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修改)
1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促进云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帮助学校及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分单元按照“课程标准内容”、“课时安排建议”、“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四个栏目编写。“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主题提取,方便教师对照查询。“课时安排建议”按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划分了课时,仅作为建议,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学习要求”按章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说明”列出。“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说明”部份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教学建议”是按单元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教学参考建议,如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特征,应维持学生较长的学习历程,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安排二学时,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连堂上课。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本模块的骨干内容,应该让学生在技术操作与应用的过程中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等文化理念,不能弱化技术去谈信息素养的培养。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通过学习,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2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本模块分为四个单元: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与社会。第一单元信息获取一、课程标准内容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二、课时安排建议(3~5课时)教学内容建议学时信息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信息的作用和价值。0.5~1学习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0.5~1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1~2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信息的正确鉴别与评价。1三、学习要求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学习要求1.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说明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信息,来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3学习的影响;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第二章信息的获取学习要求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能举例说明信息获取过程的基本环节;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和方法获取信息;3.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提高搜索技巧和搜索能力;4.能选择合适的方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真伪性、时效性、价值性、科学性和客观性;5.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识别谣言;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说明信息获取是广泛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而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信息获取,因而多途径、选择适当方法是获取信息基本思路;本章概括了信息获取和信息评价的一般过程和思想方法,涉及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的信息,而非专注于网络信息,试图让学生对信息获取和信息评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中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重点。在教学目标上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仅需了解,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并娴熟运用搜索技巧获取信息。下载网络信息应从信息的来源、价值取向、时效性等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关注保护知识产权。四、教学建议1、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初中的学习基础紧密相联,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本单元教学前建议教师应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如问卷调查、小测验等,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基础,须采取补课方法来弥补。2、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可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讲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供材料,交流讨论、分析思考等方式,全面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生的影响。3、信息获取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获取信息的恰当方法与途径,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广泛意义信息获取的过程,对比信息获取方式,进一步了解信息获取的意义所在,体会网络中获取信息的局限性,鼓励学生成为信息的有效使用者,合理利用除网络以外的信息资源。4、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此部份内容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梳理和提炼。重点是因特网的搜索技巧,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搜索任务,分小组合作探究搜索引擎的技巧,归纳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能力的方法。5、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学生较为容易忽略的内容,对信息的真伪形成较强的辨别能力,不是短期的学习就能形成的,需要贯穿在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信息价值鉴别与评价除了理性的正面讲解外,还可提供案例、活动等,依据信息价值判断的依据,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46、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获取信息后以小组协作学习形式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并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组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获取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7、关于信息的概念,不同书籍资料中的定义不同。据不完全统计,信息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在自然科学中,信息一般定义为消息中不确定的成分;在人文科学中,信息一般定义为事前知识与事后知识之差。信息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不确定性和因人而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死记信息的定义,而要让学生从其特征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去把握信息的本质。8、本单元教学线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是学习信息获取方法以及合法进行网上信息检索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教学中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是因特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过滤,并能够判断信息的价值是该单元的一个难点。掌握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第二单元信息加工与表达一、课程标准内容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二、课时安排建议(20~25课时)教学内容建议课时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步骤。3~4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的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知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处理和简单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及应用。6~8算法的含义、表示形式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4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2网络在线交流的基本方法。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的表达技巧。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电子邮箱的管理。2~35分析一个网站;构思、策划、准备素材;制作网页。3~4三、学习要求第一章文本和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习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步骤。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3、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加工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4、利用图表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5、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说明通过对文本和表格信息工具的有效使用,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表达信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意义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习要求1、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能辨识常见图形图像文件格式,能描述矢量图与位图的区别;2、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取图像信息,能根据表达需求用图像编辑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和编辑;3、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取音视频信息并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剪辑、格式转换等);4、理解视频编辑的一般方法,能根据表达主题,恰当处理视频(截取、格式转换等);5、能根据表现需求,了解制作简单动画的方法。6、了解根据表达主题进行图像、音频、视频获取与编辑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说明视频处理操作对学生不作要求;动画制作以操作体验为主,动画制作操作对学生不做要求。第三章编程解决问题和信息智能处理学习要求1、通过对简单计算机程序的剖析,亲手尝试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理解程序设计的价值。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理解算法的含义和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应用领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能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说明编程解决问题中流程图设计不作要求。信息智能处理要求学生使用部份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后
本文标题: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有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7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