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级操作技能知识点总结初诊接待一、工作程序: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2、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的原则;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8、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二、注意事项:1、避免紧张情绪2、语言表达(语速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5、咨询时的仪态(避免下意识的动作等,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摄入性谈话一、工作程序(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和范围依据的参照点(切入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出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的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二)确定提问方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特殊情况下页可使用半封闭式提问,或称限制性开放式提问。(三)倾听1、要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2、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的评价3、要及时而迅速的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乎逻辑4、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关键点(四)控制会谈内容和方向方法:1、释义(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遍再解释,解释完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2、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息一下)3、情感反射(有意识的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4、引导(最常用,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五)对会谈内容进行归类,做极其简单的笔录(六)结束会谈二、在会谈中怎样提问题:(一)问题提多的消极影响: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正确的信息5、使求助者处在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二)避免使用下列提问方式:①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②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③避免多重(连珠炮)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④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⑤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⑥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三、会谈内容选择的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四、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会谈中出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一、工作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二、选择心理测验的原则①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就应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②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选择人格问卷,探索人格因素。③为了寻找早期原因,选用病因性探索量表(如SCL-90)④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若怀疑有精神疾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若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是,可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三、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试,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咨询师应收集的求助者的资料有哪些?1、心理测验的结果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8、对未来的希望如何对求助者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生活经历(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重大事件及现在对它的评价)。⑴婴幼儿期:是否顺产等。⑵童年期:有无重大特殊事件;是否患过重大疾病;家庭是否和谐;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攻击行为。⑶少年期: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性萌动时体验和对待;有无仇恨的人和事;其他同上。⑷青年期:爱情生活是否受挫;学习、工作是否受过挫折;⑸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临床收集资料的途经①主诉。②家属报告。③摄入性会谈。④临床观察。⑤心理测验。⑥其他。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的“自知”程度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4、从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在本案例中没有,但在其他案例分析中应根据症状做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可在问答题中作为判断一般心理问题的依据)1、近期发生的2、内容尚未泛化3、反应强度不太强烈4、能找到相应的原因5、思维合乎逻辑6、人格无明显异常严重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程序):1、求助者是否经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为基础5、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2、症状表现(心理、躯体)3、症状原因由现实刺激、现实性冲突引起4、问题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有泛化出现5、病程: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6、无器质性病变,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对求助者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续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约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排除抑郁症。5、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1)临床症状表现(2)求助者的自知力(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5)问题持续时间(6)问题是否泛化(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原因:a)生理功能改变青春期、更年期b)躯体疾病c)生物年龄d)性别因素心理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a)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b)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c)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d)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e)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f)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g)价值观有无问题h)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社会原因:a)生活事件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b)社会支持系统c)人际关系d)社会文化恰当表达尊重要注意的几点: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5、尊重意味着尊重隐私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咨询师的热情体现的方面: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表达热情,送别,告知注意事项,感谢信任等)咨询师表达真诚时应注意的问题: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对求助者负责,有利于求助者成长。内容不利于求助者完善的实话不要说,表达形式不利于来访者的也要调整)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3、真诚应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4、真诚要适度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注意的几点: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应适时适度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有效使用积极关注应注意的几点:1、避免盲目乐观(对求助者的问题过分乐观)2、反对过分消极3、立足实事求是(应建立在求助者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能无中生有)制定个体咨询方案:一、确定咨询目标(一)工作程序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围绕七个问题进行:who他是谁、what发生了什么事、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where哪里发生的、why为什么发生、which与那些人相关、how事情如何演变)(1)确定会谈方式时应考虑求助者的以下因素:1性格特征2问题特征3文化特征4年龄特征(2)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照一下思路:1明确求助者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一种是先解决主要的,另一种是先解决容易的、次要的、再解决困难的,这要双方共同交流达成一致,如有分歧,应以求助者目标为主)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七个):①具体(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操作的)。②可行(求助者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提供的条件看,确定咨询的目标都是可行的)。③积极(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育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符合发展需要的)。④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双方都能接受,意见不一致以求助者为主,咨询师无法解决时转介)。⑤属于心理学性质(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属于心理学性质的)。⑥可以评估(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⑦多层次统一(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认知、行为和情绪
本文标题:二级技能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6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