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维设计基础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1.1点当我们想构成一幅画面时,必先找出组成画面的基本构成要素,才能把握其形态、空间及动向。而这些构成要素可归纳为点、线、面三要素。巧妙地将点、线、面运用于各种设计中,可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情感及视觉效果。点具有集中、凝固视觉的作用两点大小一致会造成视觉反复来回和虚线感如果两点大小不一致会注意大点,然后注意小点点的连续会长生节奏韵律、方向的感觉点具有终止、休息感觉点的集合会产生虚面感受点的大小变化会产生深度的空间感同样的点在不同的空间中会产生面积大小的视觉变化点的定义:是视觉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点是相对的,它与周边的物件、环境相比较而存在。同一个物体,在一种情景中可以是一个点,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一个面。点的构成方法:点的规律构成点的不规则间隔构成点的线化构成点的面化构成点的构成方法:(1)点的等间隔构成(2)点的规律间隔构成(3)点的不规律间隔构成(4)点的线化构成(5)点的面化构成点的欣赏:草原上的牛群具有点的视觉效果荷叶浮在水面的状态成点状以点的大小构成的商标点的面化构成1.2线线的定义:从理论上说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是造型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造型元素,线有长度、形状、肌理与方向。线的表现力:(1)垂直线具有直接、严肃、坚强、阳刚及上升和下降感;(2)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的感觉;(3)斜线具有飞跃、积极之感;(4)曲线具有间接、优雅与动感;(5)曲折线具有一种不安定之感;(6)粗线具有稳重有力及前进的感觉;(7)细线有锐利、纤弱的感觉且具有后退、速度的视觉效果。曲线的优雅、间接与运动的感觉曲折线具有不安定的感觉斜线具有飞跃、积极、向上的感觉粗线具有稳重有力之感细线具有锐利、速度的感觉线的种类:线直线不相交的线:平行线相交的线:折线、放射线、网络线交叉的线:直交格、斜交格曲线封闭曲线:圆、椭圆、心形、肾脏形等开放曲线:弧线、螺旋状线、双曲线、抛物线线的构成:线的欣赏:线的自然形态——梯田线的自然形态——屋顶瓦沟线构成的标志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线构成的雕塑鸟巢央视新闻中心1.3面面的定义:从理论上说是线移动轨迹的结果。面有长度与宽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准空间。点的扩大可以成为面线的增宽可以成为面线的移动可以成为面线的移动可以成为面点密集而成的面线集合而成的面面有形状上的区别,大致可分为几何形态的面与自然形态的面。与点、线相比,面显得更加充实、稳重、整体。(1)面的分割面的分割并非仅限于直线,其它如自由曲线或直曲线的共同组合,都可以分割画面而构成各种不同的变化。面的构成作品——蒙德里安谈到面的分割值得一提的是蒙德里安的构成艺术,其作品大都是基于分割及单纯比率所构成的几何抽象主义绘画。利用水平垂直构成,并于单纯的三原色与黑、白、灰配置在分割的画面中,造型简洁大方,是面的分割构成中最好的图例。面在平面的形态中所占的空间以及它本身可能出现的大小、形态、分布状况,决定了它在图形中举足轻重的作用。(2)面的重叠由于重叠效果的作用,使得面的重叠更具特色。(3)面与形的关系形的成立意识在前,面的成立意识在后,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往返的意识动向。也就是说,在看到行之后会产生面,而面与面在一起时,形又很自然的存在了。正方形填充后有了面的感觉圆形填充后有了面的感觉1.4图与底的关系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物体之所以会被认为是物体,是因为物体由背景明显的衬托,而让我们加深印象的结果。它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就称为图与底。在画面中,图与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在谈论图形时常常说到的“图底关系”。由于图与底之间这种互补互存的关系,它们之间构成了一对守恒空间。在造型行为中,人们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在对“图”的关注上,而忽视对剩余的部分“底”的把控,尤其是在对“底”的不同形态、空间、面积的整体协调方面。(1)图的特性①一般指具有真实感和强烈视觉印象部分。②具有前进性,在画面上显得更突出。③可吸引注意力而受到更多的注目。④具有轮廓并有其物体的特性。(2)底的特性①没有真实感,缺少具体的事实而且视觉印象模糊。②具有后退性,在画面上给人隐而不彰之感。③不显眼,易被忽略。④不定形,不易感觉出形体的轮廓。(3)图与底的反转矛盾因构成的要素非常相近,而容易使我们图、底不分所以时而为图时而为底的造型现象,就是图与底的反转矛盾现象。在此我们并非要刻意地去强调图与底的分离,而是要思考如何才能造成图与底的反转矛盾现象。相反方向的图片反转图与底的反转作品——天空与水埃舍尔图与底反转海报插图图与底反转海报插图福田繁雄1.5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1)基本形的产生: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复杂的基本形会产生互不关联之感,使设计涣散。形与形的关系:两个或更多的基本形在相遇时可以产生不同的关系,即分离、接触、覆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或重合。(2)骨骼:骨骼最大的功用是将形象在空间或框架里作各种不同的编排,使形象有秩序地排列,构成不同的形状与气氛。骨骼分规律性和非规律性,而规律性骨骼分作用性和非作用性两类。作用性骨骼:骨骼线构成后给基本形以准确空间。非作用性骨骼:给基本形以准确的位置,基本形定位在骨骼线的交叉点上。作用性骨骼非作用性骨骼1.6重复重复构成的概念: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重复构成的形式:1、基本型重复构成2、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3、重复骨骼1.7近似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同样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程度大,就产生重复之感;反之,近似的程度太小会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总之要让人感觉到,近似的形之间是一种同族类的关系。(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若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在形状的近似中,一般找一个基本形作为原始的材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作一些加、减、变形、正负、大小、方向、色彩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强弱要特别注意,不能变的形状之间一点相近的因素都没有,要保持形状同族的关系。其次,也可以用两个基本形相互加、减、可构成不同的近似形状。另外,同一基本形在空间中旋转方向,也能得到近似的形状。(2)骨骼的近似:骨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的变化,是近似的。或将基本形分布在设计的骨骼框架内,使每个基本形以不同的方式、形状出现在单位骨骼里。在构成设计中要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变化的规律性不强。1.8渐变渐变就是逐渐的改变,其有一定的秩序与规律。渐变除形状渐变外,还有大小渐变、色彩渐变、位置渐变及方向渐变等等。渐变的表现形式:①自然形象的渐变:自然形象随着的时间渐变,随时随地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发生。②形状渐变:由简单至复杂、完整至残缺、抽象至具体、正常至变形或由此形至彼形等都可以在形状的渐变中表现出来。③大小渐变:单位形的大小渐变,也可以说是由远及近的渐变,而造成空间的深度感。形状渐变大小渐变④位置渐变:如果以单位形做位置渐变时,则须用有作用性的骨骼,因单位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骼范围的基本形,会遭受切除⑤方向渐变:单位形可在平面上作具有方向的渐变。⑥色彩渐变:除了以形作有规律的变化外,色彩中的色相、彩度、明度也可以在同一个规律的原则下,以渐变的方式来表现协调的效果。渐变欣赏以抽象为主的渐变构成设计10*10厘米1.9特异特异是规律的突破,是在重复和渐变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变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有意地出现一个或数个不守规律的基本形或骨骼单位,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要注意,过分强调特异会破坏统一但如果是不明显的特异处理,也会造成不易察觉的结果。比较大胆的特异变化会引人注目,而含蓄的特异表现则会引人入胜。特异的效果如:特大、特小、特亮、突变、逆变等所产生的独特、异常现象。对视觉的刺激有振奋、震惊、奇特、置疑的作用。特异的表现形式:①大小的特异: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殊性,能强化基本形的形象,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②形状特异:基本形在形象上的特异,能增强形象的趣味性,使形象更加丰富,并形成衬托关系。特异形在数量上要少一些甚至只有一个,这样才能形成焦点。③色彩特异:基本形在色彩上的特异,能丰富画面的层次,是黑、白、灰的关系更加清晰、明快,可以用填黑、勾线、空白等表现手法来得到色彩的特异。④方向特异:再有秩序的多数中出现无秩序的少数,或无秩序的多数中存在有秩序的少数,无论其形状、大小色彩都是重复。⑤肌理特异:在相同肌理的质感中,如有部分不同性质差异的肌理出现,也能显现其肌理的不同变化,形成引人注目的焦点。1.10对比将相对的要素配置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二者抗拒的紧张状态,称为“对比”。1.11立体空间我们在平面构成中所讲的空间,是立体形态的二次元空间表现。空间是先有形象而存在的,但形象决定空间的性质,空间感与立体感具有共同之处。矛盾空间利用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形成的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形式。矛盾空间可以在平面中创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它可以使学习者对形自身结构的把握,以及对形的分解与组合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训练。可以增强造型能力。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①共用面:是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构成视觉上既是俯视又是仰视的空间结构,有一种透视变化的灵活性。②矛盾连接:是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的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1.12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纹理的直接体现。视觉肌理: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触觉肌理:用手抚摸有凹凸感觉的肌理为触觉肌理。1.13韵律韵律是美的形式之一。所谓韵律,简单的说,凡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反复和排列或者属于过期性、渐变性的现象,均是韵律。它给人以仰、扬、顿、挫而又有统一感的运动印象。韵律美的表现形式:①利用反复表现韵律:将同一单位形体作有有规则的连续表现,会因反复的现象而产生韵律感。②利用渐变表现韵律:由于数理性的规则变化,并有一定的秩序与规律可循,较易表现秩序的美感。第二章:色彩的感知与构成1.1色彩的基本常识色彩:光进入眼中刺激视神经,通过大脑视觉中枢的传达,生成的感觉。到了晚上没有光的时候,就看不到了色彩。正是因为有了光才能感觉到色彩。色彩的产生:色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人们看到色彩,是因为来自发光光源如太阳、电灯等;或发光光源的反射光如月亮、地面等,再散射到被观察物体上所致。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光:反射的数量众多的电子波。肉眼可以感觉到的称可视光线:380㎜——780㎜的范围;肉眼感觉不到的称不可视光线:比380㎜短的波长领域是紫外线,比780㎜长的波长领域是红外线。牛顿发现了色彩或光是波动现象的反射能源。他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发现,白色的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色彩的表示系统:美术学或设计学分两大类表示色彩的相互关系。色相环:用环形的方式来表示色与色之间的相接、相邻、对比、互补等关系有12色、24色或更多色彩关系的色相环。对比色:每一个颜色对面的颜色称对比色或互补色。把对比色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补色: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等的色光互为补色对比。对这些色彩进行配色,给人鲜明的印象。1和13互补色(180度)同类色: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深浅不同。7和8同类色(15度)类似色:色轮上90度角内相邻接的色统称为类似色。红-红橙-橙.黄-黄绿-绿.青-青紫-紫等均为类似色.类似色由于色相对比不强给人有色感平静、调和的感觉因此在配色中常应用。1和7类似色(90度)色彩的分类:无彩色和有彩色无彩色:黑色、白色以及这两色可配置出来的灰色系。有彩色:除无彩色区域以外的具有色彩倾向的区域。三原色:理论上红、黄、蓝为三原色(色光混合的层面)间色:红+黄=橙、红+蓝=紫、黄
本文标题:二维设计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