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四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15、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感情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歌的含义。(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在人生路上要懂得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教学重难点:1、感情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师:听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1、齐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2、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2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3、自由读诗,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自由交流后汇报对诗意的理解。(2)师相机补充帮助了解。4、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5、背诵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师检查背诵情况。三、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四、结束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五、检查教学效果1、简述古诗《题西林壁》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和学习古诗的方法。2、背诵这首古诗。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课间请摆放好桌凳,注意安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过程:一、学习豚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3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检查教学效果1、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2、检查生字识记情况。3、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六,作业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板书设计;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课间请摆放好桌凳,注意安全。预习内容:6、爬山虎的脚预习要求:(1)预习生字词。(2)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作好批注。(3)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本个自然段的段意。题西林壁写景明理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不同不识---真面目只缘---此山中赞美庐山奇景46爬山虎的脚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观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3、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提问: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分段。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5(1)这一段讲了什么?(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八、检查教学效果简述课文内容和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课间请摆放好桌凳,注意安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练习3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三、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提问、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三、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师朗读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6爬的?3、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5、齐读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四、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五、第三段总结: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六、检查教学效果简述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七、作业书写生字词。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6、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触着墙←-→没触着墙的。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课间请摆放好桌凳,注意安全。预习内容:7、蟋蟀的住宅预习要求:(1)预习生字词,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字典。(2)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作好批注。(3)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本个自然段的大意。77、蟋蟀的住宅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2)体会作者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二、检查预习1、指名认读生字。集体正音。2、批名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三、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四、变换角色,再读课文。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你们认识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师:(惊讶、不认识)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8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五、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六、检查教学效果简述蟋蟀住宅的样子。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课间请摆放好桌凳,注意安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本文标题:人教四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