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七章旅游景区管理概述
第七章旅游景区管理概述第一节旅游景区管理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非是现代西方人的发明。我国早在22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先儒们就有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置,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一、可持续发展理论2、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热切关注。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环境科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环境科学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没有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就没有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观。环境运动兴起于20世纪的60年代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之后,随着生产力发展的突飞猛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公害事件日渐增多。环境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科学的普及和民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运动的兴起对过去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集中体现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理论中。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理论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生态系统(含资源)生产废弃物环境资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持续性原则地球承载能力有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共同性原则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全球合作、公众参与公平性原则代际之间人和生物种群之间同代人之间国家地区之间共享地球家园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四)可持续发展走向实践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改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一、可持续发展理论2、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不乱扔废弃物不吃野生动物随手关闭水龙头庭院室内养花种草每年种植3-5棵树节约纸张、回收废纸买菜、购物多用布袋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吃完口香糖后包好、放好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使用无磷洗衣粉一、可持续发展理论3、实行清洁生产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包装运输产品包装运输产品利用回收产品废弃处理环境资源的摄取原材料加工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件新产品自开发过程结束,从投入市场开始到被淘汰为止,均有一个投入、成长、成熟至衰老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产品生命周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TQ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投入期(1)销售额增长缓慢,增长率一般小于10%(2)制造成本较高(3)销售成本较高(4)市场上一般没有同行竞争(5)产品往往是亏损的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成长期(1)销售增长率一般大于10%(2)产品成本显著下降(3)销售成本大幅下降(4)企业盈利迅速上升(5)开始出现竞争趋势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3、成熟期(1)市场需求量已趋向饱和,市场面不易再扩展,销售量已达到最高点,销售增长率低于10%,后期甚至出现负数(2)利润也将达到最高点(3)竞争十分激烈(4)在一定时间后,利润总额将会下降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4、衰退期(1)销售量和利润急剧下降(2)促销手段开始失灵(3)比较多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个演化模型,如戈曼森(GormsenE)的海滨旅游地的空间-时间模型,米塞克(MiossecJM)的旅游发展模型,奥珀曼(OppermannM)的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模型(PearceD,1995),但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和应用的是巴特勒(Butler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旅游发展初始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参与阶段:人数增多,旅游有规律,市场范围界定,旅游季节逐渐形成;发展阶段:旅游市场成熟,外来投资走增,设施规模化、现代化;巩固阶段:总人数继续增加,有了界限分明的娱乐商业区;停滞阶段:游客量最大,旅游环境容量趋于饱和或饱和;衰落或复苏阶段:有五种可能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阶段特征探索阶段●少量的探险者偶然地光顾,没有公共设施●到访者被旅游地的自然特色所吸引参与阶段●当地居民提供旅游基本设施●确定的客源市场开始出现●开始有了旅游季节,广告也开始出现发展阶段●旅游设施得到发展,促销力度得到加大●外地对旅游业的控制加大●旺季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当地人口数量,致使当地人对旅游者产生敌对情绪巩固阶段●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熟的客源市场已经形成●本地一些陈旧老化的旅游设施已降为次等设施●当地作出努力来延长旅游季节停滞阶段●旅游者数量及旅游容量达到顶峰●旅游地形象已定型并广为人知,但不再时兴●旅游设施的供应逐渐减少其转手率较高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旅游者被吸引至新的旅游地●旅游设施逐渐被非旅游设施所取代●旅游地变成了旅游贫民区或是完全没有了旅游活动●采用适当的措施,如重新定位旅游吸引物,改善环境等,则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兴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衰落或复苏阶段的5种可能性(1)深度开发卓有成效,游客数量继续增加,市场扩大,旅游区进入复苏阶段;(2)限于较小规模的调整和改造,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大,复苏幅度缓慢,注重对资源的保护;(3)重点放在维持现有容量,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4)过度利用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竞争能力下降,游客量显著下降;(5)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急剧下降,这时想要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三、游客期望值理论•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在宾州大学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执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三、游客期望值理论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二是从分析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角度出发,将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划分为三类五种,设计出了根据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环境因素,按照一系列基本法则,经过7个层次来确定应当采用何种决策方式的树状结构判断选择模型。弗鲁姆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工作与激励》(1964)和《领导与决策》(1973)就分别阐述了期望理论模式和领导规范模型。三、游客期望值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三、游客期望值理论期望公式:M=V*E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激励motivation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valence)和期望概率(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三、游客期望值理论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三、游客期望值理论在这个期望模式中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2)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3)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三、游客期望值理论•组织中员工所面临的三个问题:•⑴如果我努力的话,我能不能达到组织要求的工作绩效水平?•⑵如果我尽力达到了这一绩效水平,组织会给我什么样的报酬或奖赏?•⑶我对这种报酬有何感想,是不是我迫切希望得到的?三、游客期望值理论•期望值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个人对目标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实现目的的动机和行为。这就告诉我们成员对目标的理解要比管理者的理解更加重要。因为组织的目标是靠组织成员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来帮助人们理解组织目标的意义以及与个人目标的关系,正确估计效价,帮助人们恰当地确定期望概率。三、游客期望值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由于各种人对某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效价和期望值之间就可能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一般来说,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有较高的激励力量;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不高,则目标的激励力量就不大。•期望理论对企业管理具有启迪作用,它明确地提出职工的激励水平与企业设置的目标效价和可实现的概率有关,这对企业采取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三、游客期望值理论一、确定适宜的目标①人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管理者既要增强企业目标的吸引力,又要切实可行。(即建立企业的愿景)但不可虚无缥缈,让员工看到一定的希望。要让员工正确认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提高目标绩效。②即要根据条件变化及时调整目标;又要保证目标的稳定性。三、游客期望值理论二、提高员工的期望值•激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作绩效的高低以及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的大小。因此,企业应当通过管理、沟通和培训来提高下属对实现预期目标的期望,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游客期望值理论三、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工作绩效的提高即以为着报酬的提高,因此完成任务在员工心中的效价将会提高,进而就可以提高激励水平。因此•①要明确什么工作有什么报酬•②要使员工意识到这种奖励与工作绩效之间有一定的联系•③要使员工相信只要努力工作,绩效就能提高三、游客期望值理论四、正确认识报酬在员工心中的效价•人们对工作的评价是不同的,有的人注重金钱,有的人注重能力的锻炼……因此要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将满足低层次需要(如发奖金、提高福利待遇等)与满足高层次需要(如加强工作的挑战性、给予某些称号等)相结合。•因此,为了激励员工,管理人员应当一方面提高员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员工实现其期望值,即提高期望值的概率。怎么去做?HOW有高度、新视角为什么做?WHY做成什么?WHOT
本文标题:第七章旅游景区管理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