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题解析中国产业转移的重心变化特点及成因中国产业转移的重心变化特点及成因2008年全国Ⅰ卷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5-7题,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对这组试题反映很难,而且广大地理教师也感觉不太容易解答。下面结合一些资料,谈谈对本组试题的分析,以供商榷。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首先,要想解答好本试题,关键是要明确“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在物理学中知道“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那么,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也就是说,把我国各地区每一种产业的产值计算出来,然后找到全国的平衡位置,使其平稳的地方,就是产业重心。那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重心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而有变化的,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国的三大产业的重心基本在图中所示的经纬度范围内移动。然后参看有关文献(5-7题参考文献:许月卿,李双成的《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原载《人文地理》2005年第1期。)由下图可知,近20年多年来,我国第一产业重心在东经113.82°至东经114.32°,北纬32.28°至33.02°之间变化。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比较,第一产业呈现不均衡性,且东西方向的差异大于南北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重心的变化杂乱无章,没有明显的规律。这是由于我国第一产业主要由农业部门构成,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导致农业重心分布随机性很大。但是,总体来看,由于农业的地域性限制,农业的重心的迁移是较小的,尤其是在南北方向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集约农业的出现,农业重4心还会有较大的转移。由下图可见,近20多年来第二产业重心一直向西南方向移动。1978年第二产业经济重心为东经116.48°、北纬34.86°,到2002年变为东经115.77°、北纬33.02°,期间重心向西移动68.83km,向南移动205.5km,向西南移动216.6km。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比较,第二产业也呈现不均衡性,表现为东西方向上差异有所减小,南北方向差异有所扩大。这和我国东北、华北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衰落有直接关系。第二产业重心的变化受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影响较大。由下图可见,近20多年来第三产业重心在东经114.98°至东经115.45°,北纬33.66°至北纬32.73°之间变化,总体上重心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比较,第三产业也呈现出不均衡性,且东西方向的差异大于南北方向。期间重心向东年均移动1.12km,向南年均移动4.28km,快于东西方向。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第三产业相应发展较慢,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导致第三产业重心向东南移动。第三产业主要受政策、国外产业转移、经济水平、交通、技术影响较大,沿海地区这些因素优越,因此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综合以上分析,最后得出答案。5.解析:将左右图合并画成经纬网图描点可以得出①向西南,②向东南,③向北,即第二产业向西南,第三产业向东南,第一产业向北。答案:D6.解析:从曲线起伏趋势可以判断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答案:C7.解析:从左图看①向西,②向东,③有向西的趋势。从右图看①向南,②向南,③有向北的趋势,综合来看,①向西南,②向东南,③向北。因此可以确定②为第三产业,向东南第一产业的优势应该在中部,而第二产业应该有明显的向西。所以确定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一产业。答案:B。由此。得出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资源、政策、技术、市场、交通是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导致了重心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有:1.促进区域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本文标题:产业重心及产业转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