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主题2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简约版
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1上海市高中阶段历史(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指导主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学习要求】6个发展阶段记忆与领悟(A)探究与阐释(B)组织与交流(C)合计①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718②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8412③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9211④隋的创制与唐的鼎盛▲628⑤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1213⑥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10414小计5115066在多元并存的古代地域文明中,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的古代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灿烂奇葩。【复习程序】主题二:中国古代文明复习程序(6课时)知识梳理要点解析课文主旨单元概要主题核心阅读考纲整理笔记同步自测主题综合明确任务“读”“划”“理”“练”“思”“考”“析”“评”【主题概述】2-01-00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概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2)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3)、丰富多彩的特点。黄河中下游的(4)地区成为中华文明融合的集中区域。(5)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6)社会的历史转折。到(7)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8)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9)制作技术和成熟的(10)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2-02-00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单元概要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2西周确立的(1)体制,周公倡导的德治与(2)制度,是周王朝的两大创设。经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3)体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大国(4)催生了“天下定于一”局面的产生。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5)”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6)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2-03-00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单元概要(1)承(2)制,革除前朝弊政,(3)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4)加强集权,外御强敌,使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5)削平群雄,把汉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然而以(6)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7)鼎立、(8)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9)经济的发展和(10)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11)。2-04-00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单元概要唐继隋统一之后,不仅巩固了(1)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古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隋唐创立的(2)、(3)等制度,“(4)之治”展示的统治者虚怀若谷、开明廉洁的形象,成为后世王朝效法的榜样。积建国八九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著名的“(5)盛世”。大唐王朝以宽容开放的心态(6)对待周边各族,吸纳(7)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亚(8)圈的核心,名震遐迩。3-05-00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单元概要北宋初期的(1)制度创设,有效防止了类似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的后果。/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北方民族的兴起与扩张,形成了多个政权(2)的局面。/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至(3)最终完成。(4)、(5)等创造发明,表明宋代的科学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元朝的(6)制度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辽阔的疆域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7),中外(8)交流较以前更为积极和活跃。3-06-00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单元概要明清两朝传统(1)制度被废除,(2)独揽决策、行政大权,(3)至于顶峰。明朝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但后期陷于深重危机,王朝统治在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稳固政权,发展生产,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史称“(5)”。明清之际虽有过(6)的现象,但统治者的(7)与(8)终使帝国从海禁走向(9),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时期梳理】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3(1)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2)我们是如何了解古代历史的:考古与文献的方式原始社会:考古(遗址)与文献(神话传说)夏:考古(二里头文化遗址)与文献(后世文献)商:考古(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与文献(当世和后世文献)(3)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夏朝:松散的部落联合体商朝:相对松散的方国联盟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经济转型生产关系:土地公有土地私有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风气:礼乐制度、和谐社会追逐利益、实力竞争国家形态:封邦建国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思想文化:礼乐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统一为何统一、如何统一、巩固统一、丧失统一西汉:从无为到有为为何无为为何有为无为政治:汉承秦制有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如何无为思想:黄老思想如何有为思想:独尊儒术经济:休养生息民族关系:解除匈奴威胁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国家分裂、局部统一与短暂统一相伴特点经济:北方经济发展与江南开发相依(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隋唐: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盛世景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丝绸之路臻于鼎盛、东亚文化圈(遣唐使)宋朝:繁荣与对峙政治:文官体制、科举制繁荣经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科技:达到鼎盛状态对峙: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4元:行省制度明:专制与封闭专制:内阁制度、厂卫制度封闭:朝贡贸易清:专制与封闭、强盛与没落专制: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封闭:从海禁到闭关强盛:康乾盛世(边疆的巩固、经济的繁荣、文化典籍的整理没落:17、18世纪中西方的横向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17世纪-18世纪的世界(欧美)经济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自然经济,限制海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跨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期,英法等重商主义政策进一步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至于顶峰,阻碍社会进步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差距拉大科技文化思想轻视科技,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由此摧残文化,闭塞了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西方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开始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爆发,尤其是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科技文化等差距拉大。对外由开放走向、海禁及闭关锁国,“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政治心态,阻碍了东西方的科技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西方国家开展海上探险与殖民活动,开疆拓土,扩张掠夺,资本原始积累加快。为了权益激烈竞争,导致了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整体由盛而衰,丧失领先,逐步落后资本主义兴起并迅猛发展,引领发展潮流【专题归纳】(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2、中央机构、地方政治、选官制度的演变秦西汉隋唐宋元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文官体制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派刺史巡内重外轻行省制度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5查地方选官制度的演变军功爵制察举制科举制思想控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演变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地方权力的削弱、中央权力的加强;选官方式由自下而上开始转变为自上而下思想控制的日益增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初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后期:皇权专制走向极端,集权程度空前,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二)中国古代经济远古原始农耕的产生与发展,“北粟南稻”商青铜器的制作春秋战国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汉汉初休养生息政策隋唐经济繁荣时期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商贸繁荣明朝贡贸易,商品化现象形成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繁荣,商品化现象凸显(三)中国古代思想史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焚书坑儒西汉初期:黄老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秦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南下汉汉武帝北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对汉的威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民族融合时期: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胡服、胡食等唐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宋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元宣政院管理西藏政务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6清西北:平定准噶尔部、回部叛乱西南:加强西藏治理民族关系的形式:战争形式;和平形式:和亲、边境贸易、会盟古代民族融合的途径: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典型:孝文帝改革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特点:双向融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接受先进汉族文化是融合的重要方面。作用:缩小民族差异,增进民族团结,为全国再次大一统奠定基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延续注入新活力。(五)对外关系西汉丝绸之路唐丝绸之路臻于鼎盛、南宋海上丝绸之路明朝贡贸易清闭关锁国趋势:从陆路到海路,从开放走向闭关【主题训练】题例一史料和史料评价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根据如下材料回答相应问题在考试方法上,宋朝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在考试制度中先后创立“弥封”、“誊录”等规则。它们的推行,防范了考官、考生徇私舞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欧阳修称赞说:“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Q1: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Q2:哪些属于“历史评价”?题例二史料的类型观察下图商代青铜四羊方尊(尊:酒器)的图片,回答问题。Q1:就研究商代历史而言,这件青铜器是否属于直接材料?简要说明判断理由。奉贤中学·《高中历史》·自编主题学案·zej·解析版•主题2: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7Q2: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成“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指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这类史料的原作者大都有意想以自己的文字影响时人和后人的视听;后者指政府的档案、军事文件、私人信件及各种文物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按照这一标准,图中的青铜器属于哪一类史料?简要说明判断理由。Q3:从这件青铜器中,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题例三春秋战国与社会转型材料一: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中国史绪论》。在这篇绪论中,他把整个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大阶段。有学者认为:从“中国之中国”到“亚洲之中国”,以及从“亚洲之中国”到“世界之中国”,中国历史经历了两次转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221年)和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材料二:回溯历史,国学的基本学理和精神都产生在先秦百家争鸣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术皆应时而生。”——胡适《说儒》材料三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特点观点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
本文标题:主题2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文明(第23分册)简约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