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种不同凡响的解------“鸡兔同笼”的数学思考方法连树生“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新课标教材揭去它“奥数”令人生畏的面纱,还其生动有趣的一面。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而且体会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与能力。目标:1、在掌握基本解法的基础上,比较和梳理各种解法的特点。2、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3、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模型的进一步内化。4、渗透数学文化,关注学生的探究精神等情意目标的达成。活动:一、梳理解法1、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从“会做”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2、比较梳理:交流解法,教师作适当补充,梳理各种解法的特点。3、资料介绍:补充一些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资料。二、建构模型1、初步提炼:从“鸡兔同笼”到日本人说的“龟鹤问题”,到“坐船问题”、“植树问题”、“答题问题”再到“人和狗”的民谣,逐步提炼出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特征。2、首次追问: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3、游戏:猜硬币游戏,利用2分、5分的硬币,数形结合拓展鸡兔同笼问题的内涵,从四只脚的兔子到“五只脚的兔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进一步逼近问题本质。三、拓展应用1、再次追问: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22、应用模型: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模型的进一步内化。3、自主设计: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类似的问题。四、反思小结1、深度追问: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2、总结延伸:完善板书,小结全课,注重学法指导,引领孩子学会反思和追问。教学现场一、解法师:下面就让我们向在座的各位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智慧!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20头,下有54足。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生:(齐答)鸡兔同笼。师:对,不少同学在兴趣小组活动的时候,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都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鸡兔同笼】师:题目你能读懂吗?生:能。师: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生1:共有的二十个头,五十四只脚。(师点点头)生2:还有两个条件: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师:很好!还隐藏着两个条件,同样是读懂了,可是懂的水平不一样了!师:会做吗?生:(齐答)会。师:下面就请大家自己先试一试。(学生试做,老师相机指点,并选择学生的一些典型解法,全班交流。)(说明:开课简洁明快,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挖掘隐含条件,以“领悟”代替“分析”。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暗含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多元化的期待。)师:现在我们看看这位同学做的。(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①)(54—20×2)÷(4-2)=7(只)20-7=13(只)答:鸡有13只,兔有7只。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生:我先假设全是鸡就有40只脚,而现在有54只脚,还少14只脚,就说明还有一些兔子被算成了鸡,而每只兔子算成鸡就少两只脚,一共少14只脚,就说明有7只兔子,还有13只鸡。师:不但会做,而且讲得很清楚!再看看这位同学做的,这和刚才的解法联系吗?(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②)(20×4-54)÷(4-2)=13(只)20-13=7(只)答:鸡有13只,兔有3只。生:都是假设的,刚才假设的全是鸡,而这现在假设的全是兔。师:谁能说说他又是怎么想的?(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③)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20-X)只。4X+2×(20-X)=54X=720-X=13答:鸡有13只,兔有7只。生:他用的是方程解法,4X代表兔的脚数,2×(20-X)代表鸡的脚数,加起来就应该是一共的脚数54只。师:对!方程和算术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解题方法。师:这里还有一种解法,谁做的?给大家讲讲你的思路。(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④)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Y只。2X+4Y=54X=0,Y=2080X=1,Y=1978X=2,Y=1876X=3,Y=1774×X=4,Y=1672×。。。。。。X=13,Y=754√答:鸡有13只,兔有7只。生:我用的是不定方程的解法,后来解的过程我就是这样依次凑的……师:大部分同学可能没接触过不定方程,不过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课件出示: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腿的总数4020801197621874317724167013754)生:他是用列举的方法凑的,他的这种方法和不定方程的解法其实就是同一个意思。师:凑也是一种方法,像他们这样有序地凑就是一种列举,我们可以称它叫列举法,还可以这样做——(课件动态出示)师:(配合课件解说)先画出20个小圆圈就代表20只小动物,假设全是鸡每只有两只脚,这样就先画40只脚,而题目中说共有54只脚,还少14只脚,于是我们就把其中的七只鸡“改装”成兔(如上图),这样就有54只脚了。师:看懂了吗?刚才我们讲到了算术方法、方程解法还有列举法,现在你能给这种方法也取个名字吗?生1:我觉得应该叫做作图法生2:既然是把鸡变成兔那就叫鸡变兔法吧。生3:一开始假设全是鸡,而兔子的腿是后来添上去的,咱们就叫它添腿法吧。师:大家的说法都有道理,咱们就称它叫作图法吧。作图也可以成为一种解题的方法,这些很直观的解题方法反而容易被我们给忽视了,其实解题并不仅仅是计算!师:一上课大家就说会解答这类问题,现在我们又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会的水平不一样了!数学学习讲究的就是深入,如果就此打住那我们今天的探索还是不够深入。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解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方法)生1:我喜欢算术方法,能训练我们的思维,算术方法和画图的方法其实是同一个意思。生2:我喜欢方程解法,因为方程顺着题目的意思想起来比较方便。生3:我喜欢画图的方法,因为画图既有趣又方便,还特别好懂。师:它们怎么会是同一个意思?!生:这个图里面的添腿法,其实就是算术方法的思路,都是假设的,只是表示的方法不同。5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在他的发言中隐含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板书:数形结合】生4:数字小,我就选作图法,列举法;数字大,我就选算术方法或者方程。师:你怎么这么“不专一”呀?生4::数值小,用列举、画图方便;数值较大时,就不方便了,只能用算术方法或者方程。师:看来不同的解法各有各的特点,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通过对几种典型解法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掌握不同解法的同时,能懂得这些解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师:不但我们在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早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鸡兔同笼问题,并给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脚数÷2-头数=兔数头数-兔数=鸡数兔数=(实际的脚数-鸡兔总数×2)÷(4-2),鸡脚数=(鸡兔总数×4-实际的脚数)÷(4-2)。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这是通用公式)师:咱们用这种方法口算一下上面那道题,结果和我们刚才算的一样吗?(上面的题目可以列式为:54÷2-20=720-7=13)。师:谁能说说这种算法的道理?师:你们想明白了,就是说不清楚,对吗?师:看来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有时还真需要点数学家的本领——“奇思妙想”!【板书:奇思妙想】二、建构模型师:日本人对鸡兔同笼问题也有研究,日本人又称它叫“龟鹤问题”。(课件演示:龟鹤的图片)师:日本人说的“龟鹤”和我们说的“鸡兔”有联系吗?生:是一样的意思:龟就相当于兔,都是四只脚;鹤就相当于鸡,都是两只脚。师:假如我们不叫它鸡兔同笼,也不叫龟鹤问题,是不是还可以给它取个其它的名字呢?生1:鸭猫问题。(大家都笑起来)生2:猪鹅问题。生3:马鹰问题。6生4:坐船问题生5:植树问题生6:答题问题。。。。。。师:抓住了本质的东西!看来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的兔也不仅仅是指兔!【板书:给鸡兔加上红色“”号】师:这儿有一首民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一队猎人一队狗,两队并成一队走。数头一共是十二,数脚一共四十二。)师:读了这则民谣,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生:我觉得这还是鸡兔同笼问题。师:(追问)不对吧?这里是人和狗?生:这里的猎人有两只脚其实就是鸡,而狗就是兔。师: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课件出示:猎人————鸡两条腿狗————兔四条腿)师:你能算出猎人和狗各有多少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去试一试。(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师:算出来了?生:3个猎人,9只狗。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带进原题当中去验算一下。(学生检验,确认结果正确)师:以前我们就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又进一步研究了这类问题,可现在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生活中谁会将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他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师:有些同学好像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同学还在思考,接下来咱们先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大家可以边猜边想。师:(出示一个信封)储老师这儿有一个信封,谁能猜出信封里放的是什么吗?生1:邮票。生2:钱。师:猜得真准,这信封里装的就是钱,放了5元和2元的钱,共7张,你能猜出信封里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钱吗?【板书:2元、5元、共7张】(学生觉得有困难,面露难色。)7师:咱们降低些难度,你能猜出大致的范围吗?生:我觉得应该在十四元到三十五元之间。师:就在这个范围内!你是怎么猜的?生:假设这些人民币全是二元,七张就是一十四元,假设全是五元的,七张就是三十五元。师:信封里一共放了二十九元,你们能猜出信封里放了几张2元,几张5元吗?【板书:共二十九元、?张、?张】师:有同学已经猜出来了,还有同学想用笔算,那你就用笔算一算。这位同学“猜”得最快,说说你是怎么“猜”的?生:假设全是二元的就是一十四元,而现在有二十九元,还多一十五元,我们就把二元的换成五元的,每换一张就多三元,这样就要换5张五元的,还剩两张二元的。师:你是这个意思吗?(课件动态演示:换纸币的过程)师:这个游戏和我们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有联系吗?生:其实这也是鸡兔同笼问题,这里的二元纸币就相当于鸡有两只脚,而五元的纸币就相当于兔,也就是五只脚的“怪兔”!师:是这个意思。(课件动态演示:将二元纸币换成鸡,将五元纸币换成五只脚的“怪兔”)(大家一看“怪兔”的模样,都乐了)师:我们也学会“奇思妙想”了,终于把兔子给“整成”了五条腿。看来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包括4只脚的兔子,还可以是5只脚的怪兔。即使再出现3只脚的鸡,我们也不会觉得奇怪了,又进一步逼近了问题的本质!(说明:“猜人民币”的游戏以及课件中“怪兔”夸张变形的演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鸡兔同笼问题作进一步的概括、抽象。将学生在前一个教学环节中初步建构起的数学模型作进一步的提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鸡兔”到“龟鹤”再到“人狗”,这一演变的过程只是换了个“包装”,是对问题原型表象的概括;由“四脚兔”变为“五脚兔”,则是对问题本质的类推与抽象。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对比、分析,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内省、自悟中得到提升,自主建构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也便水到渠成了。)三、拓展应用师:刚才我就问大家,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现在大家觉得有吗?(有的学生还在思考,还有的则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师:下面就让我们带上一双“数学的眼睛”到我们身边去看一看……8【板书:生活】(课件出示图片:1、乒乓球赛2、儿童公园3、童话世界4、文峰商场5、校园一角)师:想先到哪里去看一看呢?生:乒乓球赛。师:这是谁呀?生:孔令辉师:对,乒乓名将孔令辉,在乒乓球比赛中有没有类似咱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呢?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师: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生:它告诉我们共有14张球台,38人在进行比赛,单打就是2人打,双打就是4个人打。师:真厉害!一下子将两个隐含着的条件也挖出来了,共四个条件。这和我们今天探索的问题有联系吗?生:差不多,单打就可以看成
本文标题:五年级数学课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