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1-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动物概述: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鱼类的外形、运动、呼吸及主要特征:特点是,一是能够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鱼的身体呈梭形,这样的外形特点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试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其他水生生物:腔肠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低等生物,它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河蚌、蛾螺、扇贝等属于软体动物。它们的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水域环境的保护:人们把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叫做“蓝色革命”。*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陆地生活相对干燥相适应,1陆生生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3陆生生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4与多变的陆地环境相适应,具备了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5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等。*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主要观察其运动和呼吸):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进行的,刚毛在运动中起支持和固定身体的作用。蚯蚓的呼吸要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家兔的形态结构特点:家兔体表的毛光滑柔软,有保温的作用,对维持家兔体温的恒定有重要意义。家兔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特征: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分化,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1足够的食物、2水分3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及鸟类的主要特征:目前,世界上的鸟类大约有10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在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2-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1鸟的身体呈流线型;羽毛排列是彼此重叠的;2胸肌发达,胸骨很突出。3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4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5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昆虫的特征: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种类超过100万种,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这与它们运动能力强是分不开的。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其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两栖动物: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青蛙、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要经过变态发育成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遗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成为学习行为。*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后者可绕过不同的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运动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社会行为的特征: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的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的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护这个群体。例:白蚁群体成员与其职能:①雄蚁(与雌蚁交配)②雌蚁(专职“产卵机器”)③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④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3-*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群体中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骨骼肌)组成的。(1)关节的结构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①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②关节囊:由结缔(di)组织构成,包绕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的连接起来,囊壁的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的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结更加牢固。③关节腔:是由关节囊与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自如。(2)骨骼肌骨骼肌主要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位于骨骼肌两端,呈乳白色,将肌肉连结在骨骼上。肌腹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和伸肘屈肘时——肱(gong)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4-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哺乳动物的运动是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的。3.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切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4.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生理结构就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5.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生来就有的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随环境改变而改变举例:蜘蛛织网举例:老马识途6.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是指,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而具有的一系列活动行为。特征:群体内的成员有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或群体内的成员之间有等级之分。社会行为不是由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如:一群麻雀)社会行为的优点:动物的社会行为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维持群体内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利。7.动物的信息交流:声音(如:鸟类)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5-动作(如:蜜蜂)气味(如:蚕蛾)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