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业的起源农业鼻祖-------“神农氏”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神农氏塑像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白虎通》湖北随州神农祠炎帝“神农氏”陵大殿(湖南株洲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南稻北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五谷:黍(黄米)粟麦稻菽(大豆)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原始的家畜饲养业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古代农业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传统农业的长足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马桥文化,其遗址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州,距今4000年。马桥文化石锄马桥文化石犁马桥文化石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出土)铁犁头(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铁镰刀(1959年于浙江绍兴出土)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战国时期凹形铁锄(湖南长沙砂子塘出土)铁双镰范,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唐朝---曲辕犁使用示意图翻车(龙骨水车、水蜈蚣)东汉毕岚发明,三国时马钧改进翻车复原图清末翻车筒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唐《调笑令》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座筒车,江西南康市龙岭镇下棚、邱边等几个村的上千亩农田就能四季免费灌溉。中国古代水利灌溉工具的现代应用: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王景(王景)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后汉书·王景传》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地方特色工程:西域坎儿井《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一、整田1.按规划播种,不能撒播2.适度深耕3.利用不同的地形特征二、种子1.选择良种繁殖2.播种前要溲种三、中耕1.看准农时,利用最佳的气候条件2.细心而持续不断地除草、防虫3.通过灌溉提供适度的水分四、土壤改良1.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2.轮种以缩短或避免土地休耕3.种植豆类作物以改进土壤质量五、土地利用1.复种,有时还间作套种2.利用住宅周围和田埂等边缘土地种植蔬菜六、农具1.使用畜力2.使用具有不同功能的专门工具在公元前1世纪,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禾、黍、春小麦、冬小麦、大豆、小豆、麻、瓜、瓠、芋、稗、水稻、苏、芝麻、苜蓿与豌豆。使用的肥料除了绿肥外,还有人的粪便和绵羊、山羊、猪、牛、马、家禽及蚕的排泄物。水分的供应已经能够人工控制,水渠、陂池与水井推动了从雨养农业向灌溉农业的转变,促进了高度精细的集约农作体系的发展。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西欧据罗马时代《克路美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古代中国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补农书》记载,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合今每市亩910~1125斤),比20世纪末美国加州的产量还高。古代农业特点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黄梅戏《天仙配》思考:自耕农何以出现?有何特点?提示:农具进步、土地私有、男耕女织。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唐·白居易·朱陈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晃错《论贵粟疏》经营单位-----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分工简单经营目的-----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自耕农经济的特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优点: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中国古代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缺陷: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耕农经济的优势与缺点探究与讨论二: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旧式农民运动带来哪些特点?探究与讨论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给后期的外交政策产生什么影响?生存的天空,没有足够的光线,导致他们先天的弱视;环境的恶劣,没有足够的空间,导致他们后天的短视。商品经济发展的障碍,外交上闭关自守,思想观念固步自封、缺乏合作意识和契约意识,进取精神缺乏生产工具落后,技术革新动力不大,重人力、轻创新怕变动、经不起折腾。传统农民最大的短视在于他们始终不能认识到自己贫困的根源,因而也不能产生理智的利益诉求。……他们看不到饥饿的根源,他们能看到端坐金字塔顶端的权势阶层在胡吃海喝,……于是他们的目的就是均贫富,就是杀掉旧富豪,推翻金字塔顶端的那些缺德者。他们并不知道改造金字塔本身,相反,他们把顶端人推下来,让自己的领袖取而代之,他们的领袖只会学着前任的样子去享受全天下的财富,并且以自己亲属的远近和军功的大小去培植新的富豪。……农民的短视决定了他们常常沦为被运动的对象和改朝换代的工具。如果从历史评价角度来讲,农民起义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其意义是负面胜于正面。因为它不是将社会引向前进,而只是使历史在周期动荡中轮转。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文明模式里农民斗争本身就是专制主义统治得以维护的手段。—启良《中国文明史》中国农民造反成功后,仍然重建的仍然是落后的封建体制和封建社会。……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个农民领袖的成功,恰恰是全体农民的失败!而全体农民的失败,又是中国历史的停滞。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1、产业结构:2、生产模式:3、经营方式: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活学活用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经济的什么特点()A.落后性B.脆弱性C.封闭性D.分散性CC3.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B.粗放耕作C.选择耕作D.计划耕作
本文标题: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