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充满讽刺意味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20-10+718+6-330÷5×32×9÷3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吗?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充满讽刺意味追问:“上面两道算式里有哪些运算符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下面两道呢?”总结并板书:只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像这样一道含有几种不同运算符号的算式叫做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混合运算。”师:“如果把18+6-3中的“-”改成“×”你会计算吗?”生回答产生疑问师引入:“到底是哪种算法呢,就让我们从生活中的事情来研究吧。”二、教学例题情境导入:周末,小军和小晴约好一起去超市逛逛学习用品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生回答并板书5×3=15+20=35追问:“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为什么要先算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充满讽刺意味3本笔记本的价钱?”小结: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钱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师:“15+20=35这里的15是什么?怎么得来的?”生一边回答师一边把5×3写在15的下面。师:“你能把刚才的算式合并成一道算式吗?”板书:5×3+20小结: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追问:“在综合算式里,你觉得应该先求什么啊?”师:“那你会计算吗?下面我们就用递等式的方式把计算的过程表示出来。”×3+20=15+20=35师一边板演一边介绍书写过程,指出先算什么,用直尺在下面画线,师板演,强调没有运算的部分要照样子写下来。比较小结:这道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符号?“先算的什么?”得出结论:乘法和加法在一起,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这样的算式就叫做乘加混合运算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充满讽刺意味课题板书乘加混合运算出示问题让生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明确思路:从50元里面减掉2盒水彩笔的钱。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生回答板书:50-15×2追问:“应该先算什么呢,为什么?”生完成34页书上的空格引导:这里有乘法有减法,我们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小结:乘法和减法在一起,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这样的算式就叫做乘减混合运算完整课题板书乘减混合运算归纳总结让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有哪些运算符号,都是先算的什么?总结:既有乘加或者既有乘减,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板书×+×-先算乘,再算加、减三、巩固练习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充满讽刺意味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举反例:隔壁班有一个同学38+4×15调换了顺序这样做对吗?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点名指出错误,改在书的旁边。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4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前一组合并成综合算式×4=203×7=210+16=3630-21=9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5生读题,分析题意,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练习作业:想想做做3看课堂时间,有时间就做在自备本上,加强计算的练习。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标题: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6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