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1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基本化学反应模型理论1、有效碰撞模型:分子间的磁撞并不一定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有具有一定能量的微粒间的碰撞才可能是有效碰撞。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活化分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活化能就是__________3、催化剂的作用:1、降低活化能2、增多活化分子3、有效碰撞机率增大;二、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也称“焓变”。2符号:用△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3为吸热反应,为放热反应。4反应热与物质内能,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鍵能总和-生成物的鍵能总和5反应热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三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注意:①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H0,以此为标准配平,其它计量数可整数也可分数;②完全燃烧,下列元素要生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热计算焓变燃烧热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焓变节约能源的意义开发新能源能源燃料的使用E2E1反应热2四、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注意:(1)强酸强碱反应中和热57.3kJ/mol五、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1、△H写在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kJ/mol”。2.△H与测定条件有关,没有标明是指25℃,101KPa3.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4.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通常用s、l、g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不用标“↓、↑”。5.△H的值要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6.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注意①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应该乘上该数;②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以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3(1)概念(2)表示方法:;(3)单位:表达式:(4)化学反应的速率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注意纯液体式固体的的浓度是不变的常数,因此用于表示反应速率.(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它是决定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有,,和等.2.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能的化学反应。3.化学平衡状态是指:的状态。4化学平衡的特征是:逆等动定变5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准速率、量(在建立平衡前变化的量)5.化学平衡移动指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新化学平衡的的过程6.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可以是从开始,也可以是从开始,还可以是由开始。总之,化学平衡的建立与无关。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7.平衡常数:表示方法:K=;影响因素:(1)K的意义: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因此,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五、Qc与KQc为浓度商:是指刚开始反应(但未反应)时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之积之比(对于溶液是指混合后但不反应时的浓度))()()()(BcAcDcCcKnmqp4K为平衡常数: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之积之比。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四大平衡中分别有不同的名称: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水解常数(Kh)、溶度积(Ksp)。Qc与K的相对大小可反映出体系是否为平衡状态:(1)QcK,过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2)Qc=K,平衡状态;(3)QcK,未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P38科学视野等效平衡规律: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同平衡(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n、c均相同判断方法: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判断方法: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2、定温、定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c相同,n同比例变化判断方法: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5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为例):(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2;(3)测NaAc溶液的pH值;(4)测pH=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2(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5、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pH(HB)(2)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HA<CHB(3)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HA>pHHB物质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如SO3、CO2、C6H12O6、CCl4、CH2=CH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盐。如HCl、NaOH、NaCl、BaSO4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如HClO、NH3·H2O、Cu(OH)2、H2O……混和物纯净物6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离平衡:H2OH++OH-水的离子积:KW=[H+]·[OH-]25℃时,[H+]=[OH-]=10-7mol/L;KW=[H+]·[OH-]=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H+]注意: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溶液);②pH<7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温度为常温才对);③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溶液)。(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pH试纸——最简单的方法。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取未知液点试纸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即可。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H+]1V1+[H+]2V2)/(V1+V2)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OH-==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注意:在加法运算中,相差100倍以上(含100倍)的,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为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五、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NaHCO3)③弱酸酸性强弱比较: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递减,无氧酸的酸性递增(利用特殊值进行记忆。如酸性:HFHCl;HNO3H3PO4)B、饱和一元脂肪酸的碳原子数越小,酸性越强(如HCOOHCH3COOH)C、一些常见的酸的酸性:HClO、HAlO2、苯酚为极弱酸;醋酸碳酸;磷酸和H2SO3为中强酸;HClO4为最强含氧酸等。2、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2)程度小(3)吸热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4、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5、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为双水解反应(即弱酸弱碱盐)。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其右移。(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方程式写“==”并标“↑↓”,其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6、盐类水解的应用:①混施化肥(N、P、K三元素不能变成↑和↓)②泡沫灭火剂(用硫酸铝和小苏打为原料,双水解)③FeCl3溶液止血剂(血浆为胶体,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凝聚)④明矾净水(Al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水中悬浮物而聚沉)8⑤NH4Cl焊接金属(氯化铵呈酸性,能溶解铁锈)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者显性)⑦比较盐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⑧判断离子共存(双水解的离子产生沉淀和气体的不能大量共存)⑨配制盐溶液(加对应的酸防止水解)七、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1、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两种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荷数前移):任何溶液均显电中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②物料守恒(原子个数前移
本文标题: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9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