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6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者:王春霞/新郑市外国语小学背景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知识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有关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册教学的难点,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从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但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目标1.在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之间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并通过观察、操作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5.结合实际情境,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内容课程内容课周日期课程内容课周日期时次时次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112.18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约分2104.21-4.23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因数和倍数112.19-2.20通分211—124.24-4.282、5和3的倍31—2.21-2.28分数和小2114.29-5.4数特征2数的互化质数和合数233.3-3.6整理和复习1125.5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运动轴对称133.7数的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2125.6-5.8旋转143.10-3.12异分母分数加减112—135.9-5.12欣赏与设计143.13-3.1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135.13-5.16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253.17-3.18统计与概率抽样与数据分析众数1145.19-5.20图形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53.19-3.21简单数据统计过复式折线统计图1145.21-5.22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66—73.24-4.3综合与实践粉刷围墙1155.23整理和复习174.4打电话1155.26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384.8-4.11数学广角415-165.27-5.30真分数和假分数294.14-4.16总复习516-176.3-6.19分数的基本性质194.17-4.18期末测试2186.2实施一、课程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演示分数用的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模型,容纳1L、100mL液体的量杯。3.本学期经过研讨后所制作的有关课件。4.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中的学习资源。二、学习活动1.以6人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每周在组内进行一次口算和解决问题比赛,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并解决问题,每个月重新分组并转换角色。2.能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3.完成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指定的某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月底给出题目,要求3周内完成)。要求: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手抄报三种形式之一,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不超过600字,手抄报为2个A4版面。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一、过程性评价(30%)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口算及解决问题能力表现与单元检测(1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课堂评价(10%)日常行为1.课堂上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积极回答问题。能按老师的要求,集中精力去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举手发言,并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一周之内能做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不做小动作。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发言结合学校开展的班级课堂文化要求,发言积极且能主动使用课堂提示语提出问题,提问有新意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加1分。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合作交流2.积极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和同学讨论数学问题,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二、结果性评价(70%)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面成绩的70%计入。作业评价(10%)课堂作业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A.优+A(5分)B.优+B(3分)C.合格(1分)计算作业2.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计算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A.优+A(5分)B.优+B(3分)C.合格(1分)家庭作业3.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A.优+A(5分)B.优+B(3分)C.合格(1分)其他作业4.在学校做的其余的数学题,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并及时纠正,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A.优+A(5分)B.优+B(3分)C.合格(1分)口算及解决问题能力表现与单元检测(10%)口算(5%)1.每节课前都能完成规定的口算题目,至少90%题目正确。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2.认真对待每次的口算比赛,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错题同类型题目,主动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解决问题(5%)1、每天进行一道解决问题训练。独立完成,并做到有错必纠,主动让老师再次批改。A.优秀(5分)B.良好(3分)2、认真对待阶段性的解决问题测试,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错题同类型题目,主动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单元测试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错题同类型题目,主动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备注:若学生最终的成绩在60分以下,可以采取在针对性复习之后补考。
本文标题:五下数学课程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1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