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第一章职业道德第一模块道德与职业道德P41.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心中的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5.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6.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7.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赢得职业声誉。第二模块职业态度P81.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第三模块职业道德守则P121.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第一模块宪法法律对职业培训的相关要求P21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2.劳动法是1994年7月5号通过,1995年1月1号施行。3.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4.劳动法第一次将职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5.劳动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6.劳动法第68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培训,从而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7.劳动法第69条规定: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8.劳动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职业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要求,也是首次在法律中提出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9.劳动法的贡献:确立了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职业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首次以法律形式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0.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通过,1996年9月1号施行。11.职业教育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法是从促进就业的角度,解释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而职业教育发则是从职业教育本身的角度,规定了职业教育的作用、职责等。12.职业教育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职责,保障条件。13.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体系,具体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其他培训。14.职业教育法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5.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生产实习创收、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职业培训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的经费等。16.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通过,2008年1月1日施行。17.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通过,2008年1月1号施行。18.就业促进法基本内容:确立了一个方针,树立了一面旗帜,明确了政府的六大责任,建立了五项制度,制定了十大政策。19.就业促进法确立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20.就业促进法的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反对就业歧视。21.就业促进法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明确了国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方针。二、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三个主体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三、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并针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作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2.与职业培训相关的法律:劳动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就业促进法。第二模块职业教育培训法规解读P311.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1981年2月21日,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并列入应在企业成本开支。2.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2年,生产效益好的企业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3.关于职工教育经费和开支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职工教育经费不包括专职教职员工的工资和各项劳保、福利资金等。4.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第六条规定:积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5.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本着: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的基本原则,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6.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7.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8.职业培训主要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转移能力,发展能力。9.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鼓励企业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名师带徒制度,技师研修制度。10.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从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使用、流动、交流、保障八个环节入手,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11.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还强调高技能人才工作,政府是主导,行业企业是主体,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第三模块职业教育培训有关规章制度解读第三章市场经济基本常识P491.市场由两个概念构成,即市和场,市指的是商品的交换过程,而场则应理解为场所。市场可以直接理解为商品交换的场所。根据对市场的研究,更确切的定义就是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2.市场中的商品交换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二、是具有商品的供给方,即卖方;三是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和买卖的数量。3.需求: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愿望和能力是需求的核心。4.决定需求的因素有:价格因素,收入因素,相关物品的价格,个人嗜好,消费者得未来预期。5.价格因素是指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6.正常物品: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某种物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经济学家称这种物品。7.低档物品: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上升,这在经济学上称。8.供给: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愿望和能力也成为能否供给消费品的核心问题。9.供给的主体是商家,需求的主体是消费者.10.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因素,投入价格因素,技术因素,预期因素。11.人们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12.为谁生产:实际上是指为那些掌握更多生产要素的人生产。13.生产什么:这一问题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投入方向,即哪种商品的货币投放量大,就生产哪种商品。14.如何生产:这一问题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15.市场经济的优点:突出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有市场选择决定,倡导自由、平等、公平竞争。16.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一、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二、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三、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四、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五、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六、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七、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八、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规律。九、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十、强调比较优势的开发规律。十一、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第二模块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P601.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资源利用方式的市场,劳动力市场。2.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3.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是即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减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4.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生活的工作岗位。5.失业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6.充分就业不是指所有劳动力都就业,而是指自然失业率范围之内的就业水平,其内涵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充分就业。7.消极的劳动力市场策略是指:向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给失去工作的生活困难群体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积极的劳动力市场策略是指:是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培训。第三模块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P671.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组织的利益造成的影响。2.外部性表现形式:负外部性,正外部性。3.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建立产品质量第三方监督及认证制度,法律手段加大监管,在人才招聘中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4.知识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简而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5.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第四章教育培训基本常识第一模块教育培训基本常识P731.教育的基本特点: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2.教育的永恒性源于其两项基本社会职能:一、是传授生产活动的知识和经验;二、是传授社会生活规范和道德准则。所以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教育存在。3.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概括为:教育的终身化、法制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及支持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5.教育培训的四大支柱:一、是学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做,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实现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四、是学会生存,即学会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6.素质教育的四个特点:一、面向全体学生和劳动者;二、促进学生和劳动者全面发展;三、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7.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二、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三、与收教育培训者的相互制约的规律。8.职业培训的特点:一、为劳动者就业服务的即时性;二、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三、同生产岗位结合的直接性;四、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五、侧重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9.职业培训体系内容: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劳动监察。10.职业培训的类型: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第二模块教育培训统计基本常识P831.教育培训统计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研究运用各种教育、心理、经济的测量和统计手段及工具,对人才素质、培训效益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探求教育培训的规律,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科学方法。2.人才需求预测的方法:一、特尔斐法;二、趋势外推法;三、因果关系法;四、投入产出发。3.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4.培训统计的基础工作:一、搜集整理原始记录;二、建立统计台账;三、制作统计报表。第三模块培训经济学基本常识P911.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经济学的一般性理论问题;二、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和成果;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四、教育与经济;五、教育投资;六、教育成本;七、教育投资效率;八、教育投资经济效益。2.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的时候,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3.经济:一是指社会性生产方式;二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三是指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培训投入或称培训投资、培训资本、培训经费等,是指向培训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及其货币表现形式。5.企业教育培训投资是指企业
本文标题: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2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