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说课吧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襄阳区双沟镇初级中学常莉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双沟中学的数学教师,叫常莉,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第一课时。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中人生洛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通过图片及空间想象,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数学思考: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情感态度: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说课吧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关于教材处理:①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新课知识讲解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③练习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紧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2、动手操作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教具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再把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说课吧了它们内在联系;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先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5、效果评价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四、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关于“轴对称”这一节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12·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①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②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2、轴对称:①两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②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3、区别与联系:说课吧.1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数学思考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情感态度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创设情境、感知对称活动2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活动3、针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巩固练习活动4、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对称轴、对应点活动5:认识两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活动6:练习、思考、小结、作业通过图片、感知对称、欣赏对称美,激发求知欲,引入新课程。通过折叠剪纸,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得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通过几何图形、英文字母、国旗图案、猜字游戏巩固提高。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应点的概念。通过对两种图形的比较、观察、讨论、说课吧交流,教师引导,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练习、思考、归纳总结、作业,进一步巩固、提高。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创设情境展示教科书章前图以及图12。1-1,也可以再展示一些图形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感知对称,并展示学生自带的有关轴对称的图片。在活动中,教师说明;几何中含有三种对称,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轴对称有哪些性质?怎样画一个轴对称图形?怎样用坐标表示对称?这些都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2)学生自带的图片是否具有代表性。(3)审美意识和情感是否在感知对称中有所增强。展示的图片,包含实物图片、建筑物、脸谱艺术、动物,力求丰富多彩,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欣赏对称,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说明和本章内容的简要介绍,明确本章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活动2:问题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纸,就剪出了美丽的图案,试一试,你能剪吗?2、观察剪出的图形,你能教师先把长方形纸片对折,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打开这张对折纸,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按上述方法剪一剪。学生观察,互相交流,尝试表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教师归纳学生的表述,引导得教师演示剪纸的过程起一个示范作用,学生动手剪纸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说课吧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并板书概念。表述其特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增强合作意识。活动3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吗?你能正确地完成练习吗?学生举例,处理练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剪纸中是否对折,剪纸的方法是否正确;2、学生在表述时是否明确“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的图形特征。通过举例、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活动4问题1、看一看展示的图形,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2、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你能正确地完成教科书第31页的练习吗?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并板书概念。学生举例,独立完成练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图形的观察是否用心。学生在表述时是否明确“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的图形特征。通过学生观察、主动思考,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举例,独自练习,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活动5问题1、结合教科书图12。1-2和12。1-3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具图形成轴对称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根据两组图形比较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其区别。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联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比较两具图形的区别时,是否明确轴对称图形表述的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表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2、学生在问题(2)中思考两种图形的联系时,是否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世界,明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通过比较观察,相互讨论,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