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的教学设计
1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的教学设计陈惠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特点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域,如经济开发区等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能接触到一些工厂,但并不见得能了解到整个生产过程,更难以知道工厂发展的过程及今后的方向。从这方面看,教材过于简单、抽象,学生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三、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即:“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材料分析、阅读归纳、生活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教师协助促进——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四、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2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将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二)教学程序1.课前准备(1)结合《立体课堂》(我校教辅材料)中的“主干梳理”预习课文,熟悉本节内容。(2)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了解厦门工业发展情况。2.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合作探究,教授新课----巩固小结----反馈练习”四环节。【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知道一个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企业和政府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设计意图】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说明本节在该章中的地位。【讲授新课】(材料)海沧台商投资区三大工业群1989年,国务院批准海沧设立台商投资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海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鹰厦铁路、319国道、324国道、福厦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海沧大桥将海沧与厦门本岛连接在一起,便于利用岛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种优势。自来水、原水、污水处理、电厂、变电站、化工管廊、工业气体、集中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银行、邮电、通讯、学校、医院等其它公益服务设施也已配套齐全。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翔鹭石化、翔鹭涤纶纺纤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链,以金龙客车、厦船重工为核心的机械制造产业和以夏新电子、多威电子为核心的电子产业集群。(提问)这则材料反映了投资区内各企业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生产和非生产的联系)?(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展开分析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另外,还可以举出一些比较常见、简单的工业生产(如服装、汽车等)来说明生产上的联系。【设计意图】一方面,由乡土地理素材引出工业联系,为学生提供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身边的事例归纳总结工业联系的几种情况,通俗易懂的例子辅助理解。(教师小结)一、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有直接“投入-产出”生产联系(如服装)②没有直接“投入-产出”生产联系(如汽车)2、空间上的联系(如经济开发区)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3、信息上的联系【过渡】从材料1分析中我们发现,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提问)工业集聚会带来什么好处呢?(学生阅读自学)(归纳)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另外,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提问)根据工业集聚带来的好处分析,大家再思考工业集聚的原因有哪几种呢?哪些企业比较容易形成集聚现象?(给出材料,辅助分析概括)材料2:钢铁工业的集聚钢铁工业属初步加工业,其生产过程复杂,原料、燃料用量巨大,生产规模庞大,占地多,需劳动力多,工种多,产品种类3多,运输量大。在生产过程中,需一系列相关工厂与之接近,如烧结厂、焦化厂、轧钢厂、煤、水、电供应系统,还兼管采矿、选矿等,基于这些特点,其工业集聚规模庞大,形成了典型的工业集聚效应。材料3:新兴工业集聚之高新技术区依托北京市众多知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几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实施了以“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为基本原则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以清华科技园为代表的大学科技园,成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集聚区。新建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技术孵化器、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入驻园区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达65家,包括IBM、微软,国内的有联想、长城、方正、华为等,涵盖计算机、软件、通讯、医药、新材料等。【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入分析,这部分涉及到企业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但此环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以给出材料辅助学生分析概括。(小结)二、工业集聚1、传统工业的集聚2、新工业的集聚在这里要说明有工业联系的企业并不是都近距离集聚的,也有分散分布的,为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由于工业的集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获得了规模经营。工业因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分析工业地域。案例1:灌南机械工业集中区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背景材料)材料4:厦门五大功能产区图和厦门政区图(含交通线)材料5:2004年2月,市政府召开了厦门汽车工业发展专题会议,决定由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作为项目开发主体,在集美灌口建设汽车工业城,征地拆迁工作随之展开。材料6:厦门国投公司投资部经理林海松:为什么会提出机械工业集中区,我的理解是这里有一个厦工工业园、占地130万(平方米)的厦工工业园已经是投产了,马上这里有一个大金龙新的生产基地开始落成,金龙客车和厦工机械在全国行业内都位居龙头地位,以两个龙头地位,拓展整个产业链的聚集与延伸,从而带动集中区的发展,形成一个规模效应。材料7:厦门国投公司总经理林小雄:由于金龙客车本身在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所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了金龙客车的龙头或者说号召力,吸引了很多零部件配套商来落户。通过(大金龙新厂)建设才能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进来,过去量很小,产业链是带动不起来,只能采购,你自己再建一些零部件企业那是不合适的,人家也不愿意来,你自己建了以后亏损。现在不一样,因为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批量,通过这个基地的建设,通过给一些优惠政策,由于一定的量给这些进来的零部件企业有一定的市场,所以人家也就愿意进来。(提问)同学们通过材料和上节我们学的工业区位选择分析一下汽车城这个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首先,我们先来分析机械工业集中区里的核心工业金龙客车的工业区位因素。(提示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考虑)(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小结)正因为有这些优势所以金龙客车企业就选择在此地发展。随着其带动作用,相关零部件企业就在周边发展起来,产生集聚。机械工业区形成有政府规划的原因,也有企业间为了节省成本,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而自发形成的原因。三、工业地域的形成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2、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设计意图】采用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工业地域形成与前一节工业区位知识的联系,明确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提问,引发思考)由于不同特点的工业部门,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人文、自然条件,造成了种类和地理范围各不相同的工业地域。大家思考汽车城中各工业占地规模如何?发育的潜力大还是小?如果是面包店呢?4【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比较分析,完成表格)此处要提一下:对于以上提到的发育较高的工业地域,由于它是围绕某个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而在不同的时期,影响这个大型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工业地域的核心工厂区位就要发生变化,最终使得工业地域也要随之变化。例如,钢铁工业区早期指向煤炭区位(英国的伯明翰、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因冶炼钢铁使用的焦煤量大幅度下降而指向铁矿区位(我国的鞍山、马鞍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巨型运矿船的出现,世界上很多钢铁工业区规划建设在港口,既便于运输原料,又接近消费市场(日本的福山、意大利的塔兰托、我国的宝钢等)。【过渡】前面我们分析了工业联系会形成工业集聚现象,从而形成工业地域。但是现实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时,有的工业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现象,它们表现为分散布置,例如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相距较远,形成了一种工业分散现象。案例2: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福特汽车工业的生产协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图回答)零部件厂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协作呈现全球化的特点。(层层深入分析)(提问)为了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类似福特汽车把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工厂合并在一起,即形成跨国公司。想一想,跨国公司在全球布置生产协作的工厂,可能考虑哪些因素?(回答)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或接近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地方。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举出具体的相关例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巩固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知识点。(过渡)除了这种新工业有分散现象,老工业区也有分散现象,那它的原因是否与福特汽车一样呢?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案例3:美国工业区(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建的企业在区位选择上有何特点?为什么?(回答)一个地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时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6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