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二教学资源分析二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内容体系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教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a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b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c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2、口语交际教学,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3、习作教学,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三、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自觉,一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从抓学习习惯入手,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四、教学方法设计1、阅读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基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正悟。(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a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b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c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2、口语交际教学(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3、习作教学(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五、教学评价(一)评价内容:课程方面:①各学科均衡发展水平;②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方面:①专业发展水平;②备、讲、批、辅、研。教学方面:①单元目标教学达成情况;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与建议。学生方面:①学业水平;②能力水平;③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④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二)评价类型:评价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评价包括水平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的评价。(三)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有:统测、抽测、面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六、备注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应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1、《草原》2、《丝绸之路》3、《白杨》4、《把铁路嗅到拉萨去》通过学习,激发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句,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目标:1激发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的谢罪特点,学习书法情感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有感情课文,背诵相关段落。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的谢罪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有感情课文,背诵相关段落。教学策略: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时分配:草原2丝绸之路1白杨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园地一5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5《古诗三首》6《冬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院子》8《童年的发现》9《儿童诗两守》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应孩子对童年的眷恋。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时光;领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交流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探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2、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从诗句中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揣摩情感的表达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3、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想象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探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2、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从诗句中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揣摩情感的表达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3、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想象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策略:教师应从整体上关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和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时分配:故事两首2冬阳童年骆驼队2祖父的园子1童年的发现21儿童诗两首园地二5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在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还安排了五下教材中唯一的一次“展示台”,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语文学科本身就涵盖了大量的语言方面的内容,但是将语言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来学习是这套教材编排中的第一次,可见编者对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这一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是的机制勇敢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23个生字相应的词语。能根据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学习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浏览,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的精妙,在语文学习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没那个搜集积累精妙语言。教学策略:我们这个单元要完成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理解语言。那么几篇课文呈现出的不同的语言特色就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引领:“激”发感情,培养兴趣;精读文本,其义自见;感悟内涵,触景生情。拓展思路、融会贯通。课时分配:杨氏之子2晏子使楚2半截蜡烛1打电话1园地三5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的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悟舍己救人、无私无畏人格魅力,懂得中朝的友谊是鲜血换来的,知道老班长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知识要求: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能力要求: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快速阅读课文,简要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悟舍己救人、无私无畏人格魅力,懂得中朝的友谊是鲜血换来的,知道老班长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快速阅读课文,简要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策略: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
本文标题: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5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