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上1~7单元知识梳理
1五上语文知识梳理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第一单元1、《师恩难忘》一、填空:《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他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田老师善于用故事教育吸引学生,正是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了作者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二、赞美老师的名言: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赞美教师的成语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桃李盈门兢兢业业德才兼备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至圣先师四、词语解释:1、娓娓动听:娓娓,说话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2、身临其境:临,到;境,地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3、戛然而止:戛然,突然止住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五、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六、教师的其他称谓先生园丁春蚕蜡烛春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七、、根据提示写成语。1、形容口才好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博古通今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八、写作手法借鉴: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陶校长的演讲》一、填字:liàn锻(炼)精(练)(连)接简(练)(炼)钢jí立(即)(即)使(既)然(及)时奋笔(疾)书2lì(历)史日(历)鼓(励)(厉)害激(励)再接再(厉)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的。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文中四问的结构完全相同,都是按照:问什么——为什么问——怎样才能有所进步的顺序来写的。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3、“公德”指公共道德;“私德”指个人的品行修养“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品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四、陶行知的名言。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3、《古诗三首》一、读古诗填空。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胡令能)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地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侧坐莓苔草映身。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路人借问遥招手。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人。三、解释:3寻:寻访。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遇:碰到。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意欲:心想。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在这座深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何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四、写作手法借鉴:动静结合,让人物活灵活现《所见》一诗中小牧童的形象刻画十分传神:先写骑着高大的黄牛,大声歌唱的动态;后写他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专注神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练习一1、“诗中有画”的古诗:《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2、带有“风”字的古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3.“学会请教”即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要注意礼貌,说话要得体。(1)“魏老师,您好!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我家近来发现了蟑螂,我想消灭它们,您能帮我想个办法吗?……谢谢您。”(2)“赵东杰,我试了几次都不行,不知哪儿出错了,你能指导一下我吗?”(3)“阿姨,我想给上海四川北路的姑妈寄一封信,但不知道邮政编码,请您帮我查一下好吗?”(4)“郭巧玲,这道数学题我试了很多方法都解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第二单元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字词:形近字:锦棉绵二、课文:1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2、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开头是点明主题,结尾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4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3.课文三、四小节,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对少年朋友的友好、热情。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他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三、拓展练习: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沃野千里2、仿写诗句: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装满昆虫的衣袋》一、字词:同音字:察查;形近字:纺放防仿;多音字:中恶着背载二、课文: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2.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在具体写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趣事,来表现他对昆虫的迷恋,最后总结,正是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入了科学的殿堂。)3、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4.第5小节①“有一次,法布尔正在悉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细心地观察”说明法布尔已由原来的喜欢变成了又意识地观察,连“掠过”的小甲虫他都能发现,可见他对昆虫是多么敏感。②“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口袋……”三个连续的动作“放进……包上……装进……”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5.第8小节,母亲的话连用两个感叹号,表明了母亲内心的气恼和对儿子的怜爱,语气强烈。6.选词填空着迷迷恋痴迷①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②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③正是这种对昆虫的(),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三、拓展练习:1、照样子写词语:甜滋滋: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鸟栖虫居:龙吟虎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龙飞凤舞2、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5四.写作手法借鉴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多处写到法布尔两个衣袋鼓鼓的,比如:第5小节,第10小节,第11小节。两个衣袋鼓鼓的,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课文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呢?因为这样的细节虽小,但是却能强烈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把他的衣袋撑得鼓鼓的,不是玩具、糖果和零花钱,而是许许多多的昆虫,这就是细节描写。6、《变色龙》一、字词:同音字:震、振;筒、桶;距、拒解释加点字:凶相毕露:毕,全。露,显露,暴露。名副其实:副,相称,相符;实,实际。造句绘声绘色——爸爸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他的旅行见闻。名副其实——变色龙是名副其实的随环境变色的高手。二、课文: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2、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变色龙会变色,外形奇特,一目二视,捕食神速。4.“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有见到‘怪蛇’……”“……皮肤和豆荚一模一样,很难发现。”写出了变色龙隐蔽性强的特点。5.“变色龙!变色龙!”两用两个感叹号,表现了作者的惊讶,与最后一小节“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相照应。6.第9小节,从整体到部分描写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全身——头——身躯)7.第12小节,从“还有相当的距离”“迅雷不及掩耳”“刷、刹那间”等处,写出了变色龙捕食的迅速、准确。三、拓展练习: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六字成语:迅雷不及掩耳百闻不如一见有眼不识泰山不可同日而语手无缚鸡之力还有动物名称的三字俗语: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老黄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7、《金蝉脱壳》6一、字词:多音字:壳;形近字:柿、肺;同音字:协、胁、协、谐二、课文1.《金蝉脱壳》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金蝉脱壳的过程: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换上华丽的新装。3.课文3、4、5小节,分别从“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写了整个过程。4.第5小节“很快发生了奇迹般的变换”是指:①翅膀的变化②颜色的变化。5.作者之所以能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那么准确、细致是因为:①细致观察。从“上下搜索、聚精会神地盯、仔细地看”都能看出来。②观察有重点。金蝉脱壳之时,是读者最不清楚又最想知道的,所以作者写得很详细。三、
本文标题:五上1~7单元知识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1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