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5-16习题答案
第15-16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单项选择1.d;2.d;3.d;4.b;5.c;6.a;7.b;8.a;9.d;10.a;11.c;12.d;13.b;14.b;15.a;16.d;17.a;18.c;19.d;20.b;21.b;22.a;23.c;24.c;25.b;26.b;27.b;28.a;29.a;30.c;31.b;32.d;33.b;34.c;35.c;36.c;37.a;38.a;39.b;40.b;41.c;42.a;43.a;44.b;45.c;46.a;47.a;48.d;49.c;50.d。二.多项选择1.abcd;2.cd;3.ab;4.cd;5.bcd;6.bcd;7.ac;8.abc;9.ab;10.acd;11.bcd;12.abd;13.ad;14.bd;15.abcd;16.bcd;17.ad;18.ab。三、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2.功能财政是指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3.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况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4.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自动减轻衰退,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5.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6.拉弗曲线是指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7.财政政策乘数就是指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变,或者说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8.流动性陷阱是指利率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以致人们认为利率再不会下降而只会上升,债券价格不会上升而只会下降,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时无论货币当局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不会导致利率的下跌。9.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10.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必须经常保留的供储户提款用的一定金额。11.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1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13.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注意货币工资的提高或降低,而意识不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因而只抵制货币工资下降的心理现象。14.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IS曲线不变或者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四、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对;10.错;11.错;12.错;13.错;14.对;15.错;16.错;17.对;18.对;19.对;20.对。五、辨析题1.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多,它们都能实现GDP扩张或收缩的目标。2.错。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错。增税属于收缩性的财政政策。4.对。紧缩的财政政策一般能够减少GDP,但是在LM古典区域内保持GDP不变。5.错。在经济扩张时期,收入水平提高,累进税下的税收自动增加;经济衰退时自动减少。6.错。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能缓解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的影响。7.对。功能财政使得经济繁荣时期采用收缩的财政政策,出现财政盈余,而萧条时出现赤字。8.错。在LM位于凯恩斯阶段的情况下,扩张财政政策不会产生挤出效应。9.错。储蓄量的减少将削弱投资,这种政策减少了民间投资的数量,存在挤出效应。10.错。政府出售债券将无助于利率的降低,并带来商业银行信贷萎缩。会产生挤出效应。11.错。借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削弱投资和消费,增发货币会降低利率。二者作用不同。12.错。KG=-3,T=-100,则KGT=300。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300。13.错。货币供给会减少。14.对。银行实际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15.错。投资需求曲线越平坦,则i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显著。16.对。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则h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不明显。17.错。凯恩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货币主义的只是稳定物价。六、简答题1.答: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币值和物价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货币政策四个目标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之处。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经济增长,就业则相应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实行货币扩张政策,会带来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局面。2.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功能财政思想是一种积极的财政预算思想,政府财政预算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在价格稳定下的充分就业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平衡预算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把预算平衡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强调充分就业,认为财政预算的平衡与否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的手段。3.答:公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1)有利于政府筹集资金,增加政府支出。(2)发行公债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遏制通货膨胀。(3)偿还公债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等。4.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即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和收入。经济繁荣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并降低价格。5.答:假定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政府减税使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若政府在减税的同时增加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使得利率不变,LM曲线便右移,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可见前者增加的收入比前者多,因为它克服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6.答:货币创造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率。基础货币等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的和。货币创造乘数与非银行部门现金持有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成反比,即非银行部门现金持有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低,货币创造乘数就越大。7.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会以倍数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2)再贴现率。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购进政府债券,可以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出售债券,则减少货币供给。8.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项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1)主动性。中央银行能按其意图操作。(2)准确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政府债券买卖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地控制在适当的数量范围内。(3)灵活性,交易的时间、方式和数量可随意安排和变动。9.答: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选择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即逆经济风向行事:在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购买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进而增加投资和收入。在经济繁荣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进而减少投资和降低价格。10.答: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包括三个层次:(1)调节存款准备金和对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2)商业银行做出反应,相应调整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规模;(3)经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改变市场利率水平。11.答:如果经济初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为了在保持充分就业收入水平既定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政府可采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政策组合。结果是LM曲线向右移动,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收入增加。IS曲线左移,消费减少,总需求下降,收入下降。二者配合可以保持收入水平不变。12.答:根据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当IS曲线比LM曲线弹性小时,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效果较好。13.答:根据货币政策乘数公式,当LM曲线比IS曲线弹性小时,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效果好。14.答:宏观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LM曲线呈现水平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却基本上完全有效,即只要增加财政支出,就能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国民收入增加。15.答: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则LM曲线呈垂直状态。此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非常大,财政政策对收入几乎没有影响,而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明显。16.答:财政政策是指以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运用得当,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政策运用失当,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主要有:(1)挤出效应。增加政府投资会相应减少民间用于投资和消费的资金,从而抑制了总需求。(2)大部分竞争性部门政府投资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政府投资规模也比较大,造成全社会投资效率的下降。(3)长期使用财政政策会抑制民间投资的积极性。17.答: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当经济出现滞胀时,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18.答:内部时滞相对外在时滞而言,是指从经济发生变动认识到有采取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不同的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内在时滞。货币政策由于以决策到执行所需的环节较少,其内在时滞较短;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通过立法机构讨论和表决,再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执行,因而其内在时滞较长。内在时滞受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其变动比较困难。19.答:货币幻觉亦称为货币错觉,是指入们忽视货币收人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表现在工资方面,容易发觉货币工资增加与减少的变化,而较难察觉物价水平的升降变化。货币幻觉抵消费的可能影响是,如果只看到了名义收人的增加,而没有看到价格水平的上升,消费者就会认为自己的实际收人增加了,从而增加储蓄减少了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消费支出下降。反之亦然。20.答: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都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提高,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同。直接增加财政支出使得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投资量增加。同时,投资增加会相应地增加国民收人,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会减少部分投资,使增加财政支出引致地投资增加量部分地抵消,但结果是投资量的净增加。降低所得税率会提高入们的可支配收人水平,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利率上升。但是这种情况下,投资曲线没有变动,所以,结果是投资量的净减少。21.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人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人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人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二者的差别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人与实际的国民收人水平的差额。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把收人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人水平周期性波
本文标题: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5-16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