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欧美游客湖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欧美游客湖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姓名:李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郑焱20090601欧美游客湖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作者:李昭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唐艳从饮食文化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四川为例-科技经济市场2007,(11)饮食文化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六要素中居于首位,也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本文从川菜的文化内涵、营销方式等角度,说明四川在开发饮食资源上的欠缺,对饮食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2.学位论文王艳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实证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为例2009红色旅游是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形成,并随之不断推进而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由最初的资源导向阶段过渡到了市场产品导向阶段,并且最终将与其他类型的旅游形式一样,发展到形象驱动阶段。在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理论中,旅游感知形象是影响潜在旅游者做出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者选择目的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br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分析统一起来,将国外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理论应用到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的研究当中来,对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游客感知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测量旅游者对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评价,了解旅游者感知众多具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因素的实际情况,发现其感知行为特点,为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营销提供借鉴。br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游客的问卷调查,对回收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得到如下结论:br 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游客以4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游客绝大多数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政治面貌以团员和党员居多。对游客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旅游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是影视剧《恰同学少年》的宣传。br 游客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旅游动机基本上可以归为以下六类:敬仰先烈、社会交往、调节身心、从众动机、体验动机和求知动机。br 游客对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由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组成,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又共同组成游客对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总体形象。其中认知形象基本上可以归为以下六类:接待设施服务形象、游览设施服务形象、景观环境\影视资源形象、红色\历史资源形象、游览氛围形象和名人\教育资源形象。游客对景区认知形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接待设施服务形象、景观环境\影视资源形象和名人\教育资源形象上。br 此外,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为例,来访游客对红色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评价会影响其对目的地情感形象的评价,对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评价会影响其对目的地总体形象的评价。3.期刊论文宋子斌.安应民.郑佩.SONGZi-bin.ANYing-min.ZHENGPei旅游目的地形象之IPA分析——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例-旅游学刊2006,21(10)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4.期刊论文韩晶晶.郑大为.李星明.HANJing-jing.ZHENGDa-wei.LIXing-ming试论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马太效应的成因及影响-商业研究2005,(10)旅游目的地的优劣势发展中虽然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更多的是两极分化:优势旅游地更优,劣势旅游地更劣,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的这种现象就以马太效应表现出来.旅游目的地间等级差异上的空间竞争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内在推动力,而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是马太效应形成的外在拉力.5.学位论文姚长宏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偏差研究2008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目的地逐渐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的价值,作为旅游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旅游形象尤为重要。鉴于此,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形象概念、影响因素、感知行为模式、定位、建设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众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旅游形象感知测量研究相对薄弱,既缺乏相对系统的理论框架,也没有普遍认可的技术方法,给整体旅游形象研究进展带来不利影响。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客观存在映像于感知主体的一种意识形态,相对抽象而复杂,对其测量具有较大的难度,且多数直接测量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故此,本文引入一个新概念——“旅游形象感知偏差”,旨在刻画旅游形象感知分散程度,利用感知偏差区间灰数判断旅游形象感知程度,为测量旅游形象感知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旅游形象感知主体范畴的拓展、感知内容的划分及感知方式的归纳,本文从旅游形象感知“三要素(感知主体、感知内容、感知方式)”入手,较为深入地剖析了信源因素、信道因素、信宿因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偏差的影响机制,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形象感知偏差的三种累积方式:实地直接感知偏差、次级传递感知偏差和信息复合感知偏差。并根据感知主体与感知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形象感知偏差划分为个体感知偏差、群体感知偏差、单项感知偏差和总体感知偏差等层次。根据旅游形象感知的层次性特点,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系统构建了旅游形象感知偏差测量的理论模型。其中,个体感知偏差和群体感知偏差理论测量模型包含3个层次15个参数;单项感知偏芹理论测最模型包含4个层次,但参数与所选择的单项感知内容有关;而总体感知偏差理论测量模型包含4个层次、24个参数。从模型结构分析,个体、群体及单项感知偏差理论测量模型是总体感知偏差理论模型的特殊案例或局部结构:从模拟流程分析,个体、群体及单项感知偏芹测量模型足总体感知偏差测量模型的计算基础。本文选用十堰旅游目的地对理论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最终拟合的总体感知偏差指数为0.67,属于高感知偏差临界值;在群体感知偏差上,潜在游客>本地居民>0.67>现实游客>服务介体;在单项感知偏差上,社会环境=旅游服务>0.67>自然环境>旅游吸引物。鉴于常规形象调查数据的“不统一性”和“不完全性”,本文对旅游形象感知偏差理论测量模型进行了修正,分别构建了计算更简便、数据要求更低的个体感知偏差修正模型、群体感知偏差修正模型、单项感知偏差修正模型和总体感知偏差修正模型,在修正模型中进一步明确了感知偏差区间灰数的科学含义、计算方法及其判断标准。根据随机抽取的文献资料(国内游客对南京形象感知,国内外游客、本地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对张家界形象感知)以及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的调研资料作为验证数据,模拟结果显示:南京形象感知偏差区间灰数为0.79±0.10;张家界感知偏芹区间灰数为0.64±0.08(加权平均)或0.62±0.10(算术平均);在游览前西安游客感知偏差区间灰数为[0.52,0.74],游览中为[0.58,0.71]。根据感知偏差判断标准,国内游客对南京形象感知偏差大,感知程度较低;而张家界、西安总体感知较好。在分析旅游形象感知偏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系列形象感知偏差纠偏措施,主要有以挖掘独特性卖点、增加体验性内容、保持稳定性发展、举办节事活为重点的信源优化措施,以提高旅游形象信息丰度、程度、精度和速度的信道组合措施和以增加先期旅游经验、提高信息识别能力、耦合旅游偏好、引领旅游时尚等为主的信宿引导措施。并结合十堰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测量结果,从感知内容、感知主体两个角度制定了具体的纠偏措施。在旅游形象感知偏差基本原理指导下,通过测量模型构建以及案例验证,可知模型稳定,计算结果可靠:并进一步证实旅游形象感知偏差对旅游形象感知程度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旅游形象定位、建设、营销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偏差,测量模型6.期刊论文刘睿文.吴殿廷.肖星.雷引周.LIURui-wen.WUDian-ting.XIAO-Xing.LEIYin-zhou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经济地理2006,26(1)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7.学位论文李鹭主题型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及其构建问题研究——以周村旱码头为例2008随着形象导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形象识别系统,能够系统、有效的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应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收益。在我国,主题型旅游目的地刚刚兴起,仍然没有得到游客足够的重视,经营状况不佳。因此,主题型旅游目的地急需找到一条帮助其提高吸引力的渠道来改善自身和行业的不景气状况,而构建形象识别系统恰好能帮助其提升主题形象,增强目的地吸引力。探索出一套在主题型旅游目的地中构建形象识别系统的普遍性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目前的研究理论,多集中在形象感知理论以及形象定位理论上,过于片面。而对视觉识别的研究,也多立足在宣传口号、标准字体、标准颜色等较为肤浅的表面内容上,研究较为片面,系统性理论研究不足,致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散漫混乱,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此外,很多研究成果多立足于具体案例,是由对某个体的研究得出的理论,普遍性和推广性有限。鉴于此,笔者尝试从主题型旅游目的地的共性出发,探索一条适用于所有主题型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的理论及其构建方法。本文按照层层递进以及平行展开的逻辑顺序,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旅游形象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市场营销学理论、景观设计理论及符号学理论进行了综合运用,先对主题型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识别系统理论进行了系统构成及系统功能的概述,然后对形象识别系统的各要素提出形象构建设想,进而由点及面地完成对构建整个形象识别系统的理论模式的探究。整个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设想采取了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构建设想,首先通过对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确立形象发展战略;而后围绕战略主旨,制定出各项具体形象策略:最后,通过对各具体物质和服务的综合形象建设,将形象战略和形象策略具象化为游客能够感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元素,被游客体验和感知;然后再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效果评价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验证主题形象的建设效果,同时寻找和发现不足,及时对形象战略和形象策略进行一定的调整,进一步完善主题形象的建设。至此,主题型旅游目的地的整个形象识别系统构建完毕。它实现了信息从决策层向目标市场流动,再从目标市场回流到战略制定部门的循环过程,为主题型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的研究,在借助大量文献和成熟理论的同时,采用了问卷调研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为理论的实践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增强了本文的实践性以及科学性。8.期刊论文杨永德.白丽明.苏振.YANGYong-de.BAILi-ming.SUZhen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比较研究——以阳朔旅游形象测量分析为例-旅游学刊2007,22(4)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
本文标题:欧美游客湖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