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北师大版
记叙文阅读一、(2017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14分)扁担的使命①在乡下,扁担是游走在生活边缘的一个苦行僧。它总是在最忙碌的季节受命,日复一日在乡亲们的肩上负重修行扁担是可以在僻静的角落里孤独地存在的,属于那种十天半月、三年五载都不发一言不懂抗议的物件。②被大风刮起的沙尘蒙住脸面了,让弃逃的蜘蛛扯满蛛丝了,它依然处之淡然,忙时一颤一颤地按摩着人们双肩上肌肉的酸痛,闲时则兀自去咀嚼和丈量光阴的长短。③扁担在被主人的呼来喝去中,练出了宠辱不惊的能耐给它随便选一个地方,就能毫无怨言地安身。我家的扁担,搁置最多的地方是门后侧,还有过道和敞篷内。扁担留给我的印象,琐碎而深刻,断续而清晰。④地瓜地里,父亲双手握住镢把,抡起镢头,把地瓜从泥土里勾拽出来。鼓胀的地瓜从泥地里打个滚儿翻上来,被父亲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条筐。装满两个筐,拿出扁担插到筐系下,用筐绳胡乱一缠一绕,弯下腰挑起来就走。片刻前还直挺挺的扁担,在父亲起身的一刹那放弃了抵抗,像一个学会了妥协的智者,适度弯下两端。倔强的扁担,在父亲迈步前行时,改掉了惯有的坏脾气,随着肩膀的耸动一起一伏地屈伸着,给身下的肩膀争取到一松一紧的呼吸机会。⑤一条好扁担,即使负重时,也不太压肩膀。它用恰当的颤动,顺滑的表面,抵消掉相当的压力。扁担的材质和打磨格外讲究。山村适合做扁担的木材,首选刺槐。⑥那天,外面点点飘雨。父亲用锯子、砍刀、刨子和手锛,把一根两米多长的干刺槐段从中间纵开两半。刺槐是在遮阳的地方阴干过的。晒干的刺槐木易开裂,做不成扁担。分开两半的木块,像厚厚的木板。先断去木板两端瑕疵,根据主人的身高,留长到一米七或一米八左右。再用砍刀砍薄两侧宽边,削薄木板的厚度。⑦砍修成型的木板,只是个雏形,还算不得扁担。只有用刨子刨平,砂纸打磨光,才可能成为扁担。父亲用砍刀、手锛一阵拾掇,再用刨子贴着木板一下下前推。若力度拿捏得好,每一次推出刨子,都能在刨顶中央的凹槽内开出一朵散发着木香的卷花。⑧我家的扁担,不管哪一条,都不是花瓶那样的摆设,都是响当当的负重者。一条好扁担,可以分担肩膀的重压,可以驱赶切肤之痛。⑨父亲一米六左右,长得精瘦。挑柴草、黄梨、山楂、地瓜、花生、肥料等,山上有的,不管在哪,他都能用扁担挑行。我四五岁前,父母去山上干农活,还常常把我、妹妹和茶饭放在两边的筐里,挑来挑去。村里的山路窄、滑、陡斜,上了肩的扁担,中途找不到歇息的地方。乡亲们在挑山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个换肩的诀窍:一手轻托,一手引勾,让扁担在两侧肩膀上绕着脖颈后部平滑过渡。只一旋,压力就轻轻柔柔转移了位置。要完成左右换肩的动作,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扁担的质量。一条粗糙、破旧、笨拙、张嘴的扁担,是轻易换不成肩的。硬换,肩膀定会被啃伤。⑩忙碌与清闲,上岗或下岗,扁担身不由己。它的使命是负重。它不能挑起山村的历史和阴晴,却能像绣花针那样以磨损生命为代价,缝补生活中一个个破碎的压力。扁担常被冷落,却不怨憎,像个苦行僧那样,以负重的形式,留下行进的身影。⑪角落里那条扁担,只是家里极其普通的一条,与村里其他人家的没什么不同。闲置起来的它们,身上绘满了蛛网和尘埃。轻轻一吹,薄尘即乱了阵脚,慌得乱七八糟的,重的呼啦啦流泻,轻的寻着光线升腾。可扁担从来不惧惊扰,纹丝不动地候在那里,不温不火、不卑不亢的,正在恭迎下一次负重。(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5日)1.纵观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1.(3分)用“苦行僧”形容扁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用扁担“总是在最忙碌的季节受命”“可以在僻静的角落里孤独地存在”统领全文。【解析】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题目“扁担的使命”组材行文。细读第①段,该段则运用段首中心句的形式交代了扁担的使命,然后分忙时与闲时两种情况分述。对照全文内容全部是围绕这两种情况来写的,所以第①段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这一段语言表达极富情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片刻前还直.挺.挺.的扁担,在父亲起身的一刹那放弃了抵抗,像一个学会了妥.协.的智者,适度弯下两端。2.(3分)“直挺挺”形容笔直的样子,写出扁担静置时的状态;“妥协”意思是让步以避免冲突、争执,写出扁担负起重物时适度弯下两端的情状。两个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扁担不同时候的不同样子。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它不能挑起山村的历史和阴晴,却能像绣花针那样,以磨损生命为代价,缝补生活中一个个破碎的压力。3.(3分)示例: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扁担”比作“绣花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扁担在山村生活中的重要性,表达出作者对扁担的赞美之情。【解析】该句中“像”为比喻词,可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可从修辞角度入手分析。联系全文,明确该句写扁担在山村生活中的作用,具体分析即可。4.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2分)4.(2分)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解析】第④段中写父亲挖地瓜、挑担子的动作足见父亲的能干;第⑥⑦段中父亲做扁担的过程足见其聪明智慧;第⑨段中概述父亲的作为足见其勤劳。将这些综合起来,文从字顺表达即可。5.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生活的认识。(3分)【材料】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5.(3分)示例: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要像顶针一样顶住困难迎难而上;生活不会惊天动地,要像扁担一样不温不火、不卑不亢。【解析】材料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顶针”这一物件的特点与作用,抓住“生活”,感悟其“顶”“用力”体现的“人性”。文本内容写扁担这一生活用品,从中找出具有“人性”特征的品质。两者结合起来,即可总结得出本题的答案。二、(2017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4分)不是每片荷叶下都有莲藕清山①姨家在乡下,姨父包了一片水塘,种莲藕。②夏季最热的日子,酷暑难耐,但一想到姨家那片荷塘一股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暑假里,带孩子去姨家走亲戚,说白了,是把姨家那个小村当成了避暑山庄。在姨家只坐了一小会儿,我和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要跟着姨父去看荷花。③水塘不大,但密密麻麻站满了荷,她们穿着一样的绿色超短裙,在水波的荡漾中轻舞。荷的腰肢纤细轻柔,荷的裙袂蝉翼飘然,一片片的荷叶犹如鱼儿在水中放出的风筝,碧水是鱼儿的蓝天。整个荷塘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荷香,清新而又甜蜜。深吸一口气,唇齿留香,被太阳炙烤得有点发了蒙的脑袋,瞬间变得清朗了许多。荷叶间点起了数不清的“火炬”,“火炬”发出的是柔和的粉红色的光团。绽放的荷花,犹如美丽少女的笑颜,怕是观世音来了,也不忍在花上落座。败了的荷花,也自有她的风景,一个个墨绿色的莲蓬恰似是一只只放倒了的淋浴喷头。姨父划着一条小木船,载着我们在荷塘中穿行,阳光炽热,他折了几片荷叶,让我们顶在头上。又摘了几个莲蓬让我们品尝。剥开蜂窝一样的莲蓬,浅绿色的莲子仿佛调皮的孩童蹦入到手心。10岁的女儿抢先把莲子扔到嘴里,嚼了一口,又吐了出来。新鲜的莲子要去芯才能吃的。我笑着示范给女儿看,去除了莲子芯的莲子,清香爽口,令我和孩子都欲罢不能。④姨父穿上皮裤,要下水挖莲藕招待我们。几根普普通通的莲藕,姨能做出十几道味道迥异的美味。我看到小船上还有一条皮裤,也跃跃欲试,提出要和姨父比赛,挖莲藕。姨父身材瘦小,年轻力壮的我自信在挖莲藕上不会输给他。荷塘里的水只有齐腰深,但水底有一层厚厚的淤泥,走在水中,我感觉好像陷入泥潭里,举步维艰。而姨父动作轻巧,已经轻松挖出一条胳膊长的大莲藕。我贪功心切,专拣大荷叶底下摸索。但几次都无功而返。姨父提醒我道:挖莲藕是有技巧的,最招摇显摆的大荷叶下一般都没有莲藕,不起眼的、叶子较小的荷叶下才可能有莲藕;并且莲藕生长的方向和荷叶生长的方向是一致的,选准了目标荷叶,然后顺着荷叶的方向,用脚在荷叶下的水中摸索、踩踏,就可以轻易地把莲藕挖出来了。按照姨父传授的方法,我果真也挖到了两根莲藕。看着手中的莲藕,我若有所悟:不是每片荷叶下都有莲藕,不是每次努力都有结果。⑤依照民间的说法,人吃了多孔的莲藕,似乎脑袋就会开窍,变得聪明许多。在我眼里,荷定然也是一种聪明的植物,在水面上,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姿和优雅;在水下,她也没有忘记结出丰硕的果实。1.本文围绕“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1.(3分)赏荷花,吃莲蓬,挖莲藕。【解析】第②段“我和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要跟着姨父去看荷花”,紧接着第③段就用大量篇幅描写荷塘的美景以及吃莲蓬的乐趣,第④段则侧重写了挖莲藕。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10岁的女儿抢先把莲子扔到嘴里,嚼了一口,又吐了出来。2.(3分)三个动词“扔”“嚼”“吐”连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女儿抢莲子时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和吃到未去莲芯的莲子时的窘态,衬托了女儿的愉悦心情,渲染了欢快的气氛。【解析】“扔”“嚼”“吐”这三个动词都是描写女儿吃莲子的场景,充满童真趣味,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烘托了欢快的气氛。3.文章第④段描写“我”与姨父比赛的场面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3.(3分)运用对比写法,通过对“我”与姨父挖藕比赛的描述,突出了姨父的精明能干,经验丰富,也为下文“我若有所悟”做铺垫。【解析】定位到第④段,这段将姨父采藕的能干与“我”的笨拙不得法相对比,同时,引出了下文“我”的“若有所悟”。4.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4.(2分)写出了荷的风姿优雅、果实累累,表达了作者对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解析】作者通篇写荷,从食用到观赏价值,作者对荷花赞不绝口,画波浪线的句子展示了荷花既有外在的优雅,又有内在的实用,内外兼修,作者的赞美之意跃然纸上。5.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不是每片荷叶下都有莲藕”的理解。(3分)5.(3分)最招摇显摆的大荷叶下一般都没有莲藕,不起眼的叶子较小的荷叶下才可能有莲藕,这启示我们,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只有选准目标方向,找到方法,才能取得成功。【解析】第④段写“看着手中的莲藕,我若有所悟:不是每片荷叶下都有莲藕,不是每次努力都有结果”,由此句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只有找到方法,才能成功。三、(2017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6分)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丁立梅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他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象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5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