种消极观念的支配下,有谁愿意去补差?即使补了,最多也只能流于形式,谈何成效?仔细想一想,如果他就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就甘心放弃吗?再说学困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不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遇到一些小问题或身上有些小毛病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正,而渐渐沦为学困生的,只要及早发现,正确引导,完全可以逐步走向正常。要想使补差工作卓有成效,首先我们老师必须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白鹏祥这些学困生需要补,也能够补好,帮助学困生学好数学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再说,不管不教肯定没有进步,管就一定有进步。老师的期望值太大,就会感觉进步小。二、善于寻找切入点,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就是自信心的丧失。相比于物质奖励和情感激励,自信心能激发学困生强大的学习驱动力,让他们自觉、自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而他们已经丧失的自信心的恢复,离不开老师随时随地的关心支持。老师要注意多与学困生和家长交流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建议,充分挖掘、发现他们身上的一切可利用的因素,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还有希望。当然表扬鼓励要讲究艺术,不要过滥、过乏,不能言过其实,否则会给人以虚假不真实、作秀的感觉,效果会适得其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拿学困生与优秀生作比较,因为这二者反差较大,极容易让学困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更加自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特长优点,“没有差生,只有差距”这一点除了教师必须确信无疑外,也必须让学困生自己坚信无疑。三、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学困生由于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屡屡遭受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丧气,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让学困生也能感受成功,教师要注意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哪怕是极小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教师还需要注意多给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讲课的起点是学困生,讲课的内容要通俗化、趣味化、直观化,使学困生听得懂、愿意听。课堂提问、板演时,应把较为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能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困生来说,简单的题目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解某些难题之前,可以把解题的一个个步骤分别作为一个个简单的题目,让学困生逐一完成后,再出示原题,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当他们发现刚才几个简单题目过程的综合就是难题的完整解答时,在惊喜不已的同时,内心不仅消除了对数学难题的神秘感,而且伴随成功的喜悦,逐渐地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四、为学困生补漏拾遗数学知识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往往会造成后面的知识没法学。因此,教师要设法及早发现学困生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较薄弱,并有计划地加以辅导,进行补救。也可以安排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对学习,定时间、定内容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同时鼓励学困生不懂就问。努力营造一个“一人有问、八方帮忙”的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他们能早日跟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指导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差,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会学习,他们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既不能向前探新,又不能回头抚旧。他们课前不预习,课上抓不住重点,课后不复习巩固。遇到问题他们不会分析,勉强解完题目后,又不反思、不深究。这样的学习自然越学越差。教师在平时补差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明白怎样预习更有效、怎样听课才能把握重点、课后应怎样巩固复习、怎样才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怎样分析解题思路、解题之后反思什么等,逐步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堂堂清、章章清”,打好扎实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由于学困生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差,信心、兴趣、态度、成绩等经常出现反复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实际上事后他们的内心也非常后悔,觉得自己不争气。此时老师如果再去训斥他们“不思进取”、“反复无常”、“屡教不改”,则很容易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补差过程具有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急于求成而不成,就会急躁,急躁就难免会简单粗暴,导致前功尽弃。教学中老师应密切注视学困生的一举一动,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反应、课后巩固等学习的各个环节的表现。只要一出现反复苗头,就要及时将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面对学困生,只要耐心细致、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尽早的走出困境。2013年1月
本文标题:论文--学困生转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4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