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云南地理-第三章地貌环境
第三章地貌环境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为900千米,高低相差6000多米。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见图3-1)。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西北部一般在3000~4000米。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一节云南地貌的形成云南复杂的地貌现状,是本区地貌发育漫长历史的产物。决定云南现今地貌特点的地貌发育历史,主要是高原面形成和解体的过程。其形成的主要脉络为:漫长夷平作用所形成的云南准平原+构造抬升而形成的云南高原+高原面抬升的同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高原面解体过程=云南复杂的地貌现状。一、夷平过程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过程中因外动力侵蚀切割微弱的结果。在这一抬升以前,不论过去地壳发展历史如何,地面一般都经过中生代后期和早新生代的构造宁静和遭受侵蚀的时期,形成低缓的准平原。云南准平原就是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以后,一直延续到新生代的第三纪的中新世时期,云南大地在经历了漫长的夷平作用过程后,形成的广大的夷平面。二、抬升过程云南高原是自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开始,由于大规模的构造抬升而形成的。图3-1云南省地形图这个抬升过程奠定了云南现今地貌的总轮廓。但这个抬升过程是不等的,且抬升过程是间歇性的,总的来说,抬升过程从北向南减少,这决定了云南地势北高南低的总的倾斜。其中,云南南部,在这个抬升阶段中可能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经历了一个新的剥夷过程,又形成了现今云南南部的低一级夷平面。因此,现在的云南高原地貌是由两级夷平面所构成:第一级夷平面分布很广,一般高程级2000-2500米左右,呈北高南低的倾斜;第二级夷平面一般高程级1200-1400米,主要见于滇南和滇东南的边沿地区。这两级夷平面构成云南地形的基本骨架。三、高原面解体过程在高原面抬升的同时,又发生了十分复杂的高原面解体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由于水系的下切和溯蚀,改变了高原面原有的夷平面形态,形成了丘陵状高原面和分割高原面两种基本形态。丘陵状高原面的地表呈丘陵状起伏,是高原保存尚属完整,和较少受到现代水系分割的部分;分割高原面,则因受到水系较强烈的分割,解体为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原”地貌,在这里有看不到尽头的群山,它们的山顶确正好可以连成大致齐一的平面,显示出它们被分割之前,正是一个大致平整的夷平面。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在红河下游的哀牢山附近,就看到了图示现象:一条大河穿越流淌于一个个相同高度的连续的小山包之间。古夷平面的抬升幅度是不等量的,从北向南减少。这种不等量性不但形成了云南地势成北高南低总的倾斜,而且还突出表现为构造抬升过程中,断裂运动也十分活跃,断块之间垂直向的差别运动,又使得原先大致均一的古夷平面分解,成为现在在高程上有明显的局部差别的不同部分,使得地面的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在高原面的抬升和解体过程中,地貌的发育过程不可避免地承袭了区域地质历史的深刻影响。自西向东有怒江断裂,澜沧江深断裂,红河深断裂,安宁河-龙川江断裂,滇东平行断裂带等一系列的大断裂,它们对云南境内主要的山脉,河流的走向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些主要为近南北走向的构造线十分发达,也是云南高原上盆地和湖盆多呈近南北走向的重要原因。上述这些复杂的作用和过程的总和,影响着外营力的作用过程。水系不断地适应着改变中的地势斜坡,并受着构造线的指引,活跃地改变着高原的地表形态。虽然高原面在抬升以后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深刻的解体过程,但古夷平面的残迹仍然是随处可以辨识的:不论在岩性比较单一的地区,或是结构复杂,岩性差异很大的地区;现在地表起伏较为缓和的滇中高原、还是在地表起伏较大的滇西高原、滇西北横断山区,都有明显的表现。第二节地貌总体特征概况起来云南地貌具有以下特征:一、地势特征: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减。西北最高,东南最低;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千米递降6米。(见图3-2)二、以山脉为骨架,呈掌状分布。全省山地像一个以滇西北方向伸展出来的手掌,掌部抬起,五指向外倾伏,手掌为高原面,手指部分为梁状高地或山脉,指向的地区即为河谷地之所在。在三江并流地区山脉间相隔距离近,越往东、南山脉间的距离逐渐加大,而且高度也在递减。(见图3-3)图3-2云南地势图三、地形单元上,西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高原山地东西并列,内部差异极大。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此线以东是一块边缘破碎,中部平坦的大高原,西部为山高谷深,山川并列的高中山山地(图3-4)。东西部的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高原呈波涛状(东部)——云南高原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云南古夷平面在长期的地表侵蚀和新构造运动的不均衡活动下,形成了大面积的起伏状态,大面积上起伏较大,但又在一定范围内起伏和缓,又在一定程度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坝子”(山间盆地)。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图3-3云南省地貌、山脉图东部高原区(云南高原)又根据地表物质不同,分为两个部分,西部为红色砂岩区,故称为滇中红色高原区;东部为岩溶,故称为滇东岩溶高原区(图3-5)。2、高山峡谷相间,山高谷深,高差悬殊——横断山脉纵谷区。滇西北地区尤其突出。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图3-4云南省地貌分区略图图3-5云南三大地貌单元分区图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滇西北有著名的三江并流区(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300余千米,人称“东方大峡谷”。在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12千米,高差竟然达到4760米,在10余千米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四、断陷盆地星罗棋布,大坝子少,小坝子多(图3-6)。云南省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坝子数量1868个(1840个),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93个(大于100平方千米的51个)。小于20平方千米的有1635个。占全省总面积的6.52%。其中很多主要坝子是断陷湖盆如昆明、澄江、建水、大理、剑川等等,且断陷湖盆多呈群或条带状出现。【另有数据:大于1平方千米的坝子数量1442个,大于100平方千米的25个,占全省总面积的6%。】五、地貌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山多平地少,平均海拔高。在不同的内力和外力条件下形成了错综复杂,互不相同的地貌形态,从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貌类型。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图3-6云南大坝子分布示意图【思考:云南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作用。】第三节地貌类型一、山地元江河谷及洱海-剑川以西是山地为主的地区,称为横断山系纵向岭谷区(因以山脉多南北向为主,故称为纵向)。1.1横断山脉区主要由高黎贡山、怒山(碧罗雪山)、云岭组成。属于山高谷深的巨大山地。(图3-7)1.1.1高黎贡山高黎贡山又名高良公山、高黎共山、昆仑冈、分水岭。高黎贡山名称的由来:高黎(又叫高丽或高日)是景颇族一个家族名称的音译,“贡”为景颇语,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原意为“高黎家族的山”,后来的汉族按自己的习惯在“高黎贡”图3-7滇西北主要山脉走向图后加又加“山”,最后形成高黎贡山的名称,“高黎贡山”最早始见于唐代著名学者樊绰在其所著的《蛮书》。高黎贡山在西藏境内称伯舒拉岭。进入云南(贡山县)后逐渐变为南北向排列,称高黎贡山。海拔在4000米以下,平均海拔约3500米。其中,以北段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约2000余图3-8怒山、云岭等分布示意图米,主峰嘎哇嘎普蜂海拔5128米。因怒江切割较深,故相对高度甚大,山势陡峻而险要,是地壳抬升后受河流分割而成的断块山地,多为变质岩组成,下部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分布。腾冲境内高黎贡山的西坡有近代火山群分布,反映现今地壳活动仍较剧烈(见腾冲火山群)(图3-7)。高黎贡山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野生动物的乐园”(扭角羚、蜂猴、绿孔雀、白眉长臂猿、孟加拉虎等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人类的双面书架”的美称。高黎贡山山脉跨越五个纬度带,是地球上迄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是世界上极其珍贵也极其稀有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因地势高峻,又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部位,故降水量大,森林生长茂密高大。一般谷底为干热河谷型植被,中部为阔叶林,海拔3000~3500米的山顶为针阔混交或冷杉、铁杉纯林。高黎贡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山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脚的怒江河谷一年四季烈日炎炎。随着气候的改变,植被和生态也迅速改变。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条件。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北南延伸的横断山脉,动物学家把它称之为南北动物区的走廊。被誉为“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工作者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对高黎贡山植被进行考察时,意外在百花岭洗澡河(澡堂河)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这是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群落高大,层次结构复杂,林内可见乔木树种巨大的板根,大型木质藤本比比皆是,林中树干、枝条上天南星科、胡椒科附生植物很多,林下大叶草本植物如野芭蕉、穿鞘花等亦十分丰富,热带雨林特点非常明显。该热带雨林在植被分类上为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沟谷雨林类型。这片热带雨林沿沟分布在洗澡河海拔1300-1500米范围,是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最北(北纬25°19'),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在高黎贡山内保存有公元前四世纪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从成都出发到昆明、大理、保山,翻越高黎贡山,经腾冲到达缅甸、印度、阿富汗。它比北方丝绸之路要早200多年的历史。丝绸古道路宽1.5—2米,路面全部用石块砌成。沿路风光秀丽,历史古迹众多,旅游价值极高。从百花岭开始,顺着山路
本文标题:云南地理-第三章地貌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