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五线整合教材转化为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五线整合教材转化为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0日15:50李宁于10-7-2017:23推荐(1)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2)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3)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魏老师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让我们产生共鸣。向您学习。董军于10-7-2020:59推荐魏老师的收获已经超越知识,上升到了教学结构的境界,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不畏条件差,以“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的姿态展现,以“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的态度,以“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在不遗余力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议老师们好好的读一读。董军于10-7-2020:59推荐为资源魏老师的收获已经超越知识,上升到了教学结构的境界,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不畏条件差,以“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的姿态展现,以“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的态度,以“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在不遗余力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议老师们好好的读一读。通过专题二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线整合,进行教学设计,抓核心脉络,即学生的认知脉络发展线索,构建高效课堂。1.本专题研修解决的问题:(1)紧抓三维目标,以知识为明线,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暗线,进行教材分析。平时进行教材分析时,大家都能紧紧抓住知识点的明线进行分析,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成长更为重要的暗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着眼于教材的本体分析,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比较全面系统的教材分析:对教材进行内容分析,教学分析,教材的教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从而抓住教材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而教?来龙去脉都是什么?为了发展学生什么?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2)五线整合分析教学,抓住认知脉络,构建高效课堂。今年又一次接触到了五线分析,通过学习,对五线分析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知识线索是基础,问题线索是驱动,活动线索和情境素材证据线是框架,学生认识发展线是灵魂,是核心。准确把握五线,会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事半功倍。(3)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抓住本质的东西,以达到触类旁通。比如“盐桥”,一个作用是离子导体的丰富,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分离的两个电极的认识,第三个作用促使学生思考电化学环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打破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局限,同时学生还可以考虑研究学科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做盐桥,以达到“多角度,大视野,高观点”。(4)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教材设计者,把教材当成教学设计用,思考教材中的栏目都起什么作用,该在什么时候用,这样就不会觉得素材不适合,没有素材可用了。(5)电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模型的构建。实验-模型-符号,完成了电化学由应用到理念的转化,是化学科学精神的一个体现。2.还存在的问题:(1)顾忌:视频中的教学设计很出色,令人意想不到,但是它是否贴近全体学生?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个体差异能不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2)困难: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屡教屡错,屡考屡失;在不提倡题海战术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在这里不失分呢?3.进一步建议或措施:(1)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所欠缺,可以在现有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2)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无论多好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认知脉络是核心,学生的学情是关键,适合学生的才是好的教学设计。(3)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问题线索是驱动,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激发点,学习活动的前导,所以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针对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了“问题组”的形式,把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展现给学生。这样既顾及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诱导他们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满足了化学优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6日12:12李宝进于10-7-2615:18推荐内化于心:把握有机概念原理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由原理的认识价值上升到预测层面。“固化于制”:以教学案为框图,注意两线并进(基本理论与物质性质),双线交叉,逐步提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外化于行”:概念原理教学要紧紧抓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这条认知线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联系、归纳、总结、演绎、应用等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点明一盏航海灯李宁于10-7-2621:58推荐魏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善于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知识框架“外显化”,高度概括出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这样的具体教学策略。精确!通过视频学习,我看到范老师侃侃而谈,羡慕不已。范老师对有机教学的研究超出了一般教师的水平,达到了专家的水准,是我们普通老师学习的榜样。其中范老师提出了一个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词:知识框架“外显化”。就这个外显化如何呈现在我们平时有机概念原理教学中,我想了很多,套用一句话就是“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一、内化于心:把握有机概念原理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由原理的认识价值上升到预测层面。对教师来说,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教材为基础,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层次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为指向,坚持“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科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学生认知发展的分析来定位,把握有机概念原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为教学设计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思路。况且如果学生没有对化学反应的分析和预测能力,那么之后在烃和烃的衍生物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如果不能分析和预测,就只能靠死记硬背,学习负担太重。二、“固化于制”:以教学案为框图,注意两线并进(基本理论与物质性质),双线交叉,逐步提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教材中的栏目,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分析框架,变抠定义为分析思路,应用思路框架。不再是传统的宣讲规律,而是通过活动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最后达到应用的层次。①通过结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认识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当包括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以帮助学生预测物质的性质,甚至某些学生可以创新性的发现问题,使学生达到多角度,高观点。②通过有机反应类型的学习搭建理论方法平台,建构新的认识基础,糅合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和反应类型,来认识各物质及其反应。帮助学生预测某种物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还要预测用什么试剂发生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还能够知道生成什么产物的能力与意识。三、“外化于行”:概念原理教学要紧紧抓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这条认知线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联系、归纳、总结、演绎、应用等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点明一盏航海灯。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喜欢会把思想、思路、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放在自己的引导中,对于吃快餐长大的90后的学生是越来越不适用了,他们喜欢直白,简单,立竿见影的效果。怎样诱导他们思考,体会有机化学概念原理的魅力所在,是我们教学中要钻研的问题。我们所处的中学学生水平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质疑:老师,这个学了有什么用啊?我干吗要学啊?三番五次之后,我会直接点明知识的价值所在,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画出不同知识主题的思维图。有的时候老师不需要说很多,引导探究之后,把知识框架一亮,很多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离子反应》同步训练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3日10:05李宝进于10-7-2317:21推荐最后【我的思路】给学生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离子反应》在鲁科版中位于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中的第四节,在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之后,担负整合专题知识的任务。通过必修知识的学习,学生接触过一些离子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能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本质规律。本节以离子反应为线把学生接触过的一些离子反应进行系统归纳,拓展至平衡理论来系统分析高中化学的重要反应,探索规律,使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观念。按照内容分为两课时,我就第一课时设计了同步训练。首先,我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学生通过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熟练对离子共存进行判断;3.学生能综合运用电离水解等知识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对离子方程式书写进行判断。【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积极探索离子反应的实质,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然后是【离子反应同步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B.在空气中加热钠C.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D.氢气还原氧化铜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H+、K+、Cl-、NO3-B、K+、Al3+、Cl-、OH-C.Na+、K+、CO32-、NO3-D、Al3+、H+、SO42-、NO3-3.BaCO3与稀硝酸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A.Ba2++CO32-+2H+=Ba(NO3)2+H2O+CO2↑B.BaCO3+2H++2NO3-=Ba(NO3)2+H2O+CO2↑C.BaCO3+2H+=Ba2++H2O+CO2↑D.CO32-+2H+=H2O+CO2↑4.下列反应中是离子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D.金属钠放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5.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A.Na+NO3-AlO2-SO42-B.Na+NO3-Ac-K+C.K+Cl-AlO2-CO32-D.Na+Cl-HCO3-Ca2+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C.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Cu2++H2S===CuS↓+2H+D.碳酸氢铵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加热:HCO3-+OH-=CO32-+H2O7.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无色溶液:Ca2+、H+、Cl-、HSO3—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C.AlCl3溶液:K+、Na+、SO42-、AlO2—D.常温下,Kw/C(H+)=0.1mol/L的溶液:Na+、K+、Ac—、NO3—8.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标况下,22.4LCO2通入2L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溶液中含有Fe3+、Al3+,为了除去其中的Al3+,需要加入试剂,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3)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提供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75%乙醇、CCl4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从上述试剂中进行选择,按滴加顺序依次为(只填化学式)。9.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提示:M(BaCO3)=197g/mol,M(BaSO4)=233g/mol)(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填写下列空格。①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②试确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及其浓度(可不填满也可补充):离子符号,浓度;离子符号,浓度;离子符号,浓度;离子符号,浓度;③试确定K+是否存在(填“是”或“否”),理由:10[拓展](1)根据金
本文标题:五线整合教材转化为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0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