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高教研究动态129期-内蒙古农业大学欢迎您Welcome
1高教研究动态(总第129期)2010年3月26日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主办编者的话: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如何凝练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研究的方向?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教研究所所长盖志毅教授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已的观点。提出了作为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同时也要围绕“区域性”和“民族性”做文章。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更应体现大学精神,营造民主、宽松、求真的学术环境等等。现将文章摘编如下,仅供参考。关于推动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一、加强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一)进一步提升学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我国大学存在的重要价值是大学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养成。比如大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培养。本来五四运动的使命是文化启蒙,但之后的中国社会迅猛的由文化启蒙的思想导向转为爱国图存的政治导向。建国后至三中全会,高校的文化启蒙的使命几近停止。这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校以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实用学科为主,我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的更多的是国家富强层面的使命,而恰恰忽略了培养合格的公民这一大学精神的最起码要求。大学培养不出来具有先进的现代文化素质的国民,不去用先进的现代文化去影响这个社会,有形财富的发展不会是均衡的和健康的。非民主的、带有封建色彩的文化熏陶下的国民也不会赢得的有形财富产品的合理分配。显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只是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听话教育”和僵死的知识传播的教育模式不会有助于公民的培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教师只有以孜孜以求的学术探索,才能以自身的独立的学术见解影响和探索精神感染学生。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还有文革时期的著名学者顾准等都是以他们的独立思考的学术思想进行着独立人格的公民意识启蒙。梁启超先生曰:世上有两种奴隶:“身奴”和“心奴”。“身奴”为他人之奴隶,而“心奴”则为“我奴隶我”。他们摆脱了“身奴”,也摆脱不了“心奴”的命运。著名学者顾准指出,“主权在民”的直接民主制度,“是中国古代从来不知道的事物”。西方人富有个性主义的人格意识,是西方文化自由、民主观念的基础,却正是东2方文化所缺乏的。这些科学结论无不都是他们上下求索、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的成果。(二)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人文社会科学要创造性的引导社会就推进制度变迁方向进行讨论,应独立和负责任的就制度建设问题坦率地发表意见,成为社会所需的推进政治文明的知识权威,以帮助社会去思考、理解和行动。通过学者、大师思想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德国学者法堡普把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和社会保存的一支校正力量,以便能校正那些在政治上和社会上形成了优势力量的东西。因为并非那些形成了优势力量的东西,就一定能将这个社会引向一个绝对健康的方向上去”。在《论学者的使命》中,费拉特说“学者阶层的真正使命: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他将学者的使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者的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另一部分是以提高整个人类道德风尚为己任,并“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高的人”。学者要对随时变化着的人们的不同需求有广泛的了解,并思考出解决这些需求的手段,向他们指明在当前这个特定条件下出现的需求以及达到目标的特定手段。费拉特说:“就我们迄今所阐明的学者概念来说,就学者的使命来说,学者就是人类的教师。”费拉特借用耶稣曾经嘱咐他的门徒们的话说:“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著名学者萨义德并不认为非专业知识分子就不可以对超越自己专业之外的领域发表言论,他说:“但我也坚持主张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个人,不能只化约为面孔模糊的专业人士,只从事她/他那一行的能干成员。我以为,对我来说主要的事实是,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笔者认为萨义德所说的超越自己专业之外的领域,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很明显,没有艰苦的科学研究和苦苦探索,完成上述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从教师走向学者和知识分子,成为费拉特和萨义德所说的那种“最优秀的分子”是不可能的。(三)提升农业大学传统学科的重要手段农业大学的传统学科要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养分,传统学科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产生创新点。传统的园林专业不仅仅是栽树种植,还要靠美学、艺术来提升其内涵;林学专业也要与旅游业相结合,才能既体现森林文化的价值又可能为旅游事业提供施展的平台;传统的草原专业也应与草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政策建议更加具有实用性。以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到农业大学的传统学科,改造农业大学的传统学科,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最优组合是整体提升农业大学的传统学科的重要手段。当然,这一融合的过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教师与其他专业的教师在联合搭建科学研究团队,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会议期间,出版了由经济学家B·沃德和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为会议准备的著名的背景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这一科学成果就是不同学科进行科学研究、充分融合、珠联璧合的结果。3二、关于凝练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的方向问题(一)凝练科学研究方向的理论根据如果说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整体上面临学科和科研发展问题的话,那么作为在过去农业大学马列教研部基础上,产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新成立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上的,或过去专业延伸嬗变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就显得更加薄弱。绝大多数老师把自己定位在照本宣科的纯“教书匠”的角色。因此对于处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若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定的发展,必须避实就虚、凝练方向、形成特色、打造学术品牌,只有这样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才能赢得自身的一席之地。其理论基础有美国著名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竞争的三种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在市场营销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当一个企业处在相对弱小的状态下,与强大企业的争夺市场的策略是:摈弃正面进攻,进行侧翼进攻,包转进攻,迂回进攻和游击式进攻。学校虽然不是企业,但在抢占“学术市场”方面仍然有类似之处,就是我们要做其他实力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不屑干、干未必有优势、干未必能超过我们的选题。(二)要围绕民族和区域特点选择科学研究的方向这是寻找与内地、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所没有的优势来做研究,降低成本、差异化和目标集聚战略的反映。由于地缘、人缘等诸多原因,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要围绕民族和区域特点选择科学研究的方向,研究的成本会低于其他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如距离研究地点较近,调查蒙古族聚集区不用带翻译等等;其他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特别像985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会在全国性选题和他们所在地区的选题上着力,这就为像内蒙古农业大学这类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打差异化的牌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倘若像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能够在反映民族和区域特点的科学研究方向上紧顶不放,长期积累,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浅尝辄止的话就实现了目标集聚战略。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形成的科研成果中,这类成果占了很大的比例,《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研究》、《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的法治保障研究》、《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内蒙古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状况调查研究》、《内蒙古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成效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研究》、《规模经济视域下的内蒙古自治区县政区划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巴盟地区蒙古佛教变迁的调查与研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全球化视野中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等都反映了这一研究方向。围绕民族和区域特点,今后可以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历届主要领导的政策研究上着力,如政策评估、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研究。比如乌兰夫的思想研究。笔者指导研究生撰写的《乌兰夫合作经济思想及对新牧区建设合作经济的启示》、4《乌兰夫“保护牧场,禁止开荒”思想及启示》、《乌兰夫改造沙漠造福人民思想及启示》等文章就非常符合这些方向。像对周惠同志担任自治区书记时的政策研究,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针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牧区也要“以粮为纲”、牧区也要实现“粮食自给”滥垦草原的实际,内蒙古党委及时地提出了“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到1981年,党中央集中内蒙古人民的智慧,在28号文件中,将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方针确定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八字方针,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从政策变迁、制度供给等角度可以深入研究。再如对张曙光同志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时“念草木经,兴畜牧业”政策研究,对王群同志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时粮食自给政策的研究,对刘明祖同志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时的牧区政策“增草增畜,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研究,对储波同志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时的牧区政策“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研究都可以形成研究方向。内蒙古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是又一重要方向。蒙古语地名的沿革,内蒙古盟旗边界线的划分变迁均是重大课题。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出色的完成了全国的这方面工作。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能否模仿谭其骧教授《中国历史地图集》(该书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编撰一本《内蒙古历史地图集》和《内蒙古盟市历史地图集》。谭其骧教授的弟子葛剑雄教授完成《中国移民史》,能否模仿葛剑雄教授进行《内蒙古移民史》和《蒙古族迁移民史》的研究。另外,还有对盟旗制度演变研究、旗县共治研究、蒙古族王公制度研究等。应关注内蒙古民族社区问题的研究。要运用心理学研究内蒙古各民族的心理及其变迁、特定人群的心理研究,如从森林中走出的鄂伦春族民众的心理、生态移民后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民众的心理,比如他们在移出森林后的酗酒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诸多的法律领域的选题中,关注《区域自治法》的研究,是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如生态出力区和生态享受区的法律关系,《拿破伦法典》(即《法国民法典》)就有了江河流域下游对上游的补偿的明确规定,但是在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内蒙古的森林和草原所创造的生态贡献,谁来补偿,补偿多少;中央大型企业在内蒙古开矿与内蒙古地方的物质利益关系等都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需要进一步挖掘内蒙古牧区宝贵的民主基因,比如对鄂温克人的议事制度的研究,鄂温克人在六十年前,凡属公社内部的一些主要事情都要由‘乌力楞’会议来商讨和决定。会议主要由各户的老年男女所组成,男子当中以其胡须越长越有权威,这样议事的成因是什么?研究蒙古族法典的民主内涵可能对今天的中国政治文明有一定意义,有专家认为,《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成文法典,日前由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一书中提出,公元1206年颁布实施的《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意义、包含宪政内容的成文法典。史学界通常认为,1215年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对国王(君主)的权利实行限制,在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性5文件,
本文标题:高教研究动态129期-内蒙古农业大学欢迎您Welcome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