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从艺术课程实验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艺术课程实验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改革、重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工程的全面启动。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渗透着全面、综合、创新、和谐发展塑造一代新人的理念,经过一年在全国38个实验区的教学实践,已经充分显示出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艺术课程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原有的音乐、美术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新架构的课程,《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以及艺术课程实验教材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最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创新、和谐理念的。这一新型课程出现伊始,就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醒目的亮点。新的艺术课程经过一年在实验区的实施,验证了一句话,新的课程改革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北师大新世纪版《艺术》教材(杨立梅主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艺术教材,这套教材以亲和儿童(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的旧有经验,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感,迁移和发展学生艺术学科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在一年的实验区实践中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为在新的实验区推广这套教材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一.艺术课程师资培训的思考欣慰之际,反思北师大新世纪版实验教材《艺术》在验证《艺术课程标准》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思考的第一个焦点,定位在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纽带和使者--艺术教师身上。他们是新课程的实践者,是在《艺术教育课程标准》验证过程中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的艺术课程在全国各新的实验区进行实施和验证艺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是新的艺术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先行至关重要。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进行培训需要引进和探讨新的培训模式,使一线教师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进入到新的课程状态中。1.问题的提出笔者在河南省新乡市举办的新艺术课程的省级培训中,主持了河南省两个实验区的教师培训,这两个实验区为焦作市和三门峡市所属的灵宝市,一共涉及两个市地80多所小学。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偏僻山区的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参加培训的6个小组130名教师经过讨论和学习后提出了许多问题,归纳如下:1.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怎样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艺术教育?2.艺术是那么随意,又是不确定性特征,是不是教师在备课时教学目标是模糊的,教师可以随意发挥?3.在具体操作中,音乐、美术老师如何分配教材内容,如何安排课时?4.小时人数过多,活动空间不够,有什么好办法处理课堂现状?5.示范课没有里老师讲的艺术课的感觉。学校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6.望有关教育部门多给农村学校提供艺术课程的资料。7.对校长进行艺术培训,转变校长的观念,对教师艺术教学的成果给予合理的评价。8.教师促使儿童发展的不平衡,并限制这种不平衡,限制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好办法?9.如何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10.艺术课中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重点应该放在哪里?11.今天看的光盘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学生是不是提前会唱,如果是没有教过的歌曲应该怎样教学?达到何种程度?12.由于课堂中活动丰富,学生情绪高涨,应如何有效的把握课堂节奏?13.由于学生认识以前的知识技能有限,教师在上课时只创设情境不进行技能的传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可能会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如何解决?14.基层需要真实的上课光盘。15.男教师如何上好艺术课?是否有案例可以参考?16.音乐和美术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17.艺术课的教学评定与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让家长评价一位教师的能力与技术?18.在艺术课上如何组织好学生?19.山区小学如何结合实际上好艺术课?20.由于小学生的好动和兴奋,请介绍几种控制局面的方法?21.一节艺术课处理问题是多还是少?22.艺术课已变成音乐和美术的综合课,能否一人上两门学科?能否两人上一门艺术课?能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配合23.教学条件限制怎么办?如人数多,场地小。24.教学评价怎样落实?是否与其他副课一样?25.艺术课是合二为一好,还是平分秋色好?26.班级人数多如何上课?27.培训应该从一个案例分析入手,阐述理论。28.没有专用教室如何上艺术课?29.知识技能与情感个性、创造力之间改变的幅度与结合如何把握?30.没有专职音乐、美术教师,现在的课均由教师兼任,搞课程改革急需解决音乐、美术师资力量问题。31.音乐活动场所有限,没有专门教室,美术课的材料不齐备。32.没有电脑、投影等设备,没有电子琴等设备和专业教室。33.1-2年级适合在玩中学,3年级以上不适合这样的教学。34.教学硬件达不到,资料查找困难,也没有时间。35.学前班5-6岁学生,思想受到了非专业教师影响,升入一年级后立即进入艺术教育,有很大的不适应。36.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儿童模仿力强,但无法克服惰性、以及自我中心主义意识,难以转变。37.第一册艺术课本中音乐内容多,美术内容少,音乐美术教师的课程如何分配?38.艺术课本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其它门类、学科知识的度,即渗透多少?渗透到何种程度?39.艺术课本中美术部分还要不要给学生讲具体的画法、步骤、技法等?40.在班额大的情况下,怎样做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41.音乐课在艺术课程改革中还教不教乐理、视唱等,教不教歌曲,或者是一代而过,简单听唱一下?42.7月20日下午的实验课光盘看不出来怎样更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43.艺术课面向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如何具体操作?44.希望讲更具体的东西,如课堂操作、突发事件如何处理?45.是否开展一个提高艺术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班?能否提供一些专业技能的资料?46.如果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应如何咨询?47.在艺术课中,遇到音乐专业技能(如视唱中的音准、节奏等)该怎样解决?48.农村学校资金不足(无一台电脑、连脚踏风琴也是坏的),像这样的客观条件该如何更好地开展艺术课?校内资料短缺,亦无资料可供查询,另外,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主课程,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重视,让任课老师感到有压力,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呢?49.希望我们的艺术新课程上了一个学期后再开这样的会,到那时侯提问题更实用。50.有人说挂图过时了,一般现在用多媒体,但是乡村学校仍旧需要挂图。51.如果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发生了矛盾怎么解决?(与上述问题雷同的问题在此不重复出现)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广大参加培训的老师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在听了《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和新教材特点介绍之后,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反思过程,他们认真思考了问题,他们对培训、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培训自身得到进步。上述这些问题在其他省市新实验区培训中也同样出现,这些问题是教师们站在自己的基础上对新事物的一种认识,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初步感受。他们非常真挚,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态度是积极的,对新的艺术课程比较认可。2.对话与交流针对一线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我决定随即调整培训的课程设计,提前增加了以课说标准的现场课、案例录像课和公开课,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使老师们的学习有的放矢、充满情意性。归纳、分析老师们所提出的几十个问题,并不采取一开始就逐条解答的方式,因为这一方式不利于老师们对新艺术课程标准的理解。而采用以课说标准的方法,让老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深刻地理解理论问题,解决观念形态方面的问题。而且,老师们是在经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方向评述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解读、青岛实验区教学案例录像课观摩三个报告之后,进行分组热烈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是将自己对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实践双重的疑惑表述出来。我针对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请他们在《艺术》(小学)教材第一册课本中选择某一个单元,自己认为哪一课最不好上,由我亲自为他们上公开课,这些来培训的老师可以现场当学生。首先,我自己也是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单科老师,自己也是残缺的,因为我自己是美术教师,对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要素和技能方面并不擅长。其二,在教学中我想尽力体现一种理念,即教材是实践出来的,每个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上艺术课,实际情况包括个人的专业、学识、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学生文化背景、地方综合文化发展的实际,教学条件等综合因素。根据老师们集中提出的要求,最后选择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我心中的太阳》,对这一课进行教学示范。我提出,这一教学示范是在没有多媒体设备、没有风琴、没有专门艺术(音乐、美术)教室的情况下,以大班化、模拟农村教学的形式进行上课,而且是男的老师讲课。(注:实际上,为了对应老师们的培训要求,我已经提前进行备课,是《星星和月亮》那一课,但到了现场,参加培训的老师突然提出来要我上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所以,不由分说,自己马上随机应变,立刻进入状态)。现场教学实例节选:首先,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面对80--100名学生的大班级,可以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关于太阳的话题,谈一谈自己对太阳这个最习以为常的自然天体物的感受。它是暖洋洋的,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在色彩上的感觉也是暖色调的。讨论可以涉及同学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大家按照自己对太阳的感受发表意见。这个讨论主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每个人一出生就与太阳有亲密的接触,只是我们从来还没有这么投入地对此进行对话。第二个环节可以进行与太阳有关的美术创作活动,在描述了对太阳的感受之后,可以动手表现一下太阳,学生和老师随手找来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废旧纸张,(报纸或包装纸等)自己随意的撕出个人心中想象的太阳。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徒手、随意的用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类纸张进行撕纸活动。此时课堂上非常热闹,当发现有的学生很快的完成自己的撕纸作品时,可以马上请他将自己的作品贴到有黑板的这面墙上,当数十幅及上百幅作品都组合在黑板与墙面上的时候,所有参加听课的老师都被这情景所感动。在这个自我表现环节达到一个小高潮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它,可以引吭高歌:太阳出来(罗呵)喜洋洋(嗷咳…),大家就会合着这歌声进行一个有节奏的合唱。老师再马上引入下一个环节:节奏练习:用自己身边的各种物体(文具、材料、纸张),按照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形式,拍击节奏。节奏可以随着歌声不断变换,将不同的节拍与歌曲联系起来。(歌曲的选择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参照教材上的歌曲。)在学生有节奏演唱、表演的情况下,为了调动大家的情绪,结合上课时间,此时,可以将大家集体带到教室外边(因教室内小无法用较大的肢体动作表演),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高歌表现太阳的歌曲,表演自己对太阳的感受。这时,本课达到一个高潮。再一个环节可以直接在教室外进行评价活动,至此,这节课可以结束。这是一个即兴完成的、没有经过任何备课过程的艺术课。整个过程几乎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发展而凭自我感觉上的艺术课。这节课公开示范之后,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对他们所提的问题几乎已经得到了解答。老师们在兴奋之余,感到艺术课并不像他们想象地那么难上,大家都说,自己回到了个人的学校里可能比这里上的更好,因为培训现场什么准备都没有。由于采用实际课例与老师们对话,不仅使培训双方的心贴的更近,而且大家对艺术课程标准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感受。他们体会到,艺术的学习就是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不同,他所理解的艺术就有所不同。艺术课程真正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孩子,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教学实例的教学之后,我又针对各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逐条讲解,使老师们由实践到理论得到提升。3.参与和生成经过交流和沟通之后,参加培训的老师对艺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吃得更透彻了,在分小组、分地区的组合设计课程的会议上,他们根据《艺术》(小学)第一册的各单元课题,结合自己本地区的实际教学条件和状况进行课程设计。参加组合的原则是:由美术和音乐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在课程汇报交流会上,他们的出色表现使培训会议达到一个高潮。下面是一个教学课例的设计思路:来自来自灵宝市寺河乡中心小学的吴晓东、庞东升老师说:我们来自农村学校,根据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程设计是这样的,课题:生活中的声音
本文标题:从艺术课程实验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0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