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药理学课后习题临床六班侯佳影考试题型:选择40分包括单选B型题简答25分5小题问答20分2题名解15分5个考试范围:选择每章节老师给的单选大题老师给的课后习题考试时间:第十周成绩=平时(30%包括考勤10分和论文20分)+末考(70%)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Clinical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2.新药newdrug: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3.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指对任何在人中进行试验的药品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情况。4.盲法blindtrialtechnigue按试验方案规定,不让参与研究的受试者、研究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知道病人所接受到是何种处理,从而避免对试验结果的人为干扰5.安慰剂placeb是由乳糖或淀粉之类没有活性物质经加工制成与试验药物在外观上完全一样的制剂。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1临床药效学研究定义: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老、幼、正常人与病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效应,以及药物的作用原理。目的:确定治疗剂量观察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2临床药动学定义: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性。意义:建立数学模式定量描述体内药动学变化规律。便于临床医师正确揭示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3毒理学研究内容:在研究药物疗效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性反应等。目的:确定药物安全性先用动物研究再研究人的潜在毒性4临床试验定义:指对任何在人中进行试验的药品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情况。目的:确定试验药品的疗效和安全信息。意义: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均必须通过临床试验做出最后判断实施:我国1999年5月1日实施《药品审批办法》将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四期过程: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5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增强或作用时间延长作用减弱或作用时间缩短相互作用的分类:药动学的相互作用: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或代谢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相互作用二、临床药理学的职能(任务)有哪些?答: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a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药品注册管理审评办法》将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和Ⅳ期过程: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必须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研制单位在已确定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中选择临床研究负责单位和承担单位新药的临床研究必须要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必须符合中国GCP的要求注意: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有效及各项数据的可靠性,并应正确地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评价已上市药品在人群中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原则。药物再评价的结果也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市场药物的再评价工作分类:根据上市药物已存在的问题,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再评价品种的安全有效性进行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首先必须对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谱有明确的认识。由于新药临床前各种因素的制约,对其ADRs谱的认识非常局限,必须通过药物的上市后监察,完成对一个新药的全面评价。4、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5、开展临床药理服务a承担新药的临床药理研究任务b开展治疗药物监测c协助临床研究人员制订药物治疗的研究计划d临床药理会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三、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及研究内容。第2章临床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1吸收absorption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生物转化metabolism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这就是药物代谢过程,也可称为生物转化。3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从粪便排出体外,但也有的药物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5一级动力学:线性动力学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6零级动力学:药物的消除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恒定,与药物浓度无关,称为零级动力学过程。7半衰期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8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9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所需的体液总容积。10稳态血药浓度: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以一定时间间隔、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此范围的最大值称为稳态时最大血药浓度(Css)max,最小值称为稳态时最小血药浓度(Css)min。11药酶诱导剂:某些化学物质能提高肝药酶活性,从而提高生物转化速率,此现象成为酶的诱导。具有酶诱导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酶的诱导剂诱导剂:苯巴比妥和其他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水合氯醛等12药酶抑制剂: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使其代谢药物的速率减慢,此现象称为酶的抑制。具有酶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抑制剂: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和保泰松等13清除率(Clearance,Cl):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掉药物的能力,用血浆容积表示,单位是ml/min。问答题1.影响口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药物方面: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剂型(包括药物粒径大小、赋形剂种类)药物相互作用(如同时口服氢氧化铝凝胶和地美环素时,氢氧化铝可使地美环素吸收减少)等机体方面:a胃肠内pH:胃内容物ph1.0~3.0,肠内容物ph4.8~8.2.胃肠pH决定胃肠道中非解离型的药量,弱酸性药物易在胃吸收,弱碱性药物易在小肠吸收。改变胃肠道ph可以改变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如口服抗酸药可以碱化胃内容物,使弱酸性药物在胃内吸收减少b胃肠排空速度和肠蠕动:胃肠排空和肠蠕动快慢能显著影响药物在小肠的吸收。肠蠕动增加能促进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解,使溶解的药物与肠粘膜接触,使药物的吸收增加c胃肠内容物:胃肠中食物可使药物吸收减少,这可能与食物稀释,吸附药物或延缓胃排空有关d首关效应: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增加药物剂量可克服首关效应导致的药物作用降低,但仅适用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否则,增加剂量致毒性反应的发生。改变给药途径(如舌下,直肠给药)也可以克服首关效应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快慢排序:气雾吸入腹腔注射吸入给药舌下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1、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常以结合药物的浓度与总浓度比值表示,称为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a结合机制为范德华力、氢键或离子键结合,结合为疏松、可逆的,结合率因药而异。b游离型(free)药物和结合型(bound)药物处于动态平衡c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透过细胞膜d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学活性f有饱和现象e.有竞争性抑制现象(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种类:①酸性药物主要与白蛋白结合;②碱性药物主要与酸性糖蛋白或脂蛋白结合;③许多内源性物质及维生素等主要与球蛋白结合血浆蛋白结合的临床意义对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药物结合达饱和时,再增加给药量,血药浓度骤增。导致药物作用增强或不良反应发生两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的同一结合部位可使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在血浆中的游离浓度显著增加,容易引起药物作用或不良反应明显增强当血液中血浆蛋白过少或变质,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下降,也容易引起药物作用增强或中毒2、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肝肾脑肺等高血流量器官,药物分布快且含量多,皮肤肌肉等低血流量器官,药物分布慢且较少。3、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为7.4。弱酸性药物在弱碱性条件解离多,故细胞外液的弱酸性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不同可导致药物在体内选择性分布,常可导致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药物浓度5、药物转运体:药物转运体可影响药物的分布。特别是在药物相互作用时,可使药物的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导致临床出现危象6、细胞膜屏障(1)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防护功能,阻止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2)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称为胎盘屏障。阻止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但脂溶性高的药物可以通过3.影响药物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生物转化的意义药物的代谢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决定的氧化反应及结合反应的遗传多态性。不同种族和不同个体间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对同一药物的代谢存在差异(2)病理因素:疾病状态影响酶的活性(3)生理与营养因素:年龄不同,酶的活性不同(4)环境因素①酶的诱导:某些化学物质能提高肝药酶活性,从而提高生物转化速率,此现象成为酶的诱导。诱导剂:苯巴比妥和其他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水合氯醛等②酶的抑制: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使其代谢药物的速率减慢。抑制剂: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和保泰松等药物代谢的意义:①灭活:多数可能转化为无活性物质②活化:可能从原来无药理活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③转化:有时生成不同活性的代谢物④毒性:甚至有时可能生成有毒物质⑤多数脂溶性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产物极性增大,水溶性增强,易排泄生物转化是许多药物消除的重要途径,但并不等于解毒过程4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比较。(1)一级动力学特点:a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属定比消除。药物转运成指数衰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b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与给药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cAUC与单一剂量成正比,如浓度用对数表示则时量曲线为直线d多数药物属一级动力学过程,因多数药物按被动转运的简单扩散进行转运(2)零级动力学特点:a转运速度与剂量无关,按恒量转运,即等量消除。但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是可变的b半衰期,总体清除率不恒定。剂量加大,半衰期可超比例延长,总体清除率可超比例减小C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超过比例增加。5.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哪些,试述其临床意义。(1)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临床意义:a反应药物消除快慢的速度,作为临床制定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b确定给药间隔c预测血药浓度达稳态的时间和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注意:给药后5个半衰期,几乎血浆中全部药物(96.875%)被消除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2)表观分布容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它并不真正反映任何一种体液的容积或一个生理空间。意义:在于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Vd的大小取决于药物的水溶性或脂溶性程度、与血浆或组织结合及组织的血流。①低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组织结合低的药物Vd较小,如水杨酸、磺胺、青霉素及抗凝药②高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与组织结合多的药物Vd较
本文标题:临床药理学课后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7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