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7小摄影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你们了解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吗?同学们交流资料,最后明确:(高尔基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二、初读课文,围绕课题质疑。1.板书课题:《小摄影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摄影?在摄影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他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以小摄影师为题?……)2.初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在读文中解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解决。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按照读课文,画生字、查字典、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可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略去。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和纠正。3.分析字形结构。“摄”左右结构,“耳”的最后一笔是“”;第一个“又”最后一笔是“”。“胶”左右结构,右边的第四笔是“”,不要写成“”。“杂”上下结构,上边是“九”不是“几”,下边是“一”加“小”不要写成“木”。“鞠”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一”;右里侧“米”字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躬”当“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不要出头。“社”左右结构,左边是“”字旁,不要写成“”旁。4.比较法识记字形。贴()吩()社()侧()沾()纷()杜()测()秘()胶()者()杂()密()郊()著()染()四、理解词语: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2.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吩咐:是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做。课文中指高尔基听小男孩的话,拿了张报纸,坐下来。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突然:指事先没有料到,一眨眼事情发生了。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高尔基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样的事情。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由于忘了带胶卷,因此没照成相的事。)六、作业:生字、词、读书。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附板书注:为什么扔纸团?在出示附板书时,为什么同意进?不标序号,顺序可以为什么听吩咐?是乱的。为什么跑?为什么喊?为什么态度不同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1)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2)汇报交流:①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用“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②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因此,高尔基同意放他进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板书:扔纸团放他进2.自由读6—11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三、四、五个问题。(1)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2)按小组在班上交流汇报,可以说可以读。①投影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从“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一方面小男孩在调整相机的角度,解决采光等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做着准备;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多次调整高尔基的坐姿。由此可见,小男孩对此拍照十分重视和认真。从而也表达了他对高尔基的敬爱之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讲是宝贵的,是格外珍惜的,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板书:摆弄微笑②“孩子为什么哭着跑了?”“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这两个问题可以用读的方式汇报。在读“突然”一词时,速度要急而快,说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高尔基一时摸不着头脑,等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哭着跑了,眼前的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跑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小男孩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男孩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从高尔基的语言与动作中看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宽容与关爱。”板书:坐、哭站、喊(3)练习分角色朗读,也可加动作。3.读12—15节,男生读高尔基,女生读秘书。解决质疑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大家一起交流。从“我很忙”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从“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看出高尔基对下一代的事却十分重视。师: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联系全文,小组讨论: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充分发挥想象。可按下面的句式谈自己的看法。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借助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课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中应根据人物的身份、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高尔基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说话的语气应该慢一些,稳重一些。他热爱孩子,与小男孩的谈话要显得特别亲切。例:“是你扔的纸团吗?”要读出非常亲切询问的语气。“怎么了?”要读出非常关切的语气。“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声音要加大,读出亲切、热烈的语气。“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第一句语调很平静;第二句则表现出对小男孩的惦念。先让学生试着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四、作业:朗读课文三遍;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板书设计18可贵的沉默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2.知识要点: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3.能力训练:(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4.教学重、难点:领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教学过程:一.板书《可贵的沉默》1.谁说说什么叫“沉默”?(不说话)2.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二.自由读文,解决疑惑。1.读准字音。2.理解词义。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索性:直截了当,干脆。阻止:使停止行动。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依然:依旧。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期待:期望、等待。追逐:追赶。沉默不语:不说话。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郝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继而:接着。稚拙:幼稚笨拙。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或体会出)什么,在边上可做记录。2.你哪个词、句不懂可用“~”做上记号。四.小组合作学习。五.班上交流。重点体会交流以下内容。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2.“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3.“像获得郝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4.“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正是为师的快乐)六.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七.小结: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课文题目叫“可贵的沉默”?(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八.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能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板书设计19中彩那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中彩那天》1.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兴奋不已;高兴地跳起来;大专用欢呼;逢人便讲;想想今后怎么办?……)2.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谁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发生?……)过度: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听教师范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书中做了回答。二、范读课文。三、自学生字,理解词义:3.难确定的部首:“厂”:部首“厂”“牌”:部首“片”“或”:部首“戈”“与”:部首“一”“题”:部首“页”“票”:部首“西”、“示”“存”:部首“子”。4.理解词语: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生活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