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汽车制造业1161010621王伟阳1,汽车发展史2,汽车制造业的现状3,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内容提要:世界汽车发展史汽车工业的里程碑汽车工业发展蒸汽机时代1769年,法国人居钮制造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1886年卡尔.苯茨制成第一辆汽车,同年戴姆勒制造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1908年福特将汽车量产,汽车真正进入的高速发展的时期。5锅炉汽缸居诺的蒸汽汽车时间:1769年制造人:法国人居诺用途:拉炮燃料:柴禾结构:锅炉、两个汽缸、前轮驱动时速:3.6km由于锅炉、汽缸等机件的重量都加在前轮上,方向操纵困难,只行驶了1km就发生锅炉爆炸,汽车失去控制,车仰人翻,撞坏了路边房屋,车子也损坏严重6早期英国街头的公共汽车•1801年,理查德·特雷威蒂克制造了英国最早的蒸汽汽车。两年后,他又制成了形状类似公共马车的蒸汽汽车。这辆公共汽车能乘坐8个人,创造了在平路上时速为9.6km/h,坡道上时速为6.4km/h的世界纪录。7蒸汽汽车早期的状况蒸汽汽车在当时被称为无马马车,显然对马车运输业产生了威胁,因而引起了马车业主们的反对蒸汽汽车笨重,操作不便,在车辆数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和锅炉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锅炉燃烧所排出的煤灰、黑烟对沿街住户和行人造成危害,也引起市民们的不满8内燃机汽车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蒸汽汽车的缺点:给水繁琐启动时间太长:起动一次21个步骤、45min安全性差公害明显•电动汽车的缺点:行驶里程太短:80km/次蓄电池体积和质量太大故车内空间太小蓄电池成本太高1883年,戴姆勒发明成功了世界第一台高压缩比的内燃发动机,成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鼻祖。1885年,他把单缸发动机装到自行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在迈巴赫的协助下,在一辆四轮马车上装上自己的发动机,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四轮汽油汽车。世界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四轮汽油汽车卡尔.奔驰就是现今德国大名鼎鼎的“奔驰”汽车公司的第一代祖宗,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885年10月,奔驰设计制造了一辆装汽油机的三轮汽车。1886年1月29日,奔驰取得了专利权,这一天也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福特流水式生产线建成,开始了崭新的汽车生产方式。继奔驰汽车公司、戴姆勒公司成立后,卡迪拉克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本田公司等都先后成立,并向世界推出自己的品牌车。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第二次变革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中国汽车发展史ChinaAutomotiveHistory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开辟了崭新的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逐步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汽车工业体系。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初创、成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1)初创阶段(1949——1965)初创阶段的特征: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首先建成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形成了五个汽车生产基地。2)成长阶段(1966——1980)成长阶段的特征:先后兴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三个主要生产军用汽车的制造厂,初步克服了结构性缺陷,“缺重少轻、轿车空白”的矛盾得到缓解,但地方厂群起,汽车生产的分散局面已经形成。3)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中国汽车工业也随之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国家确定把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改变封闭的发展模式,引进外国技术和资本;建立起高水平、专业化、集团化的生产体系,提高了竞争力;轿车工业迅猛发展,拉开了汽车进入家庭的序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1956年,长春一汽制造出我国第一辆汽车,实现零的突破。1959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1971年,全国汽车产量达11.1万辆。199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106.17万辆,首次突破100万辆。1996年,乘用车产量比例首次超过载货汽车,达到53%,被视为历史性的变化。1998年,汽车产量为167万辆,进入世界第十位。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6.9万辆,销售208.86万辆,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2003年,全国汽车产量444.4万辆,跃居世界第四位。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507.11万辆。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汽车575.82万2006年,我国共生产汽车727.97万辆,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08年,我国生产汽车934.5万辆,超过美国的868.1万辆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1379.10万辆,超过了第二名日本和第三名美国的产量之和。日本为793万辆,美国为570万辆。中国成为了全球汽车生产第一大国。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世界汽车格局:6+3•全球汽车工业总的竞争态势是大企业、大集团主宰和垄断市场。近40年来,全球汽车工业加速集中,全球独立整车制造商的数目已由1964年的52家减少到2000年的10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汽车工业基本形成了“6+3”竞争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日6家巨型跨国公司,这6家企业合计产销量占全球的75%。•另外还有相对独立自立自主的本田、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3家。•9家公司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92%。中国汽车格局:3+9•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局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为骨干,另加广州本田等9家汽车厂商的“3+9”格局。•中国汽车的“3+9”与国际汽车的“6+3”,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1)200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50年,汽车工业已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汽车产量突破400万辆。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2)汽车产量每上一个台阶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的8年时间完成了100万辆到200万辆增长;到2002年,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2002年是1993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3年汽车产量又超过了440万辆。2010年要突破10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在近两个十年呈现了明显加快的趋势。(3)近30年,从我国汽车增长轨迹来看,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摆脱了大起大落的情况,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1971年到2003年汽车产量增长情况,大起大落的情况很明显。1998年我国汽车增长很快,一直往上升。从2002年开始汽车就有大幅度开始增长的趋势。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产业:1999年开始,汽车工业就再次以高于整个工业的速度增长。2002年,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2003年1至7月份,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了11.1%,在所有工业行业中,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电子信息,连续两年居第二位。从行业效益看,汽车工业2002年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19.3%,位居各行业之首。2003年1至7月份,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14.1%,仅次于石油开采,居第二位。从销售收入占工业比重来看,90年只占2.2%,2001至2002提高到4.4%和5.2%。2003年1至7月份,汽车制造销售收入占整个工业比重提高到6.2%。从利润总额占工业的比重来看,汽车制造方面的利润总额占工业的比重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001年至今年1至7月份利润总额占工业比重为5.7%、7.8%、10.3%,汽车制造业税收总额由90年的1.1%提高到2003年1至7月份的6.6%。2003年1至7月份,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了纺织业和器械制造业,成为继电子通信、电力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成为我国工业地五大支柱行业。汽车产业链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我国汽车产业将迎来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增长期,今后20年汽车产业链将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相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达到1:5,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左右。随着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中大量采用,电子系统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30%。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特征日益明:(1)国内汽车市场的国际化,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日益弱化,国内汽车市场更加开放。(2)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到2002年末,以实收资本计算,汽车工业当中外资所占比重为24.4%,高于全部工业22.1%的比重。特别是在轿车制造业当中,外资所占比重高达33.7%。据测算,通过利用外资,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从20世纪70年代一下子跨入90年代初期的水平。(3)我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的位置迅速提高,2001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巴西和墨西哥等国,位居世界第八位。2002年超过韩国、西班牙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五位。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法国,从而在美国、日本、德国以后,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化:1983年,中国汽车工业以合资组装(KD)生产桑塔纳的方式开始了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进程;198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只有3.9%;1991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在达到了70.4%;2001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取消了对汽车“国产化和本土含量的特殊要求”。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2002年北京现代悄悄“装上4个轱辘就算国产”,此后各厂家KD生产如火如荼,当年以KD方式生产的轿车数量翻了一番,达17万辆。2003年成套散件进口的增加加快了国内新品种车的上市,也促进了一些进口车的国产化步伐。比如较早上市的索纳塔、长安福特的蒙迪欧、华泰现代的特拉卡、一汽-大众的奥迪A4、华晨宝马的宝马3系、5系、霸道以及巡洋舰等。KD盛行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的市场准入限制造成车型太少,市场饥渴,厂家自然急于推出新车型,占据市场份额,而国产零部件厂商研发、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不足,无法及时提供整车厂家生产新车型所需的高标准、高技术和低成本零部件,与此同时,国产化要求已被取消,且整车关税与零部件关税又存在很大差距,于是,整车厂家舍近求远地选择“国产替代”。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的时机已接近成熟:(1)2002年以来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标志着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汽车市场正式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进一步坚定了人们的信心。根据预测,在未来15到20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自主研发的市场容量。(2)从资金角度看,我国居民储蓄已接近10万亿元,企业融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好项目融资难渐成历史。较高的利润积累,也让汽车企业家底渐渐殷实,资金问题已不再是制约自主开发的瓶颈。(3)自主研发的技术环境有了改善。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目前的汽车工业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整车制造公司大都将零部件公司从母体中分离,加上众多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专业化技术公司,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脑”提供了条件。(4)合资公司为实现本地化生产所做的努力,也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5)国内汽车企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而要拥有话语权,没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简直就是纸上谈兵。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联合兼并重组进程加速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模块化生产和系统化供货将成为发展潮流低污染、节能汽车是发展方向1)联合
本文标题: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