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有四篇课文,25玲玲的画26、蜜蜂引路27、寓言两则28、丑小鸭,一个语文园地,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主要教育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教学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教学中应先从图入手,图文对照,再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4.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课时按排:12课时25、玲玲的画2课时26、蜜蜂引路2课时27、寓言两则2课时28、丑小鸭2课时语文园地七4课时总计12课时25玲玲的画教材分析:《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谈话激趣: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⑴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①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②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⑶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⑷全班交流。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3、学生练写。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三、新授(一)1——3段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2、请同学打开25课自己读全文一次,问:她得了几等奖?3、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课件:第一段)4、玲玲满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满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满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5、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指读7、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8、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指读)9、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二)4――6段1、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呀!画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指读第六自然段。(课件:第6段)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4、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三、(7――10)段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3、谁来读读?(生读)5、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6、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9段)谁来读?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五、积累运用1、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六、拓展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不用太多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板书设计:25玲玲的画(动脑筋)坏事————好事26蜜蜂引路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3.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二、教具准备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5.总结全文。(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老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26蜜蜂引路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花丛(路边)认真思考园子(附近)仔细观察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27寓言两则教材分析: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二、教学《揠苗助长》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⑴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⑵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⑶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⑴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⑶巩固生字: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四个问题:⑴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⑵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
本文标题: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5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