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3小学音乐《打秋千》教学案例
1/5小学音乐《打秋千》教学案例董慧敏教学内容:歌曲《打秋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二声部歌曲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及节奏,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了解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并能用自然轻巧的声音表达快乐、高兴的心情。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仡佬族民歌《打秋千》选自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童趣》(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打秋千》)。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的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地美学欣赏标准,对单声部的音乐情有独钟。百年前,伴随“西学东鉴”的浪潮,欧洲人的和声学才开始进入中国。面对和声听觉普遍较差的中国小学生,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家一样将一种美学理念从知识、情感上全方位的灌输给学生。和声理念的建立需要长期的鉴赏积累以及价值环境的培养才能形成,是无法通过简单的一两节音乐课就实现的,而本课的教学目标又将二声部教学当做必须完成的课时目标,为此就需要老师仔细琢磨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为了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两个声部的旋律,更好的完成歌曲的合唱。我让学生从学习并掌握较难唱的第二声部入手,通过游戏感知、分句教唱、多种形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第二声部,并掌握其节奏达到能够背着清唱的效果,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在第一声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美,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及所表现的情景。在教唱歌曲第一声部歌词时,通过“让学生想像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学中贯穿双声部合唱。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音乐课程也2/5要求不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最后进行合唱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唱准自己的声部,不要喊唱、抢唱,还要注意倾听别的声部,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做到“一心二用”。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听唱法、试唱法、分句教唱法等教学流程:一:师生问候二: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今天董老师要带领我们在座的红、黄两个音乐小分队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听,那里热情的老乡已经唱起山歌欢迎我们了。(设计意图:创设旅游的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学习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也为后面的二声部学习创设条件):揭示课题①师播放课件,以歌曲《打秋千》为伴奏音乐,图片展示仡佬族风情,请生欣赏:“知道老师要带你们去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就到仡佬族的村寨里走一走,逛一逛。”仡佬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他们的民间流传着许多民歌,生活中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音乐。②结合图片展示,师简介仡佬族打秋千的风俗:仡佬族的兄弟姐妹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就是荡秋千,也叫打秋千,每逢春节时他们就会进行有趣的打秋千比赛,有拜秋、扁担秋和西洋秋等多种形式,观赏性极强,非常有趣!(设计意图:拉近知识距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仡佬族民歌《打秋千》三:新授:借助诗歌背诵游戏,引生初步感知并理解二声部感念。①请一生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背诵,师用优美的钢琴旋律小声为其伴奏。(设计意图:引生初步感知和谐之美,为二声部教学做好铺垫)3/5②请全班齐背这首古诗,师继续伴奏,引生思考老师与同学们各自都干了什么?:原来你们在边背古诗边听老师的伴奏,而老师则是边伴奏边听你们背古诗呢!我们互不干扰,和谐共处,做到了“一心二用”呢!(设计意图:引生自主探究出二声部的学习要点“一心二用”,使同学们理解相互倾听的重要性):整体感知并学唱歌曲第二声部①生完整欣赏歌曲,师引生听出歌曲是由两个旋律与节奏完全不同的乐段以拍为统一原则共同组成,实践“一心二用”。②出示二声部旋律,师范唱,引生将其分为个小节。(设计意图:将复杂的乐段划分成个小节,化繁为简,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旋律规律,为后面的背唱做好铺垫)③教师充分利用手势的作用引生逐小节学唱第二声部,并注意提醒学生用“拍皮球”一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先小节后乐段;先随琴唱后无伴奏清唱;先看唱后背唱;先一遍后带反复加结束句演唱的顺序进行。(设计意图:教师的手势教学是实现无伴奏演唱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可以使简单的手型提醒也可以是规范的柯尔文手势。我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引生总结前三小节旋律是一样的,于是简单的使用手指帮助学生数唱,而第小节的曲调呈单独上扬,我就用手做出上举的动作提示学生。面对、小节,第小节的旋律和第小节相同,可继续用手指数一数,第小节曲调走向较平稳,可以用划平线的手势提示。虽然方法简单,但是效果十分有效!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不跟琴就正确背唱第二声部的目标。)④多种形式练熟乐曲的第二声部:清唱、随录音演唱、独唱、红黄两组比赛唱等,在生基本达到清唱时师唱第一声部,生在老师的手势带领下演唱第二声部,师生合作完成整首歌曲,领生感受“一心二用”(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演唱强化了二声部旋律,使学生在体验不同演唱形式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印象,为实现背唱和后边的合作演唱打牢基础;师生分声部演唱既检验了学生二声部学习的效果,又使学生充分感受了“一心二用”,相互倾听的和声之美。):学唱第一声部:①播放歌曲范唱,引生思考歌曲的速度与情绪: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绪是高兴、快乐的。(设计意图:聆听范唱加深印象,便于后面实现用听唱法学唱第二三乐段,体验速度和情绪,为有感情演4/5唱做铺垫)②复听歌曲,引生讨论整个第一声部的乐曲结构,总结各段描绘的内容;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看歌词,听听歌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打秋千的?(设计意图:分析曲式结构便于在学唱中采用不同方式区别学习,如第一乐段适用分句教唱,第二、三乐段的旋律于前相同,就可采用听唱法、试唱法来完成;歌曲内容的解析有利于学生了解内容把握情绪,为正确而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铺垫)③教师分句教唱第一乐段,在掌握之后初步尝试两个声部合唱:引生想象“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注意在“”换气记号处马上换气再唱下一拍。最后的“哎依呀”要轻声唱,“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节拍,并指导学生唱出秋千上下晃动的动感和起伏感。在教师的手势指挥下分声部合作演唱第一乐段,注意提示学生“一心二用”。④听唱法学唱第二乐段,并在掌握后两声部合唱。⑤试唱法学唱第三乐段,并在掌握后两声部合唱。⑥有感情地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尝试师生、红黄两组练唱两个声部:让学生想想自己打秋千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听前奏,嘴巴上下张开,面带微笑,声音唱到脑门上。提醒演唱高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稍微收一些,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设计意图:加强练习和情感指导,并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小组竞唱能够活跃气氛,并使学生充分感知各声部的美,便于实现相互倾听):完整演唱全曲:师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不要喊唱、抢唱,注意倾听别的声部。(设计意图:继续强化练习,教师在此可以让高声部随琴唱,低声部随录音唱,也可直接播放伴奏,但要注意分声部的手势指导)四:拓展欣赏另一种合唱形式的《打秋千》.师总结:我们再来听另外一首合唱歌曲,也叫《打秋千》和刚才我们唱的《打秋千》是一样的旋律、一样的歌词,但是合唱的处理形式不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来欣赏一下。相同的歌曲,不同5/5的合唱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使我们感受到了合唱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的魅力。(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路,丰富学生对合唱的理解)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同学们的歌声,使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打秋千时快乐的情景。仡佬族这个云贵高原的古老少数民族,还有更多精彩的风情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大家可以借助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板书:仡佬族①②③红队黄队教学反思: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歌曲,合唱要唱好,就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和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不同声部之间的相互倾听和配合,为此我总结了本课中的得失:得:能够通过本课实现二声部教学,达到两个声部的正确演唱,手势指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先练习听、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后学习第一声部的顺序也是实践证明可行的。失:由于二声部教学对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吃力,很多东西需要一点一点的渗透,于是课堂教唱环节用时较长,拓展的环节设计简单,应该设计更多的形式拓展同学们的演唱。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只要细心、真心,学生也会用心,另外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学生定会给音乐教育一个惊喜。(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本文标题:23小学音乐《打秋千》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4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