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学案1、《草原》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茫茫、低吟、洒脱、疾驰、襟飘带舞、拘束、羞涩、回味、天涯”,理解带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4、想一想优美语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直抒胸意、精笔细描的表达方法。学习准备:1、课前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2.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自学提纲: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勒、吟、襟、貌、羞、涩、涯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渲染、勾勒、茫茫、洒脱、襟飘带舞、回味、疾驰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4)自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思考:①写出了()特点,表达了()感情;②写法上有特点?5)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检测练习:1、生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及难写易错字。重点强调:多音字:蒙、好、行、似。难写易错字:吟、貌、襟。2、交流理解的词语。迂回、洒脱、拘束、襟飘带舞。3、我知道课文是从()()两方面来写草原的。讨论更正:第一部分1、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子的感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2、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3、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第二部分: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子的感悟:(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逐句逐字地理解: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2、《丝绸之路》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学习重难点: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学习准备: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自学提纲:1.自学生字,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2.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3.安息国的将军是如何欢迎来自中国的使者的?4.两国都相互赠送了什么礼物?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的含义是()。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检测练习:1、重点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矗、骞、循2、交流理解的词语:栩栩如生、美轮美奂、遐想、五彩缤纷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白杨》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物。学习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学习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学习准备: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建设兵团等方面的资料。自学提纲:1.自学生字,书写易错字:晰、伞、疆、陷。2.按“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借物喻人”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找出文中描写和讨论白杨树的句子,仔细研读完成下面的联系3.自读课文1—3自然段,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4.自读课文4—12自然段,用“﹏﹏”勾画文中爸爸的话,白杨的内在品质是()、()、()。5.自读课文13—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文中的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用“”画出。爸爸的心思是(),爸爸的心愿是()。6.白杨与爸爸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检测练习:1、重点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及难写易错字:易错音:戈、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分辩。与“分辨”区别2、交流理解的词语。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3、我知道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白杨的内在品质是()、()、()。讨论更正1、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大戈壁)体会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2、联系白杨恶劣的生长环境,联系生活体会白杨内在品质……从来……(高大直立)哪儿……哪儿……(生命力强)不管……还是……总是……(坚强不屈)3、前后联系,体会爸爸的心思、心愿(只知道......不知道......)不畏艰苦服从需要心思(只知道......不知道......)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只知道......不知道......)心愿:几棵小树……成长起来→希望孩子茁壮成长,成为第二代边疆建设者4、研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学习难点: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学习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自学提纲: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检测练习: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2、交流理解的词语银装素裹、七零八落、杯水车薪、废寝忘食、不翼而飞3、青藏铁路是一条()的路。因为()4、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5、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讨论更正:1、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2、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作用?5、《古诗词三首》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课文的七个生字,理解“牧童、蓑衣、莲蓬”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在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一首。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体会儿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自学提纲一、在我初读诗词的时候,我会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蒿:撑船用的竹竿或是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诗中指相互逗趣、取乐。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诗里指顽皮、淘气。二、再朗读诗词,同时做做这些事:1.读句子,悟句意,品诗情“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字词——铺:铺开。弄:逗弄。诗意: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想象画面: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悠闲。品析:一个“弄”字,写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疲倦。品悟情感: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字词——怪生:怪不得。诗意: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品析:“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字词——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诗意: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悟情:这词写出了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2.再仔细品读诗词,回答下列问题。“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1)你能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铺”字让我们的眼前出现的是一片怎样的原野?(2)在绿草茵茵中,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3)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细读《舟过安仁》,说说:(1)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读《清平乐·村居》,回答:(1)那对白发翁媪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比较三首诗词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3.请再读诗词,想象它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实战训练营一、智力冲浪1.哈利波特知道下面的字有两个读音,还能给它们组词,你会吗?yuè()fà()bō()乐发剥lè()fā()bāo()2.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诗句。(1)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2)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要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二、自我挑战1.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2.趣味屋。(1)《牧童》这首诗以()为床,以()为帐,()来即食,()来即眠,无牵无挂,()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2)《清平乐·村居》中诗人用素描的手法,只
本文标题: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