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五年级语文上册3《人类的朋友》导学案3冀教版
1人类的朋友课型:第一课时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生字、会理解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培养珍爱自然、善待自己家园的美好情感。时间预测:独学前置40分钟,口语交际3分钟,目标展示1分钟,对学3分钟群学5分钟展示24分钟学案整理、自我评价、当堂检测4分钟一、口语交际:二走进知识超市作者简介陶同,原藉安徽安庆,1933年9月生,曾就读于重庆敦义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宇宙五代自组织系统与对象》、《创造时代的来临》《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问题》等150余篇,多篇为《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刊物、《文摘报》等报、刊、书转载、摘载。出版前沿系列著作七种,引起很大的反响。陶同先生在思想界建树颇丰,其著作多带有独创性和前沿性。陶同用记叙文的形式,向我们大家介绍了自己在美国期间,亲身体会到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以及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感人,一幅幅人爱动物,动物爱人的画面不断展现在读者眼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喜爱之情。三、能力提升:1、我认为本课容易读混的生字:本课难写的生字:2、我找到的形近字:我找到的多音字:3、我能理解的词语有:我发现的近义词:我发现的反义词:4、句子积累:25、读了课文以后,我初步体会到6、读艺展示:我认为读的最好。四、整理学案,自我评价。五、当堂检测:1.词语填空:青()欲()窗()几()()空()惯大()大()()不()会和()相()2.句子练习:许多鸟都是我从未见过的,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令人不能有赞叹大自然的神奇。3.积累文中的常用成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4.小练笔: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拓展阅读楼兰的忧郁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渐渐被沙海湮没了。和楼兰同是地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而今,当你走进中国的西部,看到一些地区仍被沙海和秃岭包围时,你会发现楼半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在宁夏,山里的农民世代靠挖甘草维持生计。老师赞扬哪个小孩儿是个好学生,是因为这个孩子既刻苦读书还能起早贪黑地挖甘草;赞扬哪家父母勤劳能干,总要领着人们参观他家满屋子的甘草。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挖着,却不知道已把宁的生存环境“挖”得面目全非……历史上的宁夏,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之说。古时的六盘山一带长满了棕木。棕森本是亚热带植物,能大量生长在六盘山地区,足见当时这里的气候多么温暖湿润。然而,今天的宁夏已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的风可以将禾苗吹死,掩埋;夏天的风可以将庄稼“青干”在地里;秋天的风常使成熟的农作物纷纷落粒;曾经青山葱茏的六盘山,如今已是万山秃尽。在青海,那个周长为360千米、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从20世纪到70年代以来,每年水位下降10厘米到13厘米,致使一些地方如今已露出了沙丘,形成了半岛。而那昔日“山多林林,民以板为室屋”的甘肃中东部地带,又是什么时候变成“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呢?追古抚今,不木禁让人战栗:沙漠竟从来没有停下它那要踩覆人类繁华的脚步!这又怎能不让人生出楼兰的忧郁?33、人类的朋友课型:第二课时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培养珍爱自然、善待自己家园的美好情感。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常用成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时间预测:独学前置40分钟,口语交际3分钟,目标展示1分钟,对学3分钟群学5分钟展示24分钟学案整理自我评价4分钟一、口语交际:二、知识超市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英国有个好心的太太叫莫尔庚。一天,她去海边散步,救了一头闯进鱼网之中的小海豹,并为它疗伤,给它喂食。小海豹和莫尔庚一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个半月后,小海豹回到了大海。莫尔庚太太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了。谁知,一年后,小海豹又回到了莫尔庚太太家去探望它的救命恩人。莫尔庚太太还设宴招待小海豹。▲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冰天雪地的森林之中,一只母猴不忍舍弃它已冻僵的幼儿,一连几个星期都把幼儿紧紧搂在胸前,焦急地窜来窜去,虽然它知道它的孩子已经死了,但仍不相信事实,不放弃救治孩子的希望。▲我在网上看到:广州一个名叫张俊青的人从大街小巷收养了30多只流浪猫,节衣缩食,把全部的收入和心思都放在猫的身上。她说:“猫与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她每天与小猫聊天,小猫也把她当成了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我们学过《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小狮子爱尔莎刚出世,它的妈妈就死了。作者发现了它,并把它带回去照顾、驯养。一次,作者受到犀牛的攻击。爱尔莎为了保护作者勇敢地同犀牛搏斗。爱尔莎要回到森林去了,分别时,作者感到莫大的痛苦,爱尔莎也对作者依依不舍。三、能力提升1、自由读课文,我觉得美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谈一谈。2、我能体会“不过使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与人和谐相处的动物。”这一过渡句的要义。3、“人类的朋友”都有谁呢?这些动物与人类关系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画面一:画面二:画面三:4、这些动物们为什么与人类那样友好,信任人类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朋友的心里吧。5、由美国我想到了中国的哪些问题?联系生活,谈“中国环境与美国之差别”6、通过学习与感受,请你写一份“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倡议书。自我评价3、人类的朋友4第三课时习题一、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驱()车和谐()婉()转嬉()戏浣()熊摄()像驯()养瀑()布水泊()拇()指宠()物栖()息二、课文回放。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也是所有生物的()之;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动物的朋友。三、阅读训练鸦阵故乡失去的景观很多,鸦阵是其中之一。鸦是指乌鸦,我们这地方土语叫“老鸹”。五六十年代,这种鸟儿很多。几乎每个村庄,那高高的树梢间都有乌鸦筑的巢。未进村,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那乌鸦巢也是乡村的景观之一吧。它使我们感到,鸟儿和我们人类住在同一个村庄。出沛县城向西北,三里一堡,二十四里路共八个村庄。我们住的村庄叫四堡。我们村的地半沙半淤,称不上沙土窝,再朝西北,到六堡、七堡、八堡,就是沙土窝了,那是“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土质瘠薄,多碱,比较适宜种的庄稼有花生、红芋。我们称那个地方叫沙土窝,也称花生窝。每年秋天到刨花生的时候,便常常会形成这样的景观:成千上万只的乌鸦从西北飞来,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遮天盖地,带起一阵狂风,这便是鸦阵。这鸦阵很惊心动魄,显示出鸟类的一种气势和威风。当鸦阵过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便挥着手臂朝那天上的乌鸦呼叫:老鸹老鸹使风来,给我削个花生来。这鸦阵竟使我们的童年变得欢乐无比。鸦阵的形成,自然和那沙土窝的花生收获有关。刨花生总是剥不尽的。那收获过的花生地,正是乌鸦觅食的好地方。于是,这季节聚集了成千上万只乌鸦也就不足为奇。后来,这鸦阵便消失了;再后来,在故乡的天空或树丛,连乌鸦也很难见到了,因为这地方已容不得乌鸦的生存,它们或被农药药死,或为逃避猎枪的追捕,而迁徒到山区去了。自然界不仅有鸦阵,还有其他动物的阵容。如某天某个时辰,突然有人发现大批的燕子飞过,或是麻雀飞过,喜鹊飞过,甚至看见有成群结队的黄鼠狼穿过大路。至于在水中,成群的鲤鱼,或是成群的黑鱼、鳊鱼、鲢鱼……可称之为鱼阵。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世界同样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神奇、充满梦幻的世界。而现在,这种景观是越来越少了。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1.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成千上万只的乌鸦从西北飞来,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遮天盖地,带起一阵狂风,这便是鸦阵。”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比喻C.排比2.作者为什么无比留念家乡的鸦阵?3.“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你具体发表你的见解?5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上册3《人类的朋友》导学案3冀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