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为什么现代医学没有产生在中国
为什么现代医学没有产生在中国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西医学史的发展道路,从思想,政治,科技,教育,等四大方面来阐述现代医学没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因。归纳出中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差异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医学在今后的努力方向。思想——影响医学的方法巫的不良影响。医,在中国古代总是和“巫”联系在一起的,如韩愈《师说》中就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说。而一说到到巫,“装神弄鬼,欺瞒大众”等词就会不自觉地蹦出来。虽然在远古时代巫师的确是有一定地位的,但到后来,或许是儒家孔老夫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的流传,巫师这种职业就逐渐消失了。还有就是巫师的名声,从最初的受人追捧到逐渐没落再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所经历的一切,《西门豹治邺》中的那个女巫,大概就是最好的典型了。试想,跟名声这么臭的“巫”一起发展而来的“医”,在中国的受重视程度又会如何呢?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话说中国的思想家,我们的孔老夫子该是数一数二的了,他以及后来的儒家门人所提倡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直接奠定了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文化的基础,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一直是统治阶级百般提倡的。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什么呢?连没读过《论语》的我都知道,是——仁!所以,试问,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如果你把一具尸体解剖了会如何?结果可想而知,不是你在阴暗的牢房里一辈子面对老鼠蟑螂的尸体可以解剖个够,就是你直接也变成一具尸体。那么,请问,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又如何在中国发展?再说西方,他们虽然也有基督教思想的束缚,基督教会的压迫,可人家至少懂得斗争啊,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有法国的启蒙运动,而这些,对西方的思想结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中国,斗争也不是没有,但他们带来的结果呢,都只不过是改朝换代,从一个统治阶级换到另一个统治阶级而已,有谁想过把儒家中的封建思想摒弃?有谁想过为中国主流思想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后来到是有这么个人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现代医学在西方也发展的差不多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发展。众所周知,西方机械唯物主义的发展对近代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唯物主义是用机械的原理解释人体的的各种机能,如代表人物拉·美特里的著作《人是机器》中就有“人是爬行的机器,是一架自己会发动的的机器,一架永动机活的模型。”的论述。他们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对于医学科学摆脱宗教,经院哲学以及唯心主义哲学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东方,在儒家主流文化的影响之下,我们又怎会把如此“神圣”的人体跟那些低下的机器去比较呢?又怎会把人体一部分一部分分开来研究其功能呢?总而言之,太过传统而一成不变的儒家主流文化思想,使我们无法进行对医学病理和人体探索的方法的探索,自然,也使现代医学在华夏这片土壤中汲取不到养分而枯萎。政治——决定医学的模式中央集权与自由城市。说到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制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啊。摒弃分封制的统治者们,更享受于权利一把抓,仿佛这样才安心。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在再到元朝的行省制,再到明清的权分六部制,中央集权,只有越来越集中。相比于中国,西方的自由城市虽然也是由教会掌控权力的,但毕竟分散,这也就使得城市管理者互相结盟互相贸易文化往来,产生了大学和医院的雏形――世俗大学与教会大学,使医学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和第三产业发展。中央为了控制人民掌握权力,一直以来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劳动人民的生活永远在贫下中农阶级水平线上。试想,连温饱都没解决,哪来那么多钱看病?更不用说做医学研究了。与此同时,西方以手工业商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急剧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自由城市,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流动以供医学研究,然后研究成果又用来商业用途,如此良性循环,则更好的促进医学的普遍发展,而部是像中国那样陷入死胡同。闭关锁国的后果。在明清后期,中西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本来那时医学已经落后的我们如果能学习西方各种先进技术,或许还是能发展下的,但偏偏统治者们又闭关锁国,自大而无能,使得我们连最后一个机会也失去了,最后我们的大门,也因鸦片大炮而门户大开。总之一句话,中国的政治体制没能给现代医学广阔的空间以生长。科技——现代医学的归属农耕社会与工业革命。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农业大国自居,然而这是否是我们可以引以为傲的呢?现在事实已证明,960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国生产力可能还比不上西方版图中小如米粒的一个小国的生产力。原因在何?答曰:科技。西方的工业革命让西方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呈指数型增长,产业结构也发生剧烈变化,农业比例急剧下降,这也使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实施科技研究和医学研究。而中国,却永远是不变的农耕深灰。于是乎,东方的雄鸡就这么被西方的米粒吃的死死地。四大发明与三大发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在都为人称道。但请看,这四大发明中,有那个是能促进医学发展有助医学研究的呢?如果一定要说,恐怕也只有火药而已。但火药的作用,或许也只能为医学创造更多的伤病人员,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推进作用吧。但西方则不同,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对医学有巨大作用。如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适用于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的物质代谢运动,为以后和研究人类机能有关学科(如生理学,生化学等)的发展指明了一条研究的方向。国家漠视与国家重视。回首中国发展史,我们没有听说过哪个统治者哪个皇帝资助提倡过建立研究所,而当时中国的科技状况也不允许,所以国家基本是采取漠视的态度任医学在民间自生自灭。但是,在西方,由国家支持的科学机构17世纪以来在各国陆续建立起来,比如1657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建立的西芒托学院。1662年在英国伦敦建立的皇家学会等。这些都表明了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同,也是造成中西方科技水平分化的原因之一。总归一句话,医学也是科学的一个分支,科技不发达的中国,难以孕育出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的必须科举制下的儒生。隋唐以来,科举制就一直是我们通知阶层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它或许是能挑选出一些对管理等有独到见解的人才,却也无法弥补中国科研人才的欠缺。科举制,挑选的到头来还是一些只有理论知识的儒生,他们或许讲得头头是到,但在实践方面却实在不行。但事实证明,科学的发展最终来自于实践,而一些发明发现最终也都产生于实验室而不是书本。十年寒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们,你能让他门去实验室解剖么?去配制溶液提纯药物么?并且,科举制发展到后来,也只用于仕途,广大人民又怎能从中得到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益处?名医无后与人才培养。在古代,像扁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名医也不是没有,但却从未听说过他们的徒弟后代传人有什么建树。这也许是跟当时中国人缺乏一种共享思维和挑战思维有关吧。有些名医一生不收徒或极少收徒,只为了保住自己的“传奇”地位,有些收了徒的名医们倒是倾囊相授,只不过徒弟不争气,不敢挑战师父的权威,只能在师父的光环下逐渐没落而已。但在西方,总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情况,如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就帮老师测出了中子的质量。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思想也使当时的人们失去了一种“求真,验真,用真”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发展科技所必须的。中医思维与西医方法。中医的思维,或许就像我们先在的中药一样,很大一把,我们只知某一种中药能治愈什么病有什么效果,却无法说明到底是中药中哪一种成分在起作用,这种思维是表象的粗略的。而西医则分工明确,把药中的成分研究透彻,使我们自己也能制造药物。中医的思维,造就的更多是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博士”,而西医,或许更多就是专精于某一领域的“转能”。而事实也证明,在科技科研方面,我们需要的是后者。中古代的教育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贡献不大,而人才的缺失,也自然使现代医学难以发展。总结在思想,政治,科技,教育等方面,中国与西方都有一定的差别,而正是这种文化思想教育上的差异,导致现代医学没能从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但是,我们要通过对比通过学习,吸取教训,取得经验。同时也要不断发展我们的中医,吸收西医的精华,达到真正的中西合璧,这才是中国医学发展的道路。虽然现代医学没有从中国发展起来,但是,我相信,在“未来医学”的发展中,中国将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参考文献:《中西医学史》李志平等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08《世界科技简史》世界科技简史编写组编,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本文标题:为什么现代医学没有产生在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8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