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一部分旅游规划总纲
20第一部分旅游规划总纲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莱芜市所辖全部国土面积,总计2246平方公里。二、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为20年,分三个阶段: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三、规划依据(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二)政策法规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9号)2、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3、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4、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5、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6、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7、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8、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知》219、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10、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1、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2、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鲁发199823号)13、《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14、《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15、山东省文明委《关于加强风景旅游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省文明委200110号)16、莱芜市旅游局《莱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草案)》(1998年)17、莱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莱办发200015号)18、《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莱政发20011号)19、《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三)国家标准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3、《导游服务质量》4、《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5、《旅游饭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6、《星级饭店客户用品质量与配套要求》7、《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8、《旅游汽车服务质量》9、《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四)主要参考文献1、《莱芜市志》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91年2、《莱芜文史资料》莱芜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12月223、《莱芜文史》莱芜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年12月4、《莱芜战役》中共山东省委、泰安市委、莱芜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5、《莱芜矿业》莱芜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6年12月6、《莱芜教育光辉五十年1949—1999》莱芜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9年9月7、《棋山传说》田茂泉编2000年10月8、《莱芜市钢城区棋山森林公园项目建议书》1999年10月9、《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莱芜市建设委员会2000年7月10、《华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山东省林业勘察设计院2000年12月四、规划指导思想(一)统筹兼顾,整体协调莱芜市旅游业的发展要与山东省、莱芜市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旅游形势相吻合,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旅游业辐射面广,带动性强,要使旅游区建设与开发并重,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筹兼顾;城建、文物、交通、工商、贸易、邮电、文教、环卫、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旅游产业发展与市民生活通盘考虑,相互协调,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二)发挥特色,突出主题“个性即魅力,特色即价值”。抓住了个性才能在产业竞争中异军突起,发挥特色才会使旅游产品富有吸引力。旅游地的设计、景区景点建设、产品开发、购品生产、吃、住、行、娱、宣传营销都要与主体性旅游资源相吻合。突出了主题便是突出了个性,增强了竞争力。(三)旅游精品战略旅游开发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环环相扣,最终形成有竞争力、有市场、游客满意的旅游精品。(四)市场导向观念23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就是市场。市场需求的类型、特点、规模和档次,直接关系到产品开发的层次及经营状况。尊重市场、面向市场、服务市场是制作和实施本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莱芜市旅游的指导思想是:满足游客需求,在保持其自然山水风光的前提下提高其文化内涵。(五)可持续发展思路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严格管理,科学运作,加强监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确保“齐鲁第一峡谷群、鲁中山水大观园、中国棋文化大观”永远的魅力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于景观体系内的层次差别和市场开拓的阶段性,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突出重点,配套组合,近详远略,留有余地,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五、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王衍用先生据其多年的旅游规划研究成果和旅游规划经验,设计出了“4162”结构的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即:四个规划依据、一个规划总纲、六个规划主体、两个规划目标。(详细内容见图1-1)。本次规划也按照这一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24图1-1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地理文脉旅游资源旅游区位产业现状优势劣势问题机遇威胁国家法律行业标准产业政策国家导向世界潮流战略原则战略思路战略框架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区划原则区划等级景区结构景区现状主题定位功能定位景观设计形象设计市场开发宣传营销产品策划游线组织节庆活动建设资金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人力资源旅游教育政策法规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培育旅游环境的可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基础产业走向发展条件政策法规旅游区划景区建设市场策划支持系统保障体系规划依据旅游效益持续发展发展战略规划总纲规划主体规划目标产业要素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25六、工作流程(图1-2)图1-2规划工作流程图七、规划成果(一)《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二)《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件)1、区位及市场分析2、资源分布3、产业现状4、规划总图5、战略形象规划6、分区规划7、基础设施规划收集文字、图件资料旅游野外考察、旅游产业调查拟定规划大纲召开专家和领导及相关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文本和GIS制图通过评审编制规划文本修定终稿26第二部分旅游规划基础一、规划区域背景(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地处东经117°19′04″—117°58′05″,北纬36°01′54″—36°33′10″。北依省会济南,西临泰安,东连淄博,南接临沂。现辖莱城、钢城两区,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个乡,1070个村。市域横距最大58公里,纵距最大56公里。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73平方公里,人口123.19万。市政府驻莱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8.89万。建立地级市以来,先后被国家和省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齐鲁杯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莱芜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自周代,今境域时为齐国的嬴邑、平州邑及牟国辖地。汉初置莱芜县于原山以北,县治在今淄博市淄川区城子庄。此后,或撤或置,或析或合,直到公元831年(唐大和五年)复置莱芜县始得固定,但境域逐步向西部和南部迁移。金代,县治迁至今莱城区。此后,境域基本稳定。1941年,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蒙阴、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分为莱芜(北)、莱东(博莱)、莱南(新甫)三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原貌。1983年8月,莱芜县改设为省辖县级市,1992年11月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区。简单地描述莱芜的历史沿革,可用“秦置嬴县,唐改莱芜(唐贞观年间撤销嬴县),1992年升为地级市,辖两区”来概括。(二)自然地理概况1、地质莱芜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纬向构造体系中,东西断裂和鲁西旋卷构造控制莱芜盆地的形成。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至今保留完善。主要有五个构造体系:(1)西北向构造体系;(2)东西向构造体系;(3)旋卷构造体系;(4)27新华夏构造体系;(5)南北向构造体系。区内岩浆活动剧烈,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中生代晚期活动最剧烈,第三纪以来也有活动,多以断裂形式出现,并形成矿山、铁铜沟、金牛山等岩体。地层特点属华北形,且发育比较齐全,分布特点为自盆地周边至中心依次为太古界变质岩类,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上古生界砂、页岩夹薄层灰尘岩及煤系地层,中生界杂色砂、页岩及碎屑岩,新生界第三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及砂砾岩,第四系砂质粘土及砂砾石。2、地貌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型盆地,北、东、南三面群山逶迤,中部为低缓起伏的平原,西部开阔,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倾斜,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境内最高点海拔994米(莲花山),最低点148米(大汶河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23%,平原占19.77%,全境有山头2919个,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有5个,南有莲花山、大堡顶、新甫山,西北有三平山、香山。3、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度为65.9%,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多风。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光照时数2629.2小时,光照率59%。年平均气温11.0-13.0℃,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0.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8.1℃,极端最高温为39.2℃,极端最低温为-22.5℃。年平均降水量760.9毫米。无霜期204天。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大风、冰雹。4、水文境内河流分属汶河与淄河水系。汶河水系主要干流是牟汶河,最大支流是嬴汶河(亦称汇河);和庄河属淄河水系。除干流与最大支流外,支流尚有395条。南部支流河短,比降较大,多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丰水期河水猛涨,水流湍急,枯水期多数干枯,北部支流河长,比降较小,除干旱年份外,多数为常年河。有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171座,塘坝936座,总水面6万亩。28其中,雪野湖库容2.21亿立方,是全省八大水库之一。据2000年《莱芜统计年鉴》,莱芜地表水年径流量5.02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1.83亿立方米,属碳酸盐类型,矿化度较低,地下水年可开采量3.22亿立方米,以重碳酸盐类型为主,循环条件较好,径流畅通,溶滤作用较强,化学类型简单,矿化度低。境内历史上泉水众多。光绪《莱芜县志》与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源泉有49处,其中以郭娘泉为最大,旧志记“泉如万珠喷溅”。到1958年,泉水流量大于5升/秒的有13处。随着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源泉逐渐减少。1987年,除少数源泉外,俱已干涸消失。5、土壤植被1984年普查,境内土壤有2个土类、7个亚类、13个土属、51个土种。棕壤土类主要分布于酸性岩低山丘陵区,面积1236729亩,占可利用面积的46.2%。褐土类广泛分布于境内,面积1440145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3.8%。境内原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且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除个别山地丘陵和沟谷中可见零星次生落叶、阔叶杂林外,主要是抗旱耐瘠的针叶树种。大面积的是人工植被。6、矿产资源以煤和铁矿石为主,素有“钢城煤都”之称。另外,铜、金、铝、锌、铅、磷、钴、稀土、硫、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长石、燕子石等储量也很丰富,在山东省占有重要位置。据2000年《莱芜统计年鉴》,莱芜煤炭保有储量为9.5亿吨,是全国重点采煤市之一。铁矿石保有储量为4.3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具有易选,品位高,冶炼性能好,伴生铜、钴、锰及其它多种元素等特点。花岗石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莱芜黑”花岗石板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珍品”。(三)社会经济概况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特产独特,交通区位优越,科技创新能力强。莱芜地处齐鲁腹地,交通四通八达,现已形成“三纵四横”的交通主框架。“三纵”即博莱高速公路、莱明路、09公路;“四横”即泰莱高29速公路、韩莱路、水东路、仲临路。博莱高速公路是省内第
本文标题:第一部分旅游规划总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