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板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2.研究中医药古籍的价值功用:1、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2、中医药教育的知识源泉3、中医药临床的重要指导4、中医药科研的资料宝库5、编撰论著与文献整理的重要凭据6、其它学科研究的参考材料3.晋唐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医学典籍整理开了先河2、官方编修医书初成规模3、本草文献研究加深细化4、经验方书编撰初见成果5、专科著作问世接踵而至。4.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官方编撰医书尤重校勘2、民间编籑医书方兴未艾3、专科著作发展引人注目4、争鸣著作促进学术发展5、创编丛书有利保存文献5.明清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经典医籍研究深入发展2、本草方书成就达到高峰3、温病文献奠定学科基础4、专科著作特色渐趋明显5、医学书目编撰初露头角。6.古籍的书体结构有外形结构与内涵结构两部分。外形结构指书的外衣、书签、扉页、书首、书脑、书脊、包角及它的版式等外观形象,内涵结构指书的序、目次、凡例、卷首、卷端、卷末、附录、牌记、大题和小题、行款等。7.书名的位置有在封面、扉页、书口、序跋首行、目录与正文之前,也有各卷正文首行或版心等处。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8.古籍的牌记,又称木记,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9.刻印者的内涵有刻印朝代,刻印者名号,刻印地点等。在中医药古籍中,有相当多的书没有牌记或牌记中的款目不全,此时可查阅序跋等其他位置的记载以补充。10.序:是书前由作者或其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与他序之别。自序多为叙述家世活动和著述宗旨。序的别称:引、小序、叙、牟言、绪言、落款。11.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刻印情况的补充文字,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12.古医书的分卷方法有:1、不分卷法2、数位分卷法3、文字分卷法13.作者署名的位置主要见于书皮或扉页、函套书签之上、序跋题记末尾、正文之前、卷首或卷末等处,以正文之前的署名为准。作者项内涵的判断:明太医院正文会稽痒生元台子马驷仲化“明(朝代)太医院正文(官衔)会稽(籍贯)痒生(学衔)元台子(别名)马驷(姓名)仲化(字)”14.中医药古籍的文体主要有: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韵文体可分为:诗歌体、辞赋体、与骈偶体三大类。15.著作形式:1、撰作类:指作者在总结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提炼成富有创新意义和独特见解的著作2、论述类: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阐述、提炼和发挥,使原有的理论和知识更加精深和系统化3、编籑类:指将前人繁杂的文献资料加以重新整理、汇编成书,使其眉目清晰、检阅方便4、注疏类:指对原著的字、词、句、章节内容进行注释或解说类著作5、校勘类:指对原著的文字、内容加勘误、修订或厘正的著作16.中医药古籍的成书形式有:专著、普通著作、全书、类书、丛书、工具书。称得上专著的多为:经典之作和各学科开创性著作。17.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或各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类书的作用?①由于中医药类书将历代医家对某个问题的论述或对某种病症的处方用药依次辑录排列,使后人不但能了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渊源沿革,而且可掌握各家医学流派的临症经验,这对学习研究中医药学显然有很大裨益②中医药类书内容广博,便于查检与引证,对于中医药文献整理中的辑佚与校勘帮助更大。18.丛书: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称,就是“丛书”或者“汇刻书”我国最早的丛书-----宋《百川学海》,我国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19.丛书的作用?丛书所收著作,大多为同代或上代医家的抄本、未刊本及篇幅较少的单刻本,编辑、刊行丛书的医家也有书贯,尽管他们动机不一,但客观上都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保存了大量的宝贵文献,是他们得以流传至今,为我们挖掘与整理中医药学提供了信息资源。21.古籍分类法常用并具代表性的的是:六分法和四分法(即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22.目前通用的中医药古籍分类方法:三级分类法(该法先设十二个大类,每个大类再设若干二级类,在二级类下又设三级类)。23.分类知识在中医药古籍阅读中的应用(分类的意义?):通过分类,既揭示了每种图书的学科属性,又把相同与相近学科的图书聚集在一起,从而把所有图书组成一个有知识逻辑有源流关系的有机的学术系统。这就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图书的查找、选择与研读。24.目次:又称目录,是书前反映正文的卷、部、篇章、门类名称的文字,是全书的纲要。一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20.最早的中医药书目:明末殷仲春编撰《医藏书目》。25.一部体制完备的古籍目录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书名项、叙录、类序三项26.叙录又可分为:1、解题体叙录:它主要介绍著作篇章结构与全书主旨,兼述其学术渊源,评价其学术价值地位,记述其版刻流传与校勘等等情况2、传录体叙录:作者传记3、辑录体叙录:它的特点是广泛汇集已有的相关资料。27.类序:是古籍书目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之序(种、类)两种形式。类序对于读者掌握同类著作的学术传承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点拨作用。28.目录类型:1、官修目录2、史志目录3、私家目录4、其它:a、丛书目录b、地方文献目录c、推荐书目录d、专科目录e、目录之目录29.目录功能与作用:1、读书治学的入门之途2、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3、提供古籍本身的研究资料。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中医药古籍书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薛清录主编30.版本的定义: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31.中医药古籍版本按朝代主要有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类型按同种书刻印先后区分主要有初刻本(一书最早刻本,亦称原刊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等类型按刻书地点分主要有浙本、蜀本、平阳本、建本(麻沙本质量较差)、金陵本、徽州本等,还有国外的日本刻本、朝鲜刻本和越南刻本。按刊刻者区分有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三大类型。其中官刻本质量较高,私刻本较精,坊刻本多粗制滥造。但坊刻本数量最大,流布最广。官刻本又有监本(指历代国子监刊刻的本子)、藩本(明代蕃王府雕版刻印的本子)、殿本(清代武英殿雕版刻印的本子)、太医院本(太医院雕版刻印的本子)、局本(清代各省成立之官书局雕版刻印的本子)、郡府州县本、郡府州学本。私刻本:指历代由私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本子,又有自刻本、家刻本、家塾刻本之别。坊刻本:指历代书坊雕版刻印的本子。稿本:有手稿本、清稿本、修改稿本。按不同著述形式区分:注释本、校勘本、批点本、图文本。按开本大小和版式不同区分:开本分魁本、巾箱本、袖珍本等。版式有多层本、增补本等。按生产方式区分:抄本、雕版印本、活字印本、石印本、影印本、排印本等类型。稿本:有手稿本、清稿本、修改稿本。按内容完整程度区分:有足本、残本、增订本、增补本、删节本等类型。按不同著述形式区分:注释本、校勘本、批点本、图文本。按刻印品质分:糟蹋本、写刻本、精刻本按流传情况和使用价值区分:通行本(俗本)、珍本、善本、孤本、藏本等。藏本:指藏书或名家专为收藏的本子,多为文物性、艺术性、学术性较高的珍善本。善本:泛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均较高,且刻印或抄写较好的本子32.版本知识在中医药古籍阅读中的应用:1、帮助人们区别版本的真伪2、帮助人们区别版本的全、缺3、帮助人们区别版本的精、劣4、帮助人们了解一书的版本源流5、帮助人们了解版本的价值。33.给合你本人的具体情况,谈论学习某一部中医药古籍的见解、体会。答: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伤寒论》的养生思想1、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3、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4、时时刻刻注意保胃气。如他主张药时宜喝点粥,因为粥有内充谷气的作用,既可助胃气以扶正,又可助药力以祛邪。5、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
本文标题:中医药古籍阅读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9609 .html