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之进展2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之进展陆建光蓟县中医医院马元起名中医工作室摘要: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分别从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中药外用加西药、中药内服加西药方面介绍,为临床上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临床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感染所致。主要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俗名“串腰龙”[1]。西医主要以抗病毒、止痛、抗感染等方面给予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或由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博结、兼感毒邪而发病。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予治疗,且疗效令人满意。本文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以综述。1、中药外用加西药李克剑[2]等将181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1例采用更昔洛韦0.25g/次,一次/12h,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六神丸10粒口服,3次/天;另取50-70粒六神丸研细粉,以白醋调成糊状外用,3次/天,对照组90例(单独用更昔洛韦)。观察并记录止疱、结痂、止痛、病程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复诊时治疗组患者在水疱吸收、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痊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曾玲莉[3]随机选取5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治疗组,处方如下:冰片10g,硫磺10g,痢特灵10片,地塞米松10片,四种药物研细面加入70%乙醇50ml中,皮损消毒后外用,每天3-5次,三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干扰素肌注,疼痛甚者口服芬必得。结果:治疗组50人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36人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9%。冷甲军[4]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2ml上臂三角肌肌注,每日1-2次。局部用云南白药醋调外用,每日2-3次。8天为一疗程。98例患者经治8天后痊愈76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6。2、中药内服加西药吴丹[5]选取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9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口服阿昔洛韦),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内服龙泻肝汤加减),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79.59%,可见观察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析,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邝敏[6]治疗32例带状疱疹患者;西医治疗:阿昔洛韦500mg加入5%生理盐水静滴,一日二次,5-7天为一疗程。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或尼美舒利片50mg,每日2-3次。另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口服,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部。中医辨证论治药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治疗结果:治疗5-7天。治愈21例,占65.6%;好转9例,占28.1%;无效2例,占6.3%;总有效率93.7。黄志萍等[7]治疗34例带状疱疹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给予奥拉西坦、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外凃阿昔洛韦软膏,每天3-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辨证施治给予龙胆泻肝汤、参苓白术散、活血化瘀汤加减。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34人痊愈18人显效9人,好转6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34人痊愈12人显效8人,好转8人无效6人,总有效率82.35。权政涛等[8]治疗带状疱疹63例:西药给予激素类药物,抗病毒药物,合并感染者加入抗菌素类药物。中医辨证施治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加减。本组63例患者全部于用药2d后消肿痛减、疱疹萎缩。3~6d干枯结痂,7~12d痛止,平均7.5d。治疗后痊愈60例、显效3例、无效0例,均无后遗症。李蓝[9]将12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依据病情辅以腺苷钴胺及喷昔洛韦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体外培育牛黄口服。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51.6%,对照组为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杨杰等[10]治疗带状疱疹65例;西药给予阿昔洛韦、泼尼松口服,炉甘石洗剂外用。中药给予龙胆泻肝汤,水泡重加猪苓、苍术、滑石;痛甚加全虫、香附、地龙;发于头面加川芎、白芷;发于上肢加姜黄、桂枝;发于胸部加瓜蒌;发于下肢加牛膝;发于腹部加厚朴;病久体弱加黄芪。其天为一疗程,3疗程判定结果。治愈56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胡雪梅等[11]选取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西药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1、阿昔洛韦口服,干扰素肌注,患处外用扑粉或喷昔乐韦乳膏,每日三次。对于局部出现感染患者给予抗菌素,疼痛剧烈者加用芬必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方法同西医组)给予中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疼痛剧烈者加用五灵脂,乳香及延胡索等。便秘重者加用大黄。热毒旺盛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及金银花等。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痊愈20例,痊愈率58.82%,显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是94.12%。对照组痊愈10例,痊愈率是33.33%,显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是73.33%。观察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碧云[12]将36例带状疤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用清热解毒汤(蒲公英、连翘、大青叶、黄柏、丹参、元胡、川楝子、龙胆草、山栀)加艾灸并联合应用抗病毒、维生素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病毒、维生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万静[13]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45例,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阿昔洛韦、阿米替林、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激素类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解毒汤。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8周治疗,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60.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2,P<0.01)。张仁甫[14]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扶他林片口服,每日3次。或扶他林药膏外用,每日4次。弥可保片口服每日3次,或500μg每日1次肌内注射,雷尼替丁0.15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加黄芪20g,夜眠不安者加酸枣仁15g、煅牡蛎30g、珍珠母30g,下肢加牛膝,上肢加桂枝。两组治疗时间两周为1个疗程,两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人,显效15人,有效8人,无效7人。对照组痊愈14人,显效10人,有效13人,无效19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两组治疗后的有效、无效人数,通过卡方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邓水苟[15]针对带状疱疹不同的病机证候,对症分型、辨证施治。临床用自拟中草药消疱汤口服,结合西药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98例。结果:198例患者均在20天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且随访没发现有毒副作用及后遗症病例。王超[16]选择耳带状疱疹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西药治疗,即抗病毒药物、激素类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与血管扩张药物,对患者行静脉滴注,进行1次/d,在治疗3d时间之后,将激素药物药量减半,之后再继续治疗3d时间。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再结合中药进行治疗,使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将7d时间作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2个疗程时间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具有相同结果,均能够达到100%,无明显差异存在。对两组患者的痊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存在显著差异。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7.25+_1.88)d明显短于对照组(10.46+_2.98)d,有显著差异存在。来建明等[17]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予1:3服甲钻胺片0.5mg,3次/d,维生素B片20mg,3次/d,卡马西平片0.2g,3次/d,元胡止痛片4片,3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刘永春[18]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者使用阿昔洛韦进行诊治,通常只是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在1h以上。治疗组,在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的基础之上,采用给患者服用延胡索30g,党参20g,当归15g,川考20g,丹参20g,炎黄苗30g,柴胡20g,郁金20g,全蝎10g,甘草15g,制乳香10g,枳壳20g。治疗组中有27例患者治愈成功,总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治愈成功,总有效率达到67.7%,二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试验组的止疱、止痛以及愈合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晓娟[19]将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甲钴胺、芬必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6片,2次/日。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2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巩国峰[20]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采用口服自拟通络止痛汤加减内服;对照组26例,口服布洛芬、维生素B1、甲钴胺。结果:治疗组27例,临床痊愈14例(51.9%),显效6例(22.2%),好转4例(14.8%),无效3例(11.1%),总有效率88.9%。对照组26例,临床痊愈7例(26.9%),显效8例(30.8%),好转5例(19.2%),无效6例(23.1%),总有效率76.9%。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黄俊青等[21]将9O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维生素B1和B12以及多虑平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上口服中药祛痛汤治疗。结果试验组综合疗效评定为痊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11倒,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91.1%;对照组综合疗效评定为痊愈8例,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1o例,总有效率达到77.8,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3、中医综合疗法加西药黄略宗[22]将带状疱疹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两组患者均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的方式进行营养神经的治疗,并结合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止痛的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则在该基础上采用外治(雄黄、冰片)、中药内服(瓜蒌、甘草、红花)进行治疗。结果从治疗的病程来分析,对照组的病程长度为(11.4±1.2)d,而治疗组的病程为(5.1±1.1)d,具有明显差异(P<0.05)。从总有效率及后遗症情况来分析,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30例,占75.0%,而治疗组中全部有效,为100.0%,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中有5例留下后遗神经痛,而治疗组中没有发生1例后遗神经痛。孙秋红[23]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敷加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和显效率达97.14%,对照组痊愈和显效率达76.67%,相比有显著差异。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镇痛、抗癫痫、抗抑郁等疗法,且多在疾病
本文标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之进展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5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