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
1X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研报告X镇位于Y市中部,是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下辖N个村委会,N条自然村,有耕地N亩,人口N万人,其中农业人口N万人,以种植水稻为主。自1990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生产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研究制定了《X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施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农业强镇”的思路,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主要做法一、正确分析把握镇情,选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X镇地处洋田,全镇92%以上耕地是水田,长期延袭传统一年两造的“稻—稻”种植模式,每年底水稻收割完毕到次年春耕,3个多月将近5万土地一直闲置,土地利用率非常低.农民普遍存在“洋田地区土地粘性大,不适宜种植外运菜”的错误认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不高,而且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结构调整是关键。如何提高土地利2用价值,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的课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镇党委、政府对此反复研究和深入思考,先后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深入农村、市场调查,征求广大农民的意愿。我镇首先在XYZ等村试种台湾小南瓜1500多亩,几经波折,取得了成功。以此为契机,镇请来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记者给予大力宣传和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此带动下同时,群众也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种植外运菜的积极性提高了,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思想基础。思想通则百事通,随着群众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在土地流转政策的激励下,我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由过去单一的“稻—稻”种植模式变为“稻—稻—菜”和“稻—稻—瓜”的种植模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镇种植外运菜达2.9万亩,总产值达8400万元;外运菜种类不断齐全,从过去单一种植辣椒发发展到种植台湾小南瓜、西瓜、青瓜、玉米、芥菜、葫芦瓜等等;外运菜种植布局不断合理。通过连片规划、连片种植,形成了以滨洋主干渠沿线村委会为主的辣椒种植基地,以XYZO为主的台湾小南瓜种植基地,以MN为主的反季节西瓜种植基地,以ABC为主的玉米种植基地的布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效果显著,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形成多个大规模种植基地,经济效益良好。D反季节优质西瓜基地,EF的台湾小南瓜基地,G的辣椒基3地都已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二、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找准农业结构调整着力点我镇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群众普遍存在“重生产轻流通”,加上市场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往往是一轰而上。同时,农产品大多停留在粗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低,造成农产品“烂市”,严重影响了我镇农业结构的调整。面对产销脱节的问题,我镇及时进行深刻的反思,纠正过去“先生产,后市场”的错误作法,积极寻找农业调整的“着力点”,重新走出了一条“市场—资源—生产—市场”的新路子。(一)提高服务水平。信息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我镇通过农村“信息兴农”工程的平台,加快建立农产品信息系统,捕捉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忽冷忽热的“寒暑表,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防止盲目生产。(二)培育龙头企业。一方面培植H辣椒加工厂等加工型龙头企业,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品化。另一方面,做大做强北运菜市场,形成了集营销、包装、储运、批发、冷藏、保鲜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目前,X北运菜市场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有铺位160多间,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日交易量达150多万斤,日交易额达350多万元,2008年交易额达3.2亿元,成为粤西地区一流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北运菜市场4的辐射带动作用下,解决了农业产业链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稳定了价格,形成了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三)畅通销售环节。我镇积极推进和完善土地合理流转,使劳动力不再集中于农业的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进入流通市场,形成了一支农产品销售专业化队伍。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免分散的农户直接面对变化的市场,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管理。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经营组织化程度。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服务力度,夯实农业生产结构的基础。我镇虽是农业大镇,但不是农业强镇,大而不强,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为此,我镇坚持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一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积极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先后投资8500多万元,修建硬底化防渗沟85条,长65公里,打大口径机井16眼,小口径机井45眼,新建电灌站8个,建起农村水泥硬底化道路98公里,机耕路47公里。目前,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5.2万亩,5.8万亩农田基本确保旱涝保收,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5我镇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大力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多次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到我镇讲解外运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同时,考察市场,分析行情,积极推广种植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农作物新品种。总结和思考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是对农业结构的一项全方位、全局性和根本性调整,是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是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我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一、加强领导,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结构调整。(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农业乡镇党员干部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理清思路,创新观念意识,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科学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产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契约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加强领导,完善规划。要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完善决策机制,开展农产品的调查,为农业结构调整决策提供依据。6要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而且要制定分区域、分行业、分品种的调整规划,确定优势产业、产品和项目,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要引导农民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专业化生产。要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状况,重点选择最有优势或是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或项目,集中连片发展,真正实现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实现规模化的集约经营,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的农业种植结构。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积极性。农民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农民,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要放开手脚,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导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在现阶段,我们还不能以效益论成败,虽然有些效益不高,探索失败,但他们的创举仍得到我们的尊重和重视。但并不是抛开听之任之,让其盲目生产,政府工作中要坚持有所作为,当好“领航员”。时时处处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引导、扶持,充分调动他们的探索农调之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努力铺开推广,争取规模效益,当好“服务员”。三、尊重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市场经济,市场决定一切。政府要正确把握市场规律,7掌握市场的供求关系,树立“先市场后生产”的观念,反对“重生产轻市场”、片面追求扩大规模而盲目生产的做法。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发挥市场“无形手”的作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种植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认清形式,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跟从。在农产品销售上,帮助农民搞好市场定位,防止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形成成熟稳定的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避免因价格大热大冷、忽热忽冷而造成“烂市”的现象,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只有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卖好价格才是真功夫。政府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信息系统,捕捉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寒暑表,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产业链。
本文标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