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五下语文教案.1--13课
10册语文教案教学内容1、草原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一些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老舍的资料;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1、草原┌风光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惊叹喜爱情景交融美│热情好客└人情美迎客待客联欢话别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多音字组词:好hǎo()行xíng()似sì()蒙mēng()hào()háng()shì()méng()měng()2、近义词:热闹-()响亮-()飞驰-()天涯-()舒服-()拘谨-()羞涩-()勾勒-()3、写出同音字:jīn衣()jū()束毛()()住()昔()躬皮()马()4、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语言大师。他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此外,剧本《龙须沟》、《茶馆》。学习研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在影视中见过吗?2、谁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草原?看来大家对对草原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老舍走进草原,去浏览一番,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二、初读感受美1、谈话引入:请同学们和邻近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旅游团,去草原浏览,切记不要走马观花,因为你们还有浏览任务呢。2、出示自学要求:⑴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恋?为什么?⑵设计一种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汇报方式,如:画画、唱歌、朗读、从课外积累的知识等。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三、汇报交流美1、草原的美景:(1)美在哪里呢?(2)想唱什么歌呢?《天堂》、《我爱草原》、《我的草原》、《草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谁能唱几句吗?一句、两句都可以。(3)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要求学生用手打节拍,会唱的可以跟着唱。2、牛羊壮:教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1)草原的美景让我们看也看不够。如果说要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我们觉得《敕勒歌》最恰当了。你们能背给大家听吗?3、读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选择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吧!4、除了爱草原的美景,还爱什么?从哪里看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生谈感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自由读课文。多种方式汇报(同桌对读。)学生:浏览后,我们觉得草原的景色实在太美了。美在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我们小组也特别留恋草原美景,尤其是那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绿和洁白的羊群。背《敕勒歌》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然后全班齐读。我们觉得草原不仅景美,人更美。我还爱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民族团结、蒙汉情深)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5、指导朗读:(1)读课文的有关段落,选择一个场景自由练习读,再指名朗读,读后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2)从她们的朗读中,受到了什么?(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临别之际,作者发出了这样由衷的感叹。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忆课文主要内容。2、清课文叙述顺序。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背诵联想,品味佳句1、声背诵第一段。2、象画面:哪句话描写的景物在你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师配生动的画面,朗读理解。(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5、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1、草原,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风光美美│└人情美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理解“一碧千里”。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理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区别?哪样更显柔美?迎客待客联欢话别理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出?4、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5、媒体展现草原民族风情。四、总结拓展,深化中心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想象画面)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同桌互说)2、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五、作业1、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巩固延伸采用“动静”结合,描写街心公园或公园中的一个景点。(写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活动)写好景物的静态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课后反思教学内容2、丝绸之路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的资料。2、“丝绸之路”地图。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开篇点题依据史实、展开想象概括叙述、突出作用篇末扣题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读准字音:矗立()凹眼()戎装()作揖()匕首()缫丝()冶铁()犀牛()2、《丝绸之路》相关链接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学习研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默读课文(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①找出有关句子: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①找出有关句子: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四、延伸“丝绸之路”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巩固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和所积累的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说说丝绸之路为什么是一条伟大的路?1、时间早。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的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就已开通。2、它是由我国的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走通了前人未曾走通的路。3、它加强了中西方贸易,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4、它促进了中外各国人民的友谊,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南欧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5、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许多有民族气节的动人故事。课后反思教学内容3、白杨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2、理解重点段,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本文标题:五下语文教案.1--13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7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