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方法与过程:通过对呈现资料的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达到对两极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认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对生存世界的关注;培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的人文精神。教学重点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2.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难点判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教学策略1.对于“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采取温故知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2.对于“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采取引导发现的策略。教学用具CAI课件;地球仪;白色、蓝色空白卡片若干。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播放“南极企鹅和北极熊”的录像片段要求学生观看并思考:大家熟悉的这两种动物的故乡在哪里?指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两极地区神秘的面纱。饶有兴致地欣赏,并回答:南极和北极。讲授新课呈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要求看图思考:从两幅极地地图中,发现两极地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仔细看图,动手填写:相同:位于高纬度区的地图相同之处用红色水彩笔写在白的卡片上;不同之处用黑色水彩笔写在蓝色卡片上。收集学生的卡片,并分类粘在黑板上。请两位学生分别指图加以说明。地区;两图中心都为极点;寒冷;都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人类科考活动频繁……不同:动物种类不同;指出:两极地区,虽然都位于地球的南北纬66.5°(南北极圈)以南或以北的地区,但仔细观察和分析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一起来加以分析和比较。南极地区无常驻人口;南极是大陆,北极地区主要为海洋;南极大陆周围被海洋包围,而北极地区则为大陆环抱。看图、倾听并思考。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上辨认方向呈现:南极地区、南极点闪动、经线闪动、纬线圈内闪动提问:·图中的中心点表示什么特殊点?·从中心点向外呈放射状的直线表示什么线?·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什么线?看图、思考并回答:·南极点。·经线。·纬线。呈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红色箭头复习提问:利用地球仪,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再现原有的知识储备。·纬线表示什么方向?·站在南极点向四周看皆为什么方向?·经线表示什么方向?·沿纬线如何判定方向?·在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转动呈什么方向?要求学生继续看南极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沿各经线向南极点是什么方向?反之是什么方向?本图南北方向如何判读?·如何标注地图的自转方向?如何判定东西方向呢?回忆、思考并回答:·东西方向。·北。·南北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东,反之为西。·顺时针方向转动。思考并回答:·南;北;向图中心为南,向四周为正北。·顺时针方向;顺东逆西。小结为“中南周北,顺东逆西”。中山站、长城站闪动要求学生判读下列问题:·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位于南极大陆的什么方向?·印度洋位于大西洋什么方向?·中国的中山站位于中国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指出: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连成一片包围在南极大陆,人们称之为南大洋或第五大洋,这里多风暴,且海水易结冰,众多的冰山漂浮在洋面上,成为人类进入南极大陆的一道天然屏障。·正北方。·东。·东南方向。倾听、领悟。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辨认方向呈现北极地区地图要求模仿南极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与过程,小组合作完成(在北极地图上辨认方向),并通过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巡查并给予个别指导。提问:·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如何辨认方向?·一架飞机沿东经60°经线一直向北飞是否能抵达加拿大境内?·亚洲、欧洲、北美洲位于北冰洋的什么方向?指出: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大洲(北极圈以内)的陆地和岛屿,这里有常驻人口,与南极地区不同,下面我们继续探讨两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从略。·中北周南,逆东顺西。·不行,越过北极点应改变方向,转向南飞才可抵达加拿大。·正南。倾听、领悟。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播放一段录像:关于南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要求: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即兴演讲:“我想象中的南极……”。倾听。自由发言,表达、交流自己对南极地区的认识:寒冷、白色世界、有企鹅和磷虾,许多国家在南极建有科转承:请学生观看录像。要求注意观看画面所展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并找出描述特征的关键词,特别留意关于成因的相关解释。倾听、点评。学考察站。观看。验证想象,加深印象。回答描述自然环境的关键词:“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固体水库”、“特别寒冷”。呈现相关资料:·中国科考站的国旗用结实的亚麻制作(图)。·生锈的铁链,放在户外几小时就可变得光亮如新(文字)。·本区年降水量仅为50mm,比撒哈拉沙漠还少(文字)。·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秦大河在南极科考时,脸部严重冻伤。要求:看资料,回答他们都与南极地区什么自然环境的特征相关联。提问。讲解并加以点拨。指出: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海拔最高的大陆,它最干燥、风最大,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也是人类发现最晚的一个地区。转承:那么同样是高纬度地区的北极地区,为什么没有夺取众多之“最”呢?进一步领悟并回答:风特别大。最干燥。寒冷。聆听、领悟。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北极地区的地图要求:从地形、海陆分布、地表组成物质等方面加以初步探究。点拨、倾听、点评。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学习所得:·南极大陆为海指出:大家都谈得很有道理。如果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你会获得更精准的答案。当然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将这一问题继续探究的,会有更多的收获。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不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探究欲,也吸引着世界各国众多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对南极的科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南极的科考与保护及合理利用。拔最高的一洲,海拔高气温低,而北极地区主要为北冰洋。·南极大冰盖,像反射镜,把太阳光反射回去。·北冰洋周边为陆地,而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所以风更大。·大冰盖本身就能孕育风景。课堂小结呈现表格指导学生完成。看表格,讨论,填表格的空白处。复习巩固观看,讨论:如果你有幸将随我国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考察,你将做哪些出发前的准备?观看、感悟。发言、交流、共享。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极地科考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图像。课后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
本文标题:人教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极地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6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