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于都县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基本知识
1关于印发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工作指导性文件的通知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关于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的意见(试行)》(赣纪发〔2010〕18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入推进全县廉能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材料和图表,请各乡(镇)、各单位自行到ydlnfx@163.com下载,密码为:6232915,并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于都县纪委2011年8月10日2于都县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基本知识(供参考)一、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主体是什么?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主体有两类三个主体:一类是个人,包括所有公职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以及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一类是集体,包括单位和内设股(科)室。二、开展廉能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步骤有哪些?我县开展廉能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步骤主要有:(一)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成立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各乡(镇)、各单位要召开本单位干部职工会议,利用宣传栏、部门网站等进行学习动员。(二)岗位风险排查查找并评估风险等级。从权力行使过程入手查找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以预防、监控和处置为主,制定防范措施。1、理清岗位权限。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所确定的工作职责,对重点岗位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服务承诺和工作纪律,在此基础上,编制风险岗位职权目录(见附件1)。主要应包括所有领导班子成员的岗位名称、工作职责;行政许可与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岗位的名称、工作职责。2、规范业务流程。在清理岗位权限基础上,对梳理出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针对每项业务制定业务流程图,明3确业务办理的条件、承办岗位、运作程序、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相对人权力以及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确保程序规范、效率提高、简明清晰、方便办事。在此基础上编制重点岗位业务流程图(见附件3)。3、公开权力运行。以张贴、上网或摆放印刷品的方式将重点岗位职权目录和业务流程目录向社会公布。4、查找廉能风险。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求,突出岗位(个人)、内设科室、单位(部门)“三个层次”,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和举报投诉、财务审计、执法检查、行风评议、干部考察、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查找和收集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五类风险,填写《岗位(个人)廉能风险点情况报告表》、《内设科室风险点情况报告表》、《单位廉能风险点情况报告表》(见《2011年度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于纪字[2011]29号)。5、按风险发生概率或可能造成危害损失程度确定出廉能风险点等级。将单位风险与内设机构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风险是发生机率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等;二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违反涉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相关法规,受到纪律处分的风险等;三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小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将岗位(个人)风险划分为A、B、C级,评判标准参照单位风险等级划分。6、建立风险信息档案。各单位、各部门要将查找出来的风险登记汇总,按照单位廉能风险、内设机构(科、室、股)风险、岗位(个人)廉能风险三类划分,建立台账,形成各地各部门(单4位)廉能风险信息档案库。对于风险处置情况,也要入库建档。(三)制定并实施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并适时将风险防范措施上升,固化为反腐倡廉制度,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①岗位(职责)风险防控。对照岗位职责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形成《岗位廉能风险防控报告》(见《2011年度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于纪字[2011]29号);②内设科室风险防控。对照职责要求,根据查找出来的在管理事项、审批事项、执法检查事项职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从工作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部门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形成相关制度并汇总(见附件4)和《内设科室廉能风险防控报告》(见《2011年度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于纪字[2011]29号);③单位风险防控。由党政领导班子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形成相关制度并汇总(见附件4)和《单位廉能风险防控报告》(见《2011年度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于纪字[2011]29号)。三、什么是廉能风险?廉能风险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或者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可能产生或滥5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四、如何正确认识廉能风险点?首先,风险不等于问题。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只是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因此,查找风险是找可能性,不是找现实问题。其次,腐败风险不等于腐败。腐败是已经发生的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职位的行为,而腐败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如果防控得好就不会发生,如果防控得不好可能就会发生。第三,查风险不是找问题。查风险是查找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某个干部已经存在的问题;不是干部的自我画像,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岗位的、部门的、静态的;不管谁在这个岗位上、在这个单位里,风险都是存在的。五、廉能风险主要种类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廉能风险主要有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能风险。主要立足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排查。主要表现为: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6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岗位职责风险是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能风险。主要结合岗位职责,重点查找个人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自由裁量权和现场即决权、内部管理权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风险点及主要表现形式。业务流程风险是指在具体业务工作中,由于操作程序的不得当、不规范而可能导致的廉能风险。着重围绕省纪委明确的五大重点项目执行当中的业务流程进行排查,即:围绕扩大内需,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围绕依法行政,加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管理,进一步规划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原则、程序、层级分类和裁量幅度;围绕廉洁自律,集中开展“小金库”帐外帐专项治理;围绕加强“一把手”,特别是领导班子决策,加强“三重一大”制度管理;围绕科技控权,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预防腐败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约束公共权力的新方式新途径。制度机制风险是指由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完善不到位所引发的廉能风险。如一些制度订立不够科学、严谨、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不强;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一些已经不适当形势变化的制度,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等。主要表现为: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外部环境风险是指为了达到行政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7的,行政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行政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政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能风险。六、岗位风险点分类设置参考(一)制度机制风险点。1.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发现制度不够科学严谨,缺乏时效性,没有约束力,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可能造成工作中出现偏差。2、对制度监督检查不够,可能导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行政审批类风险点。行政审批类风险点是指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工作人员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廉洁自律及其他规定,引起申请人的申诉、投诉和行政复议、诉讼以及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1.违反规定,擅自增加或者取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2.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或者程序。3.擅自实施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4.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5.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核准决定。6.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予以核准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做出核准决定。7.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8.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补交的全部内容。9,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理由。(三)行政执法类风险点。行政执法类风险点是指执法办案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及其他规8定,引起当事人的申诉、投诉和行政复议、诉讼以及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A、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风险。1、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2、超越法定权限和范围3、不按照规定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4、对行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不依法处罚或者不移交有关机关处理。B、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中存在的风险。1、无法定依据或者适用依据错误。2、违反法定程序。3、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或者范围错误。4、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务不妥善保管,指示器丢失或者损毁。5、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务不依法处理。C、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风险。1.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一举或者适用依据错误。2.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或者滥用自由裁量权,重责轻罚、轻则重罚。3.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4.不适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执法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5.违反有关罚缴分离规定自行收缴罚款。6.截留、四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务。7.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当事人的财物。8.使用、丢失、损毁、违法处理罚没的财物。9.依法应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移送或者在移送过程中违反有关移送规定。D、行政复议中存在的风险。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2.不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或者无正当理由在法定权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3.不履行或者无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4.阻挠或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5.在受理行政复议过程中,把关不严,可能造成行政复议败诉,给单位造成损失或影响。9(四)监督检查类风险点。监督检查类风险点是指承担监督检查职能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及其它规定,引起行政相对人的申诉、投诉和行政复议、
本文标题:于都县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6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