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模板
1铁岭三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课文6、雪教案编者王丽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难点: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学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学习过程课堂环节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创设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的雪。简介创作背景学习过程目标导学(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朗读训练探究学习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2、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3、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4、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示范,还可进行朗读比赛,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其间教师对朗读方法应作适当的指导。。展示评议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2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点拨小结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结束语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测试反馈随堂小考延伸拓展1、给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的幻灯片,配以音乐;2、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板书设计3铁岭三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课文6、雪教案编者王丽杰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难点: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学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学习过程课堂环节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创设情境复习旧课朗读课文。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探究学习读4—6段,思考:1、作者怎样是描绘朔方的雪?它引起了你哪些联想?2、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如“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3、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4、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提示学生勾出描写朔雪的词语,体会雪的形象。)(抓住“孤独”这一北方雪的特点,而把“死”与雪的精神相联,如奉献等,“精魂”凝聚一种坚强)。展示评议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5、学习文章写法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明确:(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也可以这样分析,“南方的雪”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他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天,他要用战斗来实现理想。我们还可以结合今天的现实生活来理解。)点拨小结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测试反馈随堂小考延伸拓展1、挑选《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以“雪”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2、3题可根据学生实际选作)板书设计5铁岭三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课题7、雷电颂教案编者王丽杰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重点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作品的思想内容。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难点:2、作品的思想内容。学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学习过程课堂环节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课前准备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学习过程目标导学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探究学习1、人物简介:屈原,郭沫若(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师补充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6全文。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展示评议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点拨小结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测试反馈随堂小考延伸拓展板书设计7铁岭三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课题7、雷电颂教案编者王丽杰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重点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作品的思想内容。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难点:2、作品的思想内容。学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学习过程课堂环节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创设情境复习上节课知识,听写生字词学习过程目标导学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探究学习(四)问题探究《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8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示评议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点拨小结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测试反馈随堂小考延伸拓展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片段朗诵,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板书设计9铁岭三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课题8《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编者王丽杰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重点1、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2、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学具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学习过程课堂环节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创设情境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学习过程目标导学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探究学习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老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爱莲说》中的莲、10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展示评议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点拨小结《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8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