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为什么儿童不宜太早学素描
为什么儿童不宜太早学素描?素描是每个学画画的人必须跨过去的坎,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基于这一点,家长们往往想让自已的孩子早点学素描。殊不知,这种作法不但见效不明显,而且对于孩子的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弊端。首先,素描的学习涉及到形体的空间、透视、比例等问题。这些,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感知觉还比较笼统,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逻辑思维还不具备。故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举其中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物体的长和宽的比例为1:1.8,那么低年级同学便很难理解。再者,素描是一种单色画,学习起来较为单调,不象儿童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自由度。那么,这就要求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自控能力和恒心,而这些,低年级同学也是不易做到的。再好的方法只要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生理就不能说是好方法。提前学成人的东西,其实很不值得。在教学中曾经见过一些低年级同学,他们的儿童画、色彩画,画得相当出色,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开始学习素描,反而一愁莫展,进步缓慢。更严重的是,孩子的绘画兴趣,这种最可贵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被吞嗜了。多么得不偿失呀!小学教学大纲中有素描一项,但也是浅尝辄止的简单认知和接触。故而以笔者的教学经验,建议家长,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素描,起码应在高年级(五年级)以后。而且这一阶段也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造型训练。至于素描的系统训练,集中在中学阶段较为合适。一则学生各方面素质较具备,接受能力较强,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二则假如欲考取美术院校,时间上也是绰绰有余的。至于社会上一些低龄儿童学素描的例子,这些现象少数当属特例视之,而大部分纯属迎合家长的需要,实不足取。艺术教育之路坎坎而漫漫,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望家长三思。儿童画与成人画的区别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分析,成年人心理成熟,有理智,画技纯熟,讲究技发法。而儿童的思想体系不完善,非理性的东西比较突出,画法自由,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色彩不受任何公式限制,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拿成年人的绘画标准来评价儿童画是不可取的。好的儿童画没有被人为加工,因而会感染和陶冶成人的心境。就像毕加索说的:“学会像一个六岁孩子一样画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可见儿时的纯真毫不加粉饰,该有多珍贵。儿童速写的技法训练速写要果断用笔,且应始终根据第一印象的“感受”去组织画面。用笔应下笔肯定,用线明确(如画时用线不准,可在旁边重画——不必将画坏处擦去)。画场面速写要把握大的气氛;画建筑风景,可先画建筑物,同时要有意为人群和车辆留下空间,以便等待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表现。画速写要带着激情一气呵成。儿童初学画头像,简单的人像绘画知识也可学一点。古人把成人正面的面部比例归纳为“三停五眼”,三停:发际到眉毛=眉毛至鼻底=鼻底到颌底。五眼:右处耳孔到右眼外角=右眼长=两眼间距离=左眼长=左眼外角到左外耳孔。成人的眼处于头部高度的1/2处,儿童的眼睛处于头部高的1/2偏下。我国古代画论中有“相之大概,不外八格”之说。八格即头的基本形类似“田、由、国、用、目、甲、风、申”等八个汉字字型。当然,这些基础知识对较大的学生可以告诉他。记忆训练在速写过程中十分重要,锻炼“记忆力”的途径是“默写”。默写只能在反复观察、训练实践中进行。对儿童记忆、默写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启发、引导孩子们对所画的物象有基本的了解。如画人物,要让孩子们对解剖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画建筑应让孩子们对建筑结构的透视知识有所熟悉。只有对描绘对象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使孩子们增强敏锐的观察力和形象记忆力。5岁的周松松,画的海底世界,靠的是记忆、默写和想象。画中一个小朋友在吃力地向海水深处游动,对急湍的的漩涡他也无所顾忌;热带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墨鱼那放射状的粗曲线和海水的细线这一粗一细的对比使画面陡然生辉。这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儿童速写的选题尤为重要,它犹如语文的作文题目的选定,题目定了,儿童便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画。速写也不能见啥画啥,而应表现现实生活中使你感受最深的事物。这首先就要儿童善于到平常的生活中去观察,有了观察才会有深的感悟,有了感悟,情才真,画出来的的形象才会感人。那种无病呻吟的做法是要不得的。选题时也应注意要给作品取一个好题目,因为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前苏联儿童画家茹可夫所创作的一幅速写,题为“客人快来了”,不仅画得好,而且画题更耐人寻味。画家抓住了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瞬间:一桌丰盛的佳肴美酒,正等待着宾客的到来,此时急不可耐的小女孩儿在餐桌旁,瞪大了双眼,嘴馋得快要流口水了……画家茹可夫用简练的线条,寥寥几笔就把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是画家50年代的速写作品,但现在看起来仍能让人耳目一新。①利用线条的不同变化,表现不同的形体特征。以线条为主的速写特点是形体结构鲜明,画面简洁明快。②利用线条变化表现空间层次。画面主要部分或前面的形体,一般说来,适合用浓重的、实的、粗的线条来表现;次要部分或后面的形体宜用淡的、虚的、细的线条来表现。③利用线条的变化表现不同质感。不同质感的物体选用的线条也应不同。质硬的物体应采用刚健的线条来表现;质地柔软细腻的物体应用柔、细的线条来表现。光滑的物体宜用实的线条来表现。④通过线条的疏密不同排列和相互衬托,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层次和形体之间是的关系。如主体物较复杂,应使用较密的线条表现,它周围则宜用较疏散的线条来表现,使之互为衬托,从而能够充分表达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层次关系。儿童速写的基本技法——线面结合的表现技法在以线条表现为主的基础上,加上简略的明暗对比,这样有线有面,线面结合,比单用线条或单用明暗关系去画变化多。线面结合的好处是能使画面更生动、更有层次感。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道特有的、南方亮丽的风景线。11岁的小作者潘艳华反常规而行,她画的画是白屋顶、黑墙,同样也很美,原因是她已掌握了黑白对比关系。在表现手法上,她把阁楼人家周围配以弯弯的鹅卵石所组成的小道,自然连成一体使画面极富情趣。如何鼓励孩子画画绘画作为培养孩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性已被全球的教育机构和家长所认可,所以常常有年轻的家长跟我说:“我给孩子买了纸笔,可他总是跟我说‘我不会’,然后扔下彩笔就一溜烟地跑了,我如何培养和鼓励孩子画画呢。”一般来说孩子都是喜欢涂涂画画的,如果孩子总是说“我不会画”,在绘画方面表现得退缩,爸爸妈妈们可就要分析分析原因了。1、孩子对事物缺乏足够的感知,缺乏清晰的表象,缺乏明确的体验。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教孩子感知自然界的色彩,认识树叶,青草,泥土,昆虫,辨识不同的声音,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增加孩子的感性知识。2、父母过多的让孩子临摹他人的作品,养成了离开了样本便无从下手的不良习惯,不会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缺乏主动表达,思考的积极性。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应该果断减少或停止孩子的临摹联系,鼓励孩子自由想象,随意创作,不要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要求孩子绘画,孩子才能创作出充满童趣的作品来。3、有些家长常常批评孩子的绘画作品,扼杀了孩子绘画的信心。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信心和兴趣同样重要,家长要不断寻找机会,肯定孩子在绘画成绩上的进步,让孩子体会被肯定,被认可的感觉。家长也要让自己充满童心,甚至和孩子一起涂鸦。其实孩子画画更多的是一种表达,父母除了在习惯培养,兴趣培养等方面要注意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多接触周围的环境,多运动,多参与游戏,为孩子的表达准备充实丰富的内容。并且在孩子绘画的时候要尽量减少限制,比如不要限制孩子弄脏衣服等,如果家长实在认为脏衣服很头疼,家长可以考虑准备专门给孩子绘画时穿的“工作服”,而不是让污渍成为阻碍孩子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就像有一位儿童美术教育家所说的那样“以儿童的直接观察与探索为基础的自由发展,将产生伟大的艺术”家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绘画的内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为培养孩子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因为孩子的绘画可能表现了他们对新认识事物的兴趣,或者某种印象深刻的经历。家长该如何教宝宝画画呢!要教好婴幼儿学画画,首先家长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明确教子绘画的指导思想。家长教婴幼儿画画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蒙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专注安静的性格和喜欢画画的兴趣。而不能过早、过多地想到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画家、小美术家。这样家长教孩子画画就会感到是一种有趣的绘画活动,觉得是一件十分轻松、快乐的事情。第二.要明确婴幼儿画画的标准是什么。许多家长教幼儿画画总以像与不像为标准,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赶紧画个样子或者叫孩子照着图画书上的样子照着画,有的干脆动手为孩子修改,想方设法让孩子画得像一些。这种教法实际上是为画而画,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忽视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家长一定要明白,婴幼儿画画的标准不是看他画得像与不像来衡量,而是看他的画中有没有他自己的意愿、想法、爱好和生活经验。如一个3岁多的孩子画了一幅《儿童公园》的画,他把翘翘板画在与太阳一样高的位置,而且还把太阳画成黑色的。大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翘翘板越翘越高,总有一天会翘到天上去;太阳就是黑色的。”(可能这位小朋友用肉眼看太阳,而太阳的光很耀眼,他睁不开眼,觉得太阳是黑色的)这幅画看似滑稽可笑,不合常理,但充分表现了孩子的意愿、想象和生活经验。这就是一幅值得肯定的好画。因此大人不应以成人的认识水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的画画水准,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随意纠正、指责孩子的绘画,要充分赏识孩子的创造、想象的自我表现能力。说到这里家长朋友们也许会问:画画毕竟是用笔和纸来表现一定的具体形象,是以图形和色彩出现的,这就势必涉及到一些画法和技巧的问题,这也是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不教吧,他不会画,或画得乱七八糟,不成个样子;教吧,又说约束了孩子,不利于他主动表现,影响了创造力的发展。那么,究竟该怎么教才好呢?这里只谈谈对3岁左右的孩子进行绘画启蒙的教育方法。第一步鼓励孩子“涂鸦”。所谓涂鸦,就是小幼儿最初的没有目的的涂涂画画,几乎是乱涂一气。家长一方面引导孩子给“涂鸦”画取个名,一方面作适当的补充。如孩子拿着彩笔乱画,大人就表扬他:“看,宝宝会画画了!画得很好!”;假如他画了几根弯弯曲曲的线,大人就对他说:“画得很好,这是画的什么呀?”孩子可能会讲出“水”’“毛线”“蚯蚓”等不同的说法,不管是什么说法都要表示赞同,随即在纸的下方帮孩子写出画的名称,并当着孩子的面作一点适当的补充,添上几笔。如此类推,孩子画的歪歪斜斜的圆、密密麻麻的点等等任何涂抹,都可以引导他说出名称,并作有限的补充,使之变成一幅好的作品。这样孩子脑中的表象积累越来越丰富,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他涂鸦的目的也逐步明朗起来,他会慢慢进入边想边画,大胆想象和创造。有时画着画着,会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快来看,我画了一朵大白云。”这时孩子学画画就开始上路了。第二步在孩子自己涂鸦画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诱导他画出形象更全面、更逼真的画。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孩子画了一个瓜籽形状的图形,在圆头处又画了一条线,家长可以很感兴趣地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是“小老鼠”,那么大人就可以作以下顺势诱导:家长:哦,真像小老鼠,小老鼠有尾巴以外,还有什么呢?孩子:还有眼睛、嘴巴。家长:宝宝真聪明,说得很对。想一想还有什么呢?孩子:还有耳朵。家长:嗯,宝宝真能干,想一想小老鼠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画出来给妈妈看一看(这时孩子一般都会自己画出来)。家长:画得真不错,画上眼睛的小老鼠就更像真的一样了。再想一想小老鼠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呢?孩子:长在头上。家长:说对了,就把它画下来吧!(如果孩子不会画,就让他看另外一张老鼠的画,观察一会儿,再叫他画出来。)家长:画得太好了,你知道粮仓的小老鼠最爱偷吃什么?孩子:最爱偷吃米。家长:好吧,再画一点米给小老鼠吃。(一般情况下孩子会主动地在老鼠嘴的前边点上一些小点点,当米粒。)孩子:妈妈,我给了它好多好多的米。家长:画得真棒,咱们给这张画起个名字吧。这时可以再引导孩子说出《小老鼠偷米吃》的名字,或其它的名字。最后写上画画的人名和日期。
本文标题:为什么儿童不宜太早学素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8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