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组胚复习题含答案
名词解释1、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域,其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2、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突触按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3、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的时间一般在发生在卵排后12小时内至24小时内。部位多在输卵管壶腹部。4、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到基质中的液体,除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以外的血浆成分。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组织液的不断更新,保持动态平衡,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5、血-气屏障:是肺泡气体和血液气体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其组成有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和连续毛细血管基膜及其内皮。气血屏障很薄,利于气体迅速交换。6、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原白已被除去的血浆。7、月经周期:自青春期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由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8、同源细胞群:是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软骨细胞群。每个庭院细胞群有2~8个软骨细胞,包含在一个大的软骨陷窝内,后者又分成几个小的陷窝,各含一个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的中部,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目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9、肌节:是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0、血-胸腺屏障:于胸腺皮质,血液与胸腺皮质组织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结构。由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和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能限制血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皮质,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正常发育起重要作用。11、肝小叶:是肝脏的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肝索和肝血窦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小叶内还有窦周隙和胆小管。12、滤过膜(滤过屏障):是血浆从肾血管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原尿形成所经过三层结构,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能限制大分子物质滤过,防止蛋白质滤过,利于原尿的形成。13、胎盘屏障:是胎儿血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组成,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而多数细菌、有害物质不能通过,有利于胎儿血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14、植入: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入。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开始,第11-12天完成。正常植入部位在子宫底部或体部,最多见于后壁。15、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次级卵母细胞联同放射冠、透明带和卵泡液排出。16、肺泡隔:即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17、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间的狭窄腔隙,其内充满血浆、肝细胞的微绒毛、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18、神经末梢:为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分布在各种器官和组织内。按其功能不同,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19、三联体:主要见于骨骼肌纤维内,由一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的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传递到肌浆网膜,当肌浆网膜接受兴奋后,钙通道开放,大量贮存于肌浆网内的钙离子涌入肌浆,为肌丝滑动、肌纤维收缩创造必备条件。20、软骨囊:软骨陷窝周围的一层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叫软骨囊。21、卵裂:受精卵从输卵管向子宫方向运行中,在透明带包裹下不断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裂称为卵裂。卵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随卵裂球的数目增加,该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22、黄体:在排卵后,卵泡膜和卵泡的颗粒层向腔内塌陷,而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血管伸进卵泡颗粒层,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逐渐演化发育形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卵泡膜增殖分化为黄体卵泡膜,颗粒层增殖分化为黄体颗粒层。25、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按照肾小体的分布位置,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前者位于皮质浅层和中层,后者位于皮质深层。26、内皮:衬帖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27、皱襞: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突出形成,其作用是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细胞吸收。28、微循环:指从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30、血浆: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31、闰盘:是心肌纤维相互连接的部位,为心肌的特征性结构。LM下呈深染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EM下可分为两部分,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整体的收缩和舒张同步化。32、胃小凹:在胃区中,用放大镜观察,胃区表面有许多小凹陷,称胃小凹gastricpit,是胃腺开口之处。33、尘细胞:吞噬灰尘后的肺巨噬细胞称为尘细胞34、胚泡:受精后约第4天,桑葚胚发育成为囊泡状,称胚泡。其表面的单层细胞称滋养层,中央的腔称胚泡腔,附于腔内一侧的一群细胞称内细胞群。35、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陷形成管状结构,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36、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管腔突出形成,其作用是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细胞吸收。37、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沿其长轴行走的静脉。38、呼吸部:由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组成。40、胎膜:是指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基本上不参与胎体组成的一些临时性结构。包括羊膜、绒毛膜、卵黄膜、尿囊和脐带。41、肾血管球:是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进入肾小囊内分支形成网状毛细血管袢,后者又汇入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因此血管球是动脉型毛细血管网。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是有孔型的,内皮外有完整基膜。内皮孔,基膜,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了滤过膜。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粗,故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一般的毛细血管高。血流流经血管球时,血液内的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屏障漏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42、蜕膜: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根据蜕膜与胚泡的位置关系,通常将蜕膜分为三个部分:位居胚泡深面的部分称底蜕膜,覆盖在胚泡浅层的部分称包蜕膜,其余部位的蜕膜称壁蜕膜。底蜕膜未来参与胎盘的形成,包蜕膜和壁蜕膜则逐渐退化变薄。43、血-睪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44、二联体:肌浆网的纵小管稀疏,终池少而小,多见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45、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内脏的运动。46、骨单位: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以中央管为中心,周围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成,各层骨板之间有骨细胞。47、尼氏体: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具强嗜碱性,由发达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主要合成结构蛋白、神经递质所需酶类和肽类神经调质。48、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它们遍布全身,形成各种末梢装置,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49、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50、视锥细胞(位置、结构、功能):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部,感受强光和颜色。细胞外形较视杆细胞粗大,核较大,染色较浅,外突呈圆锥形(视锥),内突末端膨大呈足状。51、视杆细胞(位置、结构、功能):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部,感受弱光,其数量远远多于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较细长,核较小、染色较深,外突呈杆状(视杆),内突末端膨大呈小球状。52、壶腹嵴(位置、结构、功能):为半规管壶腹部局部粘膜增厚呈嵴状的结构,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顶部覆有交织状的壶腹帽,此结构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53、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位置、结构、功能):位于膜前庭内,即椭圆囊和球囊内。椭圆囊外层壁和球囊前壁的粘膜局部增厚,呈斑块状,分别称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觉感受器,合称位觉斑。其表面平坦,上皮高柱状,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位觉斑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54、毛球(结构和功能):毛根和毛囊的下端合为一体成为膨大的毛球,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55、II型肺泡细胞(位置,结构,功能):镶嵌在I型肺泡细胞之间,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圆形,胞质染色浅。电镜下,胞质内有许多较多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颗粒,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故称板层小体。细胞将颗粒内容物释放后,在肺泡上皮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56、球旁细胞(形成、结构和功能):是指入球微动脉行至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称球旁细胞。细胞呈立方形,体积较大,核椭圆形,细胞质呈弱嗜酸性,电镜下可见较多分泌颗粒。可合成和分泌肾素。57、致密斑(形成、结构和功能):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一个椭圆形斑;此处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紧密;胞质色浅,核椭圆形,位置近细胞顶部;基膜常不完整。致密斑是离子感受器,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的Na离子浓度变化。58、胃黏液-碳酸盐屏障(组成、功能):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第一道屏障,其物质基础是胃壁结合黏液层和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可中和由胃腔向黏膜逆流的H+,防御胃腔内H+反向弥散入黏膜组织内,是胃黏膜重要的抗酸机制之一59、主细胞(分布、结构与功能):又称胃酶细胞,多位于腺的下半部,光镜下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细胞基部,基部细胞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可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60、壁细胞(结构与功能):又称泌酸细胞,在腺的上半部较多。此细胞体积大,多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均质而明显的嗜酸性。问答题1、被覆上皮根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多少种类型?被覆上皮根据细胞层数不同,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被覆上皮根据细胞形状不同,又分为扁平、立方、柱状上皮等。(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红细胞呈什么形状?有何结构特点?血红蛋白有什么功能?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中间较厚,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的功能。3、叙述肺泡的结构及功能?肺泡为半球形小囊,壁很薄,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由单层肺泡上皮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为肺泡隔。(1)肺泡上皮:由两种肺泡细胞构成。I型肺泡细胞,其不含核部分扁平而薄,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为肺进行气体交换提供了广大面积;II型肺泡细胞,细胞呈圆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合成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2)肺泡膈: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大量的弹性纤维,使肺泡具有弹性,在肺泡回缩时起重要作用。(3)肺泡孔:是相邻肺泡间的通道,在某个终末细支气管阻塞时,可通过肺泡孔建立侧支通气道。(4)气-血屏障,是指肺泡腔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毛细血管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快速地进行气体交换。4、试述肾小体的结构及其与尿液形成的关系?肾小体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由肾小囊包裹血小球构成。微动脉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对侧与近曲小管相连的一端称尿极。滤过屏障:肾小体犹如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血管球的毛细血管,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统称为滤过屏障
本文标题:临床医学-组胚复习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