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1页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七中方巧玲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第2页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1.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2.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3.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基本的要求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4.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类推烷烃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知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根据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判断它们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6.归纳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第3页弹性的要求能根据一些具体的烷烃的化学式推出烷烃的通式。发展的要求1.掌握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碳原子数在5个以内)。2.烷烃燃烧的通式。根据燃烧产物确定烷烃的分子式。暂不宜拓展烷烃的系统命名。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基本的要求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及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成反应。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化学方程式。4.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5.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弹性的要求发展的要求石油的炼制;煤的干馏、综合利用(下一章将学习);居室中苯污染。暂不宜拓展1.烯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2.烯烃的通式、苯的同系物的通式。3.烯烃、芳香烃的类别通性。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要求1.会写乙醇和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官能团的概念,知道乙醇的官能团是—OH,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知道乙醇是由—CH3和—OH组成;乙酸是由—CH3和—COOH组成。2.知道乙醇中的—OH上的氢可以被金属置换,会写化学方程式。3.知道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以及反应中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的金属、与碱性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并知道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会写乙酸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4页5.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知道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乙酸脱去—OH、乙醇脱去—OH上的H而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乙酸乙酯。7.知道酯化反应实验中试剂的加入顺序,加热及浓硫酸的作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弹性要求知道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发展要求乙酸乙酯的水解、与第四章合成材料部分进行教材重组,学习缩聚反应暂不宜拓展1.知道官能团—OH、—COOH具有哪些性质。2.乙醇的消去反应。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基本要求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弹性要求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发展要求暂不宜拓展1.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2.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的条件。四、课时安排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2课时(甲烷1课时;烷烃1课时)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课时(乙烯1课时;苯1课时)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课时(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2课时(糖类和蛋白质1课时;油脂1课时)单元复习2课时测验与讲评2课时总共12课时五、教学建议第5页结构主线:本章学习的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选取的典型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以这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物质为切入点,从实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贯穿“结构、性质与用途”的有机教学主线。从而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1.对课本上的不同栏目的使用建议本章课本上的2个【实践活动】、3个【科学探究】、4个【学与问】、2个【思考与交流】、6个【实验】、2个【科学视野】、1个【科学史话】等等栏目。充分利用各种典型代表物和烷烃的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利用图表、图片和多媒体动画来展示有机物的结构,尽量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可增加模型制作的实践活动。落实书写各种典型代表物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和有关性质的化学方程式,是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和性质的重要环节。例如:课本第60页的【实践活动】甲烷的模型制作,建议在预习时做,如果学校有可以插拔的结构模型,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木棒等代用品制作简易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空间模型的认识,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简单方法。课本62页的【学与问】重点研究3个和4个C的连接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是否为直线结构?键是否可以旋转?C原子有没有其他连接方式?由于不必涉及烷烃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部分教学可以在学生制作活动中一起完成。归纳出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不是直线而是锯齿形的链状;不是平面而是多个四面体的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单键之间可以旋转。课本64页的【思考与交流】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想,分析碳原子可能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节学习乙烯打下伏笔。同时,从C原子的四价原则、同分异构体等角度理解、归纳出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碳原子之间可以以单键、双键、三键的形式结合;碳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链状(直链和支链)及环状。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和有机物的立体构型是第一节难点的突破口。课本66页的【思考与交流】,乙烯和苯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呈现实物样品,也可以放第6页多媒体资料,最好要求学生自己参与活动,按小组寻找乙烯和苯的化学制品,体会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课本68页的【实践活动】(水果的催熟实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或网上查阅水果催熟的相关资料。水果催熟实验也可以设计成实验条件控制的系列实验,让学生归纳出乙烯的主要性质。实验Ⅰ: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在空气中盖上玻璃片;实验Ⅱ: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通入一定量的乙烯;实验Ⅲ: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瓶底放少量KMnO4固体,通入一定量的乙烯;在实验中,让学生总结实验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训练。课本68页的【科学史话】网上有苯结构发现史视频。2.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①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③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④乙醛和甲醛的性质。⑤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⑥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⑦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电子式虽然高考不要求写,但对每个具体的有机物,特别是代表物,书写它们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及性质的化学方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要真正理解了它们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才能写好它们。本章的重点难点如下: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1.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2.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第7页[教学难点]:1.如何在学生心中建立立体结构模型,将甲烷和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重点]:1.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从实验了解有机反应类型。2.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认识,开始认识从结构推测性质的特点。[教学难点]:1.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2.苯的取代与烷烃的取代的区别。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2.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教学难点]:1.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2.油脂的水解反应。3.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科学方法,渗透过程与方法教学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的代表物,通过对几种重要有机物结构合性质的学习,初步学会化学中队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本章教材中隐含的科学方法。例如第一节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条件控制,抽象、归纳等方法,可以在【科学探究】甲烷取代反应学习中进行渗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运用了对比和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对比甲烷与氯气在有光照和黑纸包的条件下的反应。比较实验条件、实验现象,从中抽取出取代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特点。第8页课本P63表3-1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某些物理性质》的表格上的数据中,获取“同分异构体的支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26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