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教材分析:《摸球游戏》是学习了上课不确定现象的基础知识上,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词语实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可能性以及如何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但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水平也不同,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究水平和合作意识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学得个更好。教学目标: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实行猜测与推理的水平,并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尽力“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3.积极参加摸球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水平,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水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这个课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三、说学法我创设了情景来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通过猜测、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知识的秘密,学生的自主探索水平得到发展。学生根本提供的信息,想象可能摸出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我设计了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抽奖游戏,导入课题《摸球游戏》。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活动一:让同学们体验“一定”、“不可能”。活动二:分组让学生去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可能性”。活动三:师生一起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三、实践探索,理解新知。1.我会连。2.我能行。3.火眼金睛。4.购物中大奖。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判断下面事件的发生。6.知识拓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四、归纳总结,完善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课本第98页,第2题,同学们回去自己做一个转盘分别涂上三种颜色,转一转看什么颜色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的可能性小。板书设计:摸球游戏数量多的、数量少的、数量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相等、可能性的大小《时间与数学》一、说教材:“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它是开了从数学的角度来寻找、发现、思索和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课。教材中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并能使用数学的方法统筹安排时间,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实行探究研究的机会。本节课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将教学过程分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理解身份证环节,是巩固时间单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统筹安排时间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经历用统筹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科学性;第三,滴水实验的活动,是本课的一个升华,主要是通过做实验及对实验结论的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等意识。第四,小结:让学生自己给本课取一个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小结本节所学的知识,起到再次巩固的作用。二、说学情:我们学校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都比较好,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素质相对比较高的家庭,学生的课外知识相当丰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思维也很活跃。并且他们通过对新教材两年多的学习,及平时的训练比较到位,所以合作学习展开效果比较好,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个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相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身份证计算年龄和通过独立或能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上设计的“协助万老师解决难题”这些活动也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本节课需要交流,使用语言交际的机会比较多,而三(3)班的孩子仍存有表达水平比较弱、不敢说等问题。这就需要我在课堂的活动学习交流过程中,多协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口语表达水平及能思会说的水平。这也是我这节课教学中所要重点注重的问题之一。三、说教法、学法: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把全课分为四个环节来处理,下面我分别来说说每一环节的具体设计及我我设计思路:环节一,理解身份证环节。这个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来处理的:我创设了一个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的情境,用投影出示这位阿姨的身份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身份证来了解阿姨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身份证上的数学信息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本环节设计思路: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我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一位新朋友,学生会感兴趣,同时也会更喜欢数学。身份证的出示,给学生提供探索的载体,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从“身份证”上收集和分析时间信息,从而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问题的热情。很好地巩固和时间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水平。环节二,统筹安排时间环节:本环节,我设计了协助万老师解决难题这个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表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简单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设计工作程序,并能过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使思维进一步明朗化。本环节设计思路:学习数学的根本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统筹的数学思想就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之所以有以上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使用抽象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水平,并体会到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科学性。也再次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还特别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力图通过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环节三:喝水问题及小实验环节:喝水问题和小实验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三的位置,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实行整合,分别在上课伊始及课堂将结束时实行。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实行的处理。上课一开始就实行漏水实验活动,在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里,先实行后面的教学内容。课将结束时又回到小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过实验来计算喝水问题,同时通过播放相关缺水图片对学生实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本环节设计思路:对教材实行整合重新处理安排,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做的调整。这样设计是希望它发挥两个作用:第一:对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一个综合使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但要用到时间的知识来计算,还要想怎么样计算比较好,这体现的是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二: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估算,对节水问题实行合理推测,引起他们对用水、节水问题的注意。这样处理教材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性的,也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教学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环节四:全课小结:本环节我分为两个小环节实行:1、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再全班分享。2、请同学们给本节课取一个课题,并说说取名原因。本环节设计思路:第一,先让全班同学都实行本课收获大讨论大交流中,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交流,无形中给他们提供了言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输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心理。第二,通过学生给本节课取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再次回忆,通过说取名原因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五、说板书:根据本节课设计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既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思考的水平.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一、从生活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晚上几点开播吗?(晚上6时)晚上6时又能够说是几时?(18时)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电视中、报纸上、商店营业牌上……)像18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二、探索新知1.教学24时计时法.(1)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点.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教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夜间十二点)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个时刻称为0时.教师提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24时记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9时……直到中午12时.(再接着拨)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刚才我们从中午12时拨到夜里12时,时针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时.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计时法.(2)让学生拿出“24时钟表盘”,自己拨拨.分组讨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3)口答.①下午3时是几时?(15时)②早上7时是几时?(7时)③中午1时是几时?(13时)④晚上8时是几时?(20时)请你在钟面上拨出16时、22时30分.(动手操作,集体订正.)(4)学习24时记时法教师讲解:用24时记时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时刻(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师生互动:教师拨第二圈,下午1时、2时……学生依次回答:13时、14时、……23时、24时或0时.教师说明: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止这个段时间里的时刻.(5)学生分组对练.A一组把下午和晚上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24时记时法说出相对应的时刻.(如下午4时答:16时)B一组把24时记时法的时刻报出来,另一组用普通记时法说出相对应的时刻.(如:20时答:晚上8时)2.教学例1(1)出示例1:一列客车18时20分从北京开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