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品社研读团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品社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本册书的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大量的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并用了第一人称为主的行文方式和几个与学生同龄的小学生为主要任务,让学生获得亲切感,能更好把情融入课文,参与活动。那整册书他的编排与课标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请吴晓娴老师来为我们做具体讲解。一、板块内容与课标的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阐述的课程性质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期三个单元都体现了课标精神,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寻根问祖。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同有一个家,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使学生知道港澳回归,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骄傲、自豪。这两个单元都体现了课程目标“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祖国,旨在通过地图学习,收集资料、进行探究等学习方式,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形成比较全方位的了解,从而由衷地产生爱国之情,发自内心的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体现了课程目标“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众观此册书,一共有三个单元,七个主题,那各个单元的目标、内容与重难点别是什么呢?有请朱本国老师为我们逐个击破。二、单元内容、目标与重难点本册书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寻根问祖”,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在第一个单元的编排上,此册书首先以“我们共同的祖先”切入,并通过“四大发明”这个具体内容的呈现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感受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后了解和学习这些伟大的古人“品”和“行”。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对过去社会生活的探究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历史的情感;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明成就和杰出人物,从礼仪、从人的意志和信仰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伟人的主要成就及影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简单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可作为本单元的难点。在第二单元的编排上,这个单元是大量通过地图的学习,地理常识的学习,包括收集资料,探究活动,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初步的认识了解。目的是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等状况;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体验并感悟祖国的伟大和领土的广阔,形成国家的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第二单元中,让学生重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域范围、国土疆域、首都等;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难点为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学习收集资料,学习认识地图,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能在讨论中发表意见和看法,提高表达能力。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走进民族大家庭”和“炎黄子孙的心愿”两个主题实际上是通过不同角度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国家现在除了原来已经有的省、市、自治区,甚至已经回归了的港、澳两地,还有台湾,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同时,在教材编排过程当中,着重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风情,形成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基本特点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初步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都有自己形成的原因,懂得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单元中,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难点为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以及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原因,认识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从朱本国老师对三个单元内容、目标与重难点的分解,我们不难看出,此册书单元之间紧紧相扣,层层深入,线条非常清楚。首先通过初步了解自己的祖国,形成探究祖国历史的兴趣。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紧接着便促使同学有探究自己祖国的欲望,并形成国家的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最后,深入了解自己的祖国,并引发学生深深的自问,为了祖国更好我们还应做些什么?了解教科书各单元与课标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内容、目标与重难点后,怎么将如此精彩的课文,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就是我们所需要进行探究的了。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后,对教法和学法的制定如下,有请罗维静老师为我们具体阐述:三、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教法与学法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考虑到我校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本册课程,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演示图片和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列举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象和事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培养学生的判断选择能力。4、质疑研讨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长期以往,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的“问”应该是方法,是途径,而不是目的和结果。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逐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且不断探究这些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收集资料法:现在社会资源丰富,高段学生大部分都能较好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收集资料,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二)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在我们对整本书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课标、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法、学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后,我们选择了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炎黄子孙的心愿》当中的第一个课题《宝岛孩子的心愿》,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四、具体课例分析【教材理解】《宝岛孩子的心愿》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的第二个主题活动《炎黄子孙的心愿》当中的第二个课题。本单元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首先,以“走进民族大家庭”这一主题开始,展开我国各民族绚丽的画卷,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次,以“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主题,介绍了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和我国的宝岛台湾,并打开了了解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窗口。而《宝岛孩子的心愿》这一课,从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说起,进一步认识台湾,关注台湾,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学习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关于台湾情感体验,如在2008年的5·12,当天灾大地震向我们袭来之时,台湾同胞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去年8·8水灾重创台湾,许多台湾民众流离失所,他们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校举行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族一家亲”活动,并组织学生对台湾同胞献出自己的爱心等等。这些正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我将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将学生的情感进行梳理和深化。【教学目标】品社教育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宝岛孩子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台湾,关注台湾,知道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2、态度目标: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能力目标: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大胆地“放手”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到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法学法】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教法与学法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体验中培养探究的习惯,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探究体验活动之中,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理念。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上网、去图书馆、观看电视、调查访问、旅游参观等多种途径搜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实物、音像等资
本文标题:五年级品社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