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大便黑如柏油而大便反易。是哪个地方有淤血(A)A、胃B、肠道、C、脾D、膀胱2.血小板增多见于(ACD)A脾摘除术后、B、脾功能亢进C、急性失血性贫血D、恶性肿瘤早期3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A)A、急性化脓型感染B、流感C、伤寒D、副伤寒3:五元指什么?土、水、火、风、空土元的属性:沉、稳、坚、粘;功能:持载和固定,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的属性: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的属性: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腐熟,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的属性:轻、动、糙、燥;功能: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的属性:空、虚;功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土、水相克水、火相克4、三因指什么?隆、赤巴、培根隆=风=气;赤巴=火=火;培根=水火=津液5、藏医:阴阳=寒热6、藏医治疗方法:平息法、补益法;隆病患者(体质虚弱、失血过多、长期失眠、悲伤过度)消散法:消瘦排除法:引吐、泻下、汗法、外治法引吐法:培根病汗法:四味木香汤、七珍汤油疗法:泻下法:赤巴病。内服药:清道方、舵手方、加味方滴鼻法:平息法;清除法利尿法:外治法:缓治法、峻治法三、土性药性:重、稳、钝、柔、润、干水性药性:重、钝、柔、润、软、稀、凉火性药性:热、轻、锐、腻、干、燥风性药性:轻、燥、动、寒、糙、燥空性药性:空、虚1、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六味:甘、酸、咸、苦、辛涩。土、水=甘;软、稀、凉、钝;治病:隆、赤巴土、火=酸;重、稳、润、温;治病:培根水、火=咸:重、稳、润治病:培根、隆水、风=苦:轻、燥、凉、钝、浮治病:赤巴、麻风、眩晕、瘟疫风、火=辛:润、温、腻、燥土、风=涩:重、凉、润、浮治病:赤巴、血病、疥疮、皮肤粗糙四、维吾尔药基础知识1、药性级别4级2、矫正药维吾尔药学独具特色理论维吾尔药制剂剂型为4大类:膏状制剂(蜜膏、花糖膏、软膏)、硬状制剂(片、小丸、肛门栓)、散装制剂(外用散装制剂不需加入配料)、液状制剂(糖浆、汤剂、露剂、擦洗剂)五:蒙医3根(赫依、希日、巴干达)、七素(精、华、血、肉脂、骨、髓、红或白精)、三秽(稠、稀、汗)、6种药味、17效蒙药方中:7、10、18居多常用剂量:成人:汤剂3-5g,3-4次,散剂1.5-3g,2-3次;丸剂11-15粒,1-2次。一、中医药信息特点1、历史与现代并重2、多学科相互交融3、数量迅速递增4、质量良莠不齐二、中医药信息主要来源1、图书2、专业期刊3、报纸4、会议文献5、学位论文6、专利文献7、药品说明书8、产品样本三、1、主要的医学典籍1.1.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巢氏诸病源侯论、瘟疫论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柩经两部分,灵柩经又有针经之称1.2.伤寒论载方113首,众方之祖。1.3.金匮要略论全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辩证论治体系。1.4.巢氏诸病源侯论,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强调以病为纲,证为目1.5.瘟疫论,主旨论述温病与伤寒的区别,突破了伤寒论的原有框架2、主要的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重修政和本草、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包括药物三品分类原则、君臣佐使配合、七情、四气五味,成书于东汉时期。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著,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分类重修政和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方剂11096首。3、主要的方书典籍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著,属急症手册性质,总结了东晋以前的急症治疗成就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外台秘要:唐。王寿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本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首详诊脉辨阴阳,次叙处方用药法则,然后按科分述各科病症病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太医局编,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名方处于是书甚多。普济方:明,朱粛著,保存了大量民间验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三、现代信息1、药品标准2015版药典由一、二、三、四及增补本组成。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及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四部:总则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1.中药大辞典2.中国医籍大辞典3.中医方剂大辞典4.中医大词典5.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1.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上下二册,附编1册。即是辞书,有时综合性本草。1.2.中国医籍大辞典: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龚沛然主编,对我国中医药文献首次全面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堪称医籍辞书巨著。1.3.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彭怀仁,全书对我国上自秦汉,下至1966所有有名的方剂进行了一次系统整理,每一首方剂都注明原始出处,方剂质量力求“脱者补之,衍者删之,倒、讹者正之”1.4.中医大词典: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原官洲中医学院。该书是一部较全面的反应中医学术的综合性辞书,力求在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充分反映当代中医药面貌和中西医结合状况,是供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应用的大型中医工具书。1.5.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收载刊于国内各期刊上的中医药研究资料3、常用药品集和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华本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常用药品集》《中国药品使用手册.中成药专册》《全国中草药汇编》3.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共分三卷《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3.2.《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划时代巨著,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吾尔药及傣族药学科的发展水平3.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张洪奎主编,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成果。3.4.《中国常用药品集》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组织编写,张瑶华、李端主编,是一部常用药品信息的实用大型药学参考书。3.5.《中国药品使用手册.中成药专册》潘学田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从一个方面总结了1985至2001年期间全国中药研究事业的工作成就,又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用药特色。3.6.《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图谱三册,是对第二次中药普查的大总结,图文对照。4.互联网资源4.1.中国知网4.2.万方数据库4.3.维普网4.4.中医药在线4.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1.1.中国知网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2.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公司开发,是国内诶一的学术会议文献全文数据库,成为互联网上传播中华级期刊的唯一窗口。4.3.维普网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建立网站,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大型连续电子出版物。4.4.中医药在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自1984年开始建设的中医药学大型数据库,目前数据库总数40余个,数据总量110万条。4.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1994年研制开发的综合性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以来1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第二节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一咨询服务方法1、咨询环境1.1.紧邻门诊药房或药店大堂1.2.药师咨询处标识清楚,明确,1.3.咨询环境要舒适1.4.适当隐秘1.5.必备用品:药学、医学参考资料、书籍以及面对患者发放的医药科普宣传资料。2、咨询方式1、面对面交流2、电话咨询3、网络咨询4、专题讲座5、其他科普资源二、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1.患者用药咨询2.医师用药咨询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配合医师发现、整理、上报药品ADR,及时搜寻国内外有关ADR的最新进展和报道。;提醒医师随时防范有禁忌症的患者。3、护士用药咨询更多了解有关药物配伍、配伍禁忌、剂量用法、注射剂配制溶媒、浓度和输液滴注速度、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药品的保管4、公众用药咨询(二)投诉应对投诉类型: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药品数量;药品质量;退药;用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价格四、用药禁忌1.饮片用药禁忌1.1配伍禁忌1.2.妊娠禁忌1.3.饮食禁忌1.1.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阮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1.2.妊娠禁用药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丁公藤、三棱、干漆、土鳖虫、大皂角、千金子、千金子霜、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马兜铃、天山雪莲、天仙子、天仙藤、巴豆、巴豆霜、水蛭、甘遂、朱砂、全蝎、红大戟、红粉、朊花、两头尖、阿魏、京大戟、闹羊花、草乌、牵牛子、轻粉、洋金花、莪术、猪牙皂、商陆、斑蝥、雄黄、黑种草子、蜈蚣、罂粟壳、麝香。1.2.2.妊娠慎用药: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的药:人工牛黄、三七、大黄、川牛膝、制川乌、小驳骨、飞扬草、王不留行、天花粉、天南星、制天南星、天然冰片、木鳖子、牛黄、片姜黄、艾片、白附子、玄明粉、芒硝、西红花、肉桂、华山参、冰片、红花、芦荟、苏木、牡丹皮、皂矾、没药、附子、苦谏皮、郁李仁、虎杖、金铁锁、乳香、卷柏、制草乌、草乌叶、枳壳、枳实、急性子、穿山甲、桂枝、桃仁、凌霄花、益母草、通草、黄蜀葵花、常山、硫磺、番泻叶、蒲黄、赭石、薏苡仁、翟麦、蟾酥。1.3.饮食禁忌常山忌葱;地黄、首乌忌葱蒜、白萝卜;人参忌白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蜜忌生葱寒性病忌食生冷;热性病忌食辛辣,镇惊安神药忌食辛辣、酒、浓茶,人参忌茶、高热忌油,2.中成药用药宜忌饮片调剂1.中药调剂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传统的佶称2.一方多剂的处方称量分配原则:“等量递减”“逐剂复佶”每一剂重量误差在5%,按处方所列顺序调配,间隔平放,不可混放一堆,松泡先称:灯心草、通草,粘度大瓜蒌、熟地黄后称,含毒性中药饮片的,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处方未注明生用的,给付炮制品。,特殊处理单包、鲜药分剂量单包、矿物类、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类、捣碎后分剂量调配。二、中成药调配1、程序: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2、注意有效期3、妊娠禁用、慎用三、调配复核(一)饮片调配复核(二)中成药调配复核“四查十对”四、发药:一、中药饮片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二、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中成药和西药相隔半小时左右服用五、中药汤剂的煎煮1、煎煮程序1复核处方2.冷水浸泡20-30min、解表武火、10-15min,滋补文火30min;成人400-600ml;儿童100-300ml2、注意事项:砂锅、不锈钢、玻璃、自来水、甜井水3、特殊煎药方法先煎:武火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钟,再合煎: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英石、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有毒:先煎1-2小时六、有毒、小毒中药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大毒饮片10种:川乌、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草乌、斑蝥。有毒42种:三颗针、山豆根、天南星、木鳖子、附子、雄黄小毒31种:土鳖虫、川楝子、苦杏仁、北豆根、重楼、蛇床子七: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华、潮解、粘连、腐烂中成药贮存中常见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1.虫蛀饮片:白芷、北沙参、薏苡仁、柴胡、大黄、鸡内金2.霉变饮片:牛膝、天冬、马齿苋、菊花、蕲蛇、五味子、人参、独活、紫苑。鲜药3.泛油饮片:当归、苍术、柏子仁、桃仁、杏仁、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4.色泽变化:颜色浅变深: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深变浅:黄芪、黄柏。鲜艳变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5.气味散失:挥发油:肉桂、沉香、豆蔻、砂仁6.风化:胆矾、硼砂、芒硝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天冬、熟地9.腐烂:鲜药中成药贮存中常见质量变异现象1.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5.沉淀:药酒、口服液、注射液八、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自身因素
本文标题:中药综合知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4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