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1页共16页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2、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能力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呵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2、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教学难点:1、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妙点寻踪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记叙了杨志受大名府梁中书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抗贪官的斗争形式。违章紧扣“智取”来写,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构思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中活有关的情节中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解题;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从这个题目来看,是个动宾词组,用“智”修饰“取”,鲜明地突出了用“智谋”这点上。把这个句子扩展一下,就变成“晁盖等人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智取”与“押送”的斗争,表面上是晁盖、吴用等人同杨志的斗争,实际上是被压迫的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肯定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第2页共16页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二、阅读课文,感知情节,划分课文层次。1、字音趱行嗔虞候朴刀恁地聒噪2、文学常识《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我国古代四大古代小说是《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3、划分课文层次开端(1—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发展(5—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补叙(12段)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三、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时间、地点←—吴用智取生辰纲(暗)↓↓↓开杨志凉行热歇内部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秘密行动端杨志凉歇热行矛盾五、七日后尴尬去处秘密行动↓↓↓挑夫歇凉六到七星歇凉发杨志盘问月黄七星巧答展干预买酒外部初泥白胜卖酒杨志观风矛盾四冈吴用下药中计吃酒枣客送酒高潮杨志失宝明暗相会七星取宝补叙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四、课堂小结《水浒》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塑造。《智取生辰纲》就通过“智”的“决斗”,是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把握了杨志鲜明的个体形象和晁盖等英雄群像的特征,仔细咀嚼,这些人物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五、布置作业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杨志观点:早晚歇,正热走,不准歇树林。理由:路途不太平,强人出没。众军汉观点:早晚走,正热歇,要歇树林。理由:天气炎热,行路艰难。杨志态度对军汉:谁停步,轻则骂,重则打。(专横暴烈)对虞侯:骂他们说话如放屁。(态度不恭)对都管:责备他没分晓,不知艰难。(不敢得罪)第3页共16页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组矛盾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众军汉要买酒解渴,杨志不准买酒,怕被蒙汗药麻翻。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杨志同意军汉买酒,白胜假意不卖,故意说由蒙汗药,更减杨志疑心。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三、分析人物性格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卖刀——失意升官——得志失陷生辰纲——幻灭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对于杨志,他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四、课堂小结: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五、思考题: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讨论布置的思考题: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三、思考讨论: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为什么?第4页共16页起反衬的作用。原因: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四、环境描写的作用。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天气炎热。(二)黄泥冈的环境。作用: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敢。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五、课文总结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六、课堂小结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七、布置作业1、古典小说每一章回的题目,讲究用对偶句。下列句子都是《水浒传》中的回目,请给以配对。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②林冲水寨大并火③三山聚义打青州④颜统军阵列混天象⑤青面兽双夺宝珠寺⑥晁盖梁山小夺泊⑦众虎同心归水泊⑧宋公明梦授玄女法(①)与(⑤),(②)与(⑥),(③)与(⑦),(④)与(⑧)。2、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事(林冲雪夜上梁山)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3、下列一首诗所写何人(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八、板书杨志押送金银担(明)————→时间、地点←—吴用智取生辰纲(暗)↓↓↓开杨志凉行热歇内部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秘密行动端杨志凉歇热行矛盾五、七日后尴尬去处秘密行动第5页共16页↓↓↓挑夫歇凉六到七星歇凉发杨志盘问月黄七星巧答展干预买酒外部初泥白胜卖酒杨志观风矛盾四冈吴用下药中计吃酒枣客送酒高潮杨志失宝明暗相会七星取宝补叙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智取生辰纲施耐庵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明线﹚﹙暗线﹚杨志吴用押}智{夺上路策划六月初四正午中计黄泥冈用计松树林失纲劫纲九、教学反思: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能力目标:1.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2、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教学难点: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比较阅读法。第6页共16页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课文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的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是否奸诈,有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限制。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背一背曹操的诗歌,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2、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要求学生说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望梅止渴”等等。要求学生指出哪些是从史书记载中得到的,哪些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二、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三、故事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四、熟读课文,把握情节;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请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课后习题一、1)1)解“鸡肋”遭斩。2)“门”中添“活”解操意。3)分食“一合酥”遭操忌。4)解“梦中杀人”遭操恶。5)告发曹丕阴事。6)教曹植斩门吏而出。7)为曹植作《答教》。2、请同学们再认真研读这几件事,能否对这些事情作一分类,或者说,这七件事情,触使曹操产生杀杨修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5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