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的:了解乐府的概念、汉乐府民歌的分类和主要内容,掌握《战城南》、《有所思》、《平陵东》、《十五从军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乐府的思想内容和作品赏析教学难点:相关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六章汉乐府民歌2第六章汉乐府民歌第一节乐府涵义的演变和乐府民歌的采集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3第一节乐府涵义的演变和乐府民歌的采集一、“乐府”涵义的演变1、原为音乐机构的名称,负责收集创作乐曲,训练乐工等;2、指乐府收集、保留下来的谱过曲的、能够配乐演唱的诗词,为作品名称;3、后来指仿照乐府格式、采用乐府旧题而作的诗词,不都用于演唱,也用于吟诵了;4、唐代新乐府运动中指按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又称“新乐府”或“系乐府”。5、宋元后又用作为词、曲的别称。4二、乐府民歌的采集★《汉书·艺文志》载当时收集的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但留存不多,现存大多为东汉乐府搜集的作品。★《乐府诗集》(南宋·郭茂倩)中包含汉乐府诗的有四类:“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的歌辞。5第二节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第一类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代表作品:《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主题:诅咒战争艺术特色:想象丰富,人禽对话独具匠心;句式自由,杂言,整散句间出;善于渲染各种气氛;场面转换利落,跳跃性很大。6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7※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李白《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诗中蕴含的道理(写作特点)10◆第二类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代表作品:《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平陵东》等。◊《东门行》描写一个城市贫民因为家庭生活濒临绝境被迫奋起反抗的过程。全诗不足八十字,描写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神态及对话,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11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12◆第三类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有所思》、《江南》、《陌上桑》、《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上山采蘼芜》等。▲《有所思》♠是一首真挚热烈的情诗。采用自述口吻,描写人物情感变化细腻、深刻;♠运用比兴,以物寄怀;♠表现手法灵活多变;♠采用重复的形容来加重语气,感情色彩更加浓重。13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14▲《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可看为《有所思》的续篇,为一女子的爱情誓言,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采用“博喻”修辞手法,罗列五种极其反常的自然界现象,把主人公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二言开头,五言结尾,中间三、四、五、六杂言,音节短促,语气连贯紧迫,充分表现出主人公感情的热烈。15▲《江南》(相和歌辞·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6“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今人刘旦宅作♥1.“劳动愉悦说”(朱东润本)♥2.“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3.“向往自由说”--“鱼戏”图※《江南》赏析(三种说法)2012级不作要求18※《江南》赏析♥2.“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①“鱼”为情爱的隐语,以鱼的多子象征配偶的繁殖功能,可见古人对生殖的崇拜。“民歌中,隐语的例子很多,以鱼代替配偶或情侣的隐语,不过是其中之一”。(闻一多《说鱼》)“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同上)《诗经》中也多以鱼喻配偶,如《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19※《江南》赏析⊙汉乐府中,还有《白头吟》等诗中的鱼与男女之情存在着象征性的联系。⊙南朝乐府中例子极多,如《娇女诗》:“蹀躞越桥上,河水东西流。上有神仙圣,下有西流鱼。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蝶御沟上,河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聚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21♥2.“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②“莲”在古代常象征爱情:⊙《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便以莲(荷)寄托对爱人的情思;⊙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22♥“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③、理论:原始作品中的形象所积淀的某种内涵往往使这一形象带上确定的语义性质,从而使之在文学史上成为经典性意义形象,即“原型”。前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文人对前代作品的继承过程也就是“原型”承传的过程。如:∮“柳”--感伤别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其他如中国文学中“梅、兰、松柏、蝴蝶、月亮、渔夫”,外国文学中的“方舟、橄榄枝”等意象都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了特定的内涵,成为经典的“原型”。23♥3.“向往自由说”--“鱼戏”图⊙“鱼”是自由的象征,满足了人对自由的向往。(王富仁《鱼,自由的象征》)前二句为兴起,构成了鱼戏的美的背景和鱼戏的明确的方位感。几个方位词排比使用,加强了读者对鱼的自由性的感觉,鱼没有任何固定方向的限制,没有客观强制性力量的迫使,没有主观的目的性的制约。对鱼戏的敷衍铺排的表现方式造成动态感,与鱼的自由、活泼的形态感统一在一起。24▲《陌上桑》(相和歌辞·相和曲)☆《陌上桑》母题:产生于《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桑间濮上”。☆更富于浪漫性与诙谐性:♠“罗敷之美”--“海伦之美”(《伊利亚特》)♠“丈夫之美”--“使君之丑”☆以夫妻关系的伦理爱否定邂逅的浪漫爱,顺应正统道德观,满足普通人的“好美”心理。陌上桑——羽林郎——秋胡戏妻•第四类:表达对生命短暂、乐生恶死,及人生无常的概叹。•代表作品:《蒿里》、《薤露》•《枯鱼过河泣》、《乌生》•《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乌生》•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竿尚得鲤鱼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28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艺术成就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如《东门行》、《妇病行》等,在后代逐渐形成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反映民生疾苦。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具有“缘事而发”的特色;写作技巧很成熟,出现了第三人称叙述,“歌、行”体分类影响了后代叙事诗等。语言、行动描写刻画性格与叙事。语言有对话、独白等形式。29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艺术成就三、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接受了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又在更广泛的方面和更强烈的程度上表现出来,即“感于哀乐”的特色。如《上邪》、《有所思》等。30四、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如《战城南》、《上邪》、《薤露》等诗。以寓言的形式进行叙事与表达思想,这是汉乐府的一大特色。“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陈本礼《汉诗统笺》五、使用了新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杂言体:完全自由灵活,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一篇中句式变化很大,具有特殊的美感和艺术表现上生动的特点。到唐代发展成为“歌行体”,独具一格。31五、新诗型:♠五言体:适应了社会语言的发展。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并扩大了诗歌内容的含量。五言诗发展的过程是同汉代文人诗相互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如《古诗十九首》全部为较成熟的五言诗。)并逐渐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最主要的形式。第七章东汉的文人五言诗•教学目的:了解有关五言诗的基本知识、《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明月何皎皎》等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相关作品的赏析,体会作品真挚深沉的情感力量•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33第七章文人五言诗第一节文人五言诗的发展第二节《古诗十九首》34第一节文人五言诗的发展1、汉代以前五言诗的发展情况。2.班固的《咏史》: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借咏史来寄托自己的感慨,语言质朴,渲染修饰极少。3、张衡的《同声歌》借鉴民歌的表现手法。4、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艺术成就较高。35第二节《古诗十九首》一、时代背景出自汉末文人之手,非一时一人所作,反映了汉末战乱给文人带来的灾难。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昭明文选》卷29中,产生年代大概在桓灵时代。二、分类一类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另一类写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总体情调悲伤、低沉,多借男女间的忧怨来写人生坎坷的际遇。36三、内容第一类诗歌抒发中下层知识分子为寻求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进仕而带来的羁旅离愁,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第二类诗歌主要写知识分子宦途失意的苦闷,为伤时失志之作,如《今日良宴会》等。四、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具有典型意义1、永恒与有限的关系:物长人促,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物我同构,外物与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如《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37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思君令人老”,抑郁、思念使主人公们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如《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等诗。3、忧郁和欢乐的关系:忧与乐相反相成,纠缠一处。解脱方式为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4、来去亲疏的关系:“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揭示出时间之流给人
本文标题:乐府民歌及古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